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貴陽 550018)
《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教師黨支部是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教師黨員的基本單位,是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高校基層的戰斗堡壘,是黨團結和聯系廣大教師的橋梁紐帶,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支撐。”只有抓實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建設,黨的教育方針才能貫徹落實到位,黨在學校的政治優勢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教師黨支部的各項任務才能落到實處。因此,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建設是一項具有實際意義的長期工作。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重要精神指示下,高校教師黨支部顯示出強大戰斗力和活力。但在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建設還面臨一定的挑戰和不足。
在工作的持續開展中,陸續發現:部分黨員仍對“三會一課”的要求不了解;某些支委對組織程序不熟悉,會議記錄不嚴謹,有的談心談話制度流于形式;黨支部組織生活不健全,對黨員的“活思想”和現實表現把握不準;部分黨員日常管理不規范,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較落后,缺乏力度。這些缺失和不規范,是黨組織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障礙。
部分黨員的黨性意識不夠強,在思想認識上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現象,生產業務是第一指標,必須抓好,而黨建是次任務,做多做少短期內的實際成效意義不大的想法,常常以業務繁重為由,放松政治理論知識學習,使得政治理論學習沒有計劃、沒有任務、沒有系統性。使得黨建工作虛化,導致黨建和業務目標相脫節,黨建工作開展和黨員群眾需求相脫節。
政治理論學習形式單一,學習內容還是以讀文件、學精神為主,缺乏一定吸引力;黨組織生活缺乏活力和創新性,導致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黨支部的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效果不佳;沒有達到激發基層支部辦事活力的實效性。
教師黨支部的工作主要是以完成“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發展、黨員評議等為主。但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缺少深入一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務實思想和實踐作風,沒有真正起到教師黨支部“兩個作用”的發揮。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建設的有效方式,充分發揮教師黨員和黨支部的先鋒模范和戰斗堡壘作用,是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1)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突出重點,強化執行。一是專項工作制度化。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黨員教育和培訓有年度計劃、有安排、有落實。突出黨性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和學風建設,經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訓有記錄。督促支部黨員自覺按時足額交納黨費;年中、年末對黨員組織關系進行集中排查以及流入、流出黨員情況排查。二是“三會一課”制度化。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每季度組織黨員大會。支部書記按時給本支部全體黨員講黨課。三是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化。支部根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立足于本支部的實際,制定“主題黨日”主題黨日活動制度與計劃。每月至少固定1天作為主題黨日,過程中嚴格落實考勤制度,組織全體支部黨員集中參與活動。四是組織生活會制度化。嚴格執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要求,黨員大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支部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每年召開一次,年底召開組織生活會,會上查擺支委會班子突出問題,進行民主評議黨員確定評議等次,黨性分析,全體黨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工作。五是使用支部工作一本通,規范工作記錄。以示例模板形式呈現支部工作的基本脈絡和板塊規定的《支部工作一本通》作為日常工作記錄。支部通過“一本通”的使用如實記錄開展組織活動的情況,特別規定專人按時按要求完成記錄,推動教師黨支部黨建工作建設標準化。
(2)建立黨員科學化評價。建立每位黨員的個人日常紀實管理臺賬,如實記錄黨員參加學習教育、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發揮作用及獎懲等情況,為年底的民主評議做到有據可查,從而避免人情打分。
(3)確保黨建工作保障標準化。除為黨支部配備黨建活動經費、支部書記工作津貼外,做好基層黨支部規范化工作,還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夯實黨支部工作“有形”“無形”兩個陣地作用。“有形陣地”即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設立標準的黨務公開欄、規范的黨員活動室等。“無形陣地”即積極建立各種政治理論學習和組織活動的平臺和載體。注重運用“兩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組織生活實效性。依托網絡品臺“學習強國”及“法宣在線”等新媒介,富學習形式、拓寬學習內容,切實做到靈活多樣、學用相長。
如何將黨建與業務結合,如何將支部建在專業上,一直是高校黨建工作亟需解決的問題。活動的先鋒是團隊,想法再好,如果沒有一支優秀的黨員隊伍貫徹落實,就是一句空話,這需要要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內在動力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黨建與專業融合建設,提升黨建質效。教師黨支部要提倡打造“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黨員示范實踐活動。鼓勵各專業的高層次黨員帶頭傾注于專業建設,逐步凝練出具有各專業特色的專業品牌,從而在“一流專業”建設申報中發揮團隊優勢,在校外實踐、校企合作中發揮個人特長,形成上下一盤棋共謀,將支部建在專業上的良好態勢。
(2)黨建與教學融合發展,提升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質量。教書與育人并重,教師黨支部要積極組織黨員教師圍繞課程思政開展教研活動。通過相互探討,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思政核心元素,黨員教師在教授教學內容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將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規則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愛與感恩教育、制度自信教育”等主題,把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了起來,從而提升教學與育人水平。
創新黨支部組織生活內容和形式是黨支部凝聚力提升,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的基礎,讓支部真正成為黨員之家、成為群眾的主心骨,黨員才有歸屬感。
(1)密切聯系群眾,打造暖心服務。創新開展組織生活,可將“政治生日”與支部組織生活相結合,開展重溫入黨誓詞、談感受、提建議等活動,實現以支部為單位,“幾名黨員過生日,全體黨員受教育”。深入一線了解教師的切實需求,整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努力創造為群眾辦事,服務群眾的工作氛圍,重視對黨員的政治關懷和人文關懷,促進組織凝聚力和組織力的提升。
(2)圍繞支部活動質效,創新支部活動方式。結合學科專業實際,積極凝練黨建特色、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建共贏”的原則,嘗試“請進來,走出去”的黨建工作方式,逐步打造“黨建共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加強支部結對黨建工作的交流與學習,建立健全互幫互助機制,增強雙方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3)引領思想,創新黨員發展機制。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強化聯系,切實做好青年教師的發展,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吸納。高層次人才是高校教師群體的先鋒力量,做好青年教師以及高層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導師制傳幫帶的作用,幫助青年教師不僅過好教學關,科研關,主動了解高層次人才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使青年教師和高層次人才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積極引導向黨組織靠攏,提升高校黨組織的親和力和發展黨員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