高化
(青島市即墨區段泊嵐中學,山東青島 266225)
現階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尤其是農村地區,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是十分普遍的,這也一直是老師所頭疼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自身水平有限,授課過程過于枯燥,學生對于數學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就會排斥數學,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完成不積極,在考試中取得較差的成績,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尋找解決辦法,改進授課模式,致力于“培優輔差促中間”,使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再差異明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優勢越來越大,農村地區交通不便、教學設施不足,對于個人來說未來發展的機會較少,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與薪資待遇,人們普遍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安居落戶,這樣的現象在最近幾年尤為普遍,農村居民加快向城市遷移的速度,教師在就業時首先愿意選擇城市地區,首先是為了最大程度展示自身教學能力,積極投身城市地區發展就業,另一個原因是由于農村地區薪資較低,大部分教師難以維持生計,長此以往,惡性循環,農村地區的優質教師數量越來越少,學生的成績更加難以提升,家長依靠自身經濟實力將學生送往城市接受教育,這種師生資源流失的現象在現如今十分普遍,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需要特別重視,應鼓勵教師積極投身農村地區教育之中,提升農村地區教師工資水平,保證留住師源、生源。
農村地區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差,生活質量十分低下,為了提高經濟水平,使老人孩子可以更好的幸福快樂生活,許多學生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孩子與爺爺奶奶留在家中,由于孩子的爺爺奶奶年紀偏大,受教育水平較低,難以為孩子提供正常的學習氛圍,并且,由于個人生活經驗,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很低,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并不十分重視,加之現如今的社會狀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許多人大學畢業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許多家長會認為上學無用,浪費錢,這就更加加深了農村地區的家長認為讀書并不重要的看法,缺乏對下一代的教育支持,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學生就會產生和家長一樣的看法,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家庭環境的惡劣,直接導致教學工作能以開展,這也是初中階段學生數學成績差異較大的原因之一。
農村地區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缺乏敬業精神,為人師,仁也,然而現實中卻是相反狀況,許多教師為了少操心,便認為學生只要不做過分的行為就可以,成績高低順其自然,所以面對那些由于基礎不扎實,跟不上進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不良學習習慣,最后導致荒廢學習的學生,部分教師也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顯然這樣是與教師的初衷相違背的,沒有正確認識到教師的職業,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事事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農村地區部分教師的疏于職守,也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原因之一。
農村地區的學生,多以留守兒童為主,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們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紀較大,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對于孩子的照顧也并不全面,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學生內心缺失父母關愛,這樣的心理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其過于敏感、自卑、內向,這樣的性格很難將精力投入學習,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格外關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可以化身父母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送去關愛,一頓飯,一件衣,都會讓學生內心倍感溫暖,對于那些家庭有特殊情況或問題的學生,教師應投入比一般學生更多的耐心與呵護,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多加交流,善于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走進學生內心世界,例如,步入青春期的男女學生,他們由于父母長年在外,無法及時了解關于青春兩性的生活經驗,生理知識比較匱乏,作為教師,應該利用課余時間,私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引領學生突破心理防線,將心事說給老師,教師及時為其解答,讓學生們感受到父母一樣的關愛,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中,學生們有了精神支持,就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學習中去,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成績,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使成績好的學生繼續保持,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平時跟不上課堂進度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穩步跟進。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可以起到授業解惑的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學生自己對數學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那么無論教師如何努力授課都是沒有效果,因此,想讓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那么就需要首先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有限,家庭教育缺失,個人學習習慣不端正,以至于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領略數學的魅力,在備課前,教師仔細查閱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如公式發現背景,數學家的生平趣事等,都可以在授課之中為同學講解,改變過去只枯燥地講數學公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講授圓周率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圓周率的計算方式、研究背景,以及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演變,使學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分層教學的模式,即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基礎、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課上著重鼓勵其發言,詢問學生是否已經掌握課上知識,使其能夠跟得上教學進度,平時多注意對其基礎知識考查,對于那些成績較高、基礎知識比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為其設置問題,讓他們自己進行解決,計算不出的數學題,再來請教老師。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就可以有效提升對于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在農村地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農村當地實際,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并有針對性地根據自己班級學生情況來制定適合其的教學模式,嘗試創設教學情境,利用現有多媒體資源,使數學知識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讓學生了解數學生動活潑的一面,讓數學與情景充分結合,深入淺出,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想提高學生成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培優輔差,讓好的學生更好,差生夯實基礎,中間生健康發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規定小組人數,每一組分配一位成績好的學生作為組長,實現“一幫多”的小組學習模式,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感覺到小組學習的優越性,樂于在小組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魅力。
培優輔差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中間學生的重要性,他們可以懈怠成為差生,也可以努力拼搏成為優等生,教師應該重視對中間生的培養,“促中間、抓兩頭”,這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充分發揮利用優等生的示范作用,讓優等生為同學講述自己的學習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鍛煉優等生為學生講解數學題的能力,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重視中間部分學生,應該做到因材施教,探究中間部分學生不能成為優等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他們基礎知識不扎實,那么教師就應該注重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如果是因為客觀原因,那么教師也行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為學生解決困擾,致力于提高數學成績。
“培優輔差促中間”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現如今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針對班級學生數學成績差異較大的問題,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更為嚴重,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是成績好的學生突破自己,中間部分學生夯實基礎向優等生靠近,成績較差的學生使其能及時很上教學進度,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