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惠霞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教育體育局退休支部共有黨員43名。他們的黨齡都在35年以上。大家自律自強,以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樸實情懷和行動,揮灑著夕陽的彩虹。2020年度教體局退休支部,被南通市委組織部、老干部局、離退休干部工作委員會評選為首批“優秀離退休干部黨建品牌”“六有一提升示范黨支部”。通州區離退休黨支部共103個,2020年度被市里表彰的僅5個支部。支部中幾位老黨員的事跡很值得稱頌。
老黨員張作義幾十年如一日,敬業、認真的精神是公認的。他退休近20年一直在任區關工委職,多次被邀請到機關、鄉鎮、學校作有關家庭教育的報告,連年獲得省關工委表彰。一張張獲獎證書給老干部支部增添了光彩。張作義根據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的要求,從2020年4月份開始走訪了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收集了大量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事跡材料,形成了45分鐘的影像專題報告。一位77歲的老人,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生動地詮釋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為抗疫斗爭中的90后、00后綻放的青春點贊》。他的演繹讓大家看到青年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危難時刻得到充分顯現。張作義的參賽視頻在全省幾十個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年近八旬的王言贊,自2003年4月退休至今筆耕不停,18年來堅持寫日記6000余篇,近600萬字。前年,他整理出近400篇日記,匯編了一本厚重的《歲華心語》:見證了家鄉的巨變,傳播了愛護大自然的科學知識,介紹了自己平等、尊重又不乏嚴厲的教育子女的方法,還讓人讀到異國的風土人情……給大家帶來美的享受。曾有人問及他撰寫日記的初衷,他總是很謙虛地說是為練:練思想、練文筆、練書法、練毅力。
高則先是有56年黨齡的老黨員。他還有四代人能寫能畫的“家族史”。從他祖父、父親開始就有一門絕活兒手藝,專給板鷂描摹繪畫。到了他這一輩,有了更大的發展和超越。他把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民間流傳的一些故事,都躍然在板鷂畫面上,栩栩如生,在國內外已有一定影響。北京、上海、蘇州的風箏愛好者,都慕名前來請他定制板鷂畫。他的《觀音全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18年,他被南通市非遺文化保護中心評為“非遺文化傳承人”,市非遺文化保護中心和風箏協會還在南通市城隍廟,為市民展出了為期兩周的板鷂畫作品展。2019年,高則先被江蘇省老年大學授予“江蘇省文化老人”的稱號。
王警非是支部里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士。她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退休后在通州區組建了中老年女子健身健美舞蹈隊,不計報酬,不辭辛勞,熱心參與公益活動。她編排指導的節目,多次在區、市大型活動中展示演出,還參加了一些省市級的文化藝術活動,屢屢獲獎。2017年去南京照顧子女,指導組建了“中航樾府舞緣健身隊”,編排了多個健美舞蹈。其中的藏族舞蹈《卓瑪泉》,經過層層競賽選拔,成功晉級。于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隨南京電視臺《藝行天下》欄目組赴韓國演出。王警非女士獲得了韓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頒發的《藝術交流使者》證書,證書認定她對藝術有特殊貢獻。她帶著一班老姐妹走出國門,促進了中韓兩國文化的交流。
87歲高齡的劉漢屺的家庭,被通州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區婦聯授予2019年度第二屆“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他家是一個具有文化氣息、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在他們家里常常是歌聲、讀書聲繞梁。他對子女的教育不僅注重在中國傳統的尊老愛幼方面,更重視思想文化教育。劉老夫婦最具特色的家風家教,就體現在小小的一張餐桌上,體現在平常的一日三餐里,餐桌成了全家的交流園地。兩位老人總會為孩子們做上一桌可口的、具有鄉土特色的菜肴,讓孩子們了解本鄉本土的舌尖文化。用完餐一家圍坐桌旁說工作、談體會,小曾孫又唱又跳,幸福滿滿,其樂融融。“有國才有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小家庭和睦了,大社會就文明了”,劉老說。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通州區教育體育局退休支部的全體黨員,在黨旗的映照下,堅持初心不改,對黨、對社會的忠誠矢志不渝,在百年的新起點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