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資富
司馬相如的長卿山
不寫漢賦、闕文、巖壁流云時
也可問道、煉丹
從青海出發,沿著李白的詩文
越過劍門關、七曲山、九曲水
就到了大三線的何家灣
把青春,砌成紅墻青瓦的丹爐
把歲月,劈成質地上乘的塊子柴
把芳華,鐫刻進時光的誓言與銘文
放進鄧稼先王淦昌朱光亞,名字的礦石
倒入黃河長江、兩河流域漢文明的藥引
用十四億個章節寫出的夢想,點火
乾的丹丸,讓華夏民族,以自強不息
坤的丹丸,告知世界,應以厚德載物
在太平洋西海岸,天地人和,或道法自然
石頭的書頁,寫下杜鵑的姓氏
每一篇,雕刻青林口的孤本
名動江湖的絕學、秘籍
裝不裝訂,都在歷史檔案里,鎮館
一座橋,木頭的傳統美學
滿肚子江油話,在潼江邊
長成小溪的指環,古鎮的青瓦
或一片小樹林
長征歲月里,戴上八角帽的風雨廊橋
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紅軍
每天分發石頭書寫的傳單
講解“打土豪,分田地”“婚姻自由”的意義
沒到過陜北,也是一名老戰士
過去講,未來十分美好
現在說,不應把歷史忘記
在閑散時光里,成為古鎮最忙的人
茶馬古道的平南,被紅三十軍
撥開,藥叢山的云霧
隱忍的羌鄉,在黨史里,活泛起來
三圣廟的蘇維埃,為平武、北川
號脈,問診
鏨出碑刻的藥方
激揚的羌家漢子,成為流動的方塊字
書寫著,長征的宏偉篇章
到陜北,到一九四九的紅旗招展
松木或親水的風雨廊橋
扎成了蘇維埃的火把
在平南河源頭、平武縣志里,長明
古紫荊和桂花樹修飾的
那一所紅軍小學,朗朗書聲里
有家國記憶,有雛鷹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