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唐山市海港高級中學,河北唐山 063611)
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興趣使然,隨意而為的事,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教師內在驅力和外在動力一起推動,而教師的內在驅使力又顯得尤為重要,沒有教師的內在推動力,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比較緩慢的,往往是自發又缺乏計劃性的。而學校如果缺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制度性措施,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非常緩慢的。結合這種情況,筆者談談自己作為化學教師是如何進行專業成長的。
筆者參加工作以來,經歷了從新入職教師到專業教師第一個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在專業成長中,有的學校做的比較好,有制度性、規范性的內容,尤其是一些較大的學校,而有些學校則制度不夠健全,專業性規范性都不夠強,而部分學校由于常年不怎么進新教師,或者新教師的比例極小,沒有對教師專業成長形成制度性、規范性的措施。
在教師專業成長中,主要的措施就是集中在校內的聽評課制度,以及青藍工程等,個別的需要還有教師專業練習,比如每個學期給教師發一大本試卷,然后一周一收,或者幾周一收,這樣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部分學校還有以考代練的方式,比如不讓教師做練習,通過教師考試的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一部分學校則采取青年教師大比武,青年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的方式,促進教師不斷地進行專業成長,促進專業的精進。
筆者認為,基于教師專業成長,尤其是基于新教師培訓的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尤其是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較為明顯。比如通過練習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一部分教師沒有認真做,直接照著答案抄,導致練習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很好。而以考代練的方式則對新教師或者其他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一定的促進性。
作為教師,不同的地區都有各種各樣的優質課,比如區縣優質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還有一師一優課,基礎教育精品課,同時理化生教師還有實驗說課,語文教師有閱讀指導課等。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筆者認為,在參加優質課評比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是比較明顯的。首先,各種各類的優質課評比能夠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這種授課水平的提升,既有對教材深度把握,也有教師對教學技能的提升。在準備優質課的環節中,考查了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同時涉及到PPT 制作,涉及到微課錄制,涉及到基于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以及板書的設計等等,這些都是對教師業務素質的一次大考驗,同時也是一次大提升。
以唐山地區為例,一般以學期為單位,還有高效課堂展示,或者是高三備考會等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給了教師基于參加優質課提升自己的機會。
參加優質課的另外一個明顯的好處是,教師在優質課評比的過程中,見識了很多其他的優秀同行,也有利于激發自己的內在成長的動力。
筆者所提的課題,一方面包括以河北省教科所的為代表的官方課題的申報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師基于自己的教學和專業發展的需要,進行的自發課題的研究。所謂課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基于某個問題進行的研究,筆者認為,選擇的課題,切口小,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認為雖然不是每個教師都有申報立項課題的機會,但是每個教師都有進行課題研究的機會,只要教師肯動腦筋,肯花費時間,就可以通過課題研究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比如隨著教育部門出臺“核心素養”,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某些方面的課題研究,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時也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在進入教師崗位之后,常年把自己的視野拘泥于教材、教輔、習題,沒有深度研究過一些問題,所以對很多問題的了解,也就是淺嘗輒止,沒有新度,更談不上深度。
以課題研究為例,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選擇諸如“化學課堂中學生內驅力的提升策略”,“化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分層作業的運用策略”這樣比較細化的問題,教師通過研究,其實能夠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一些明顯的改進措施,這就起到了課題研究的效果,同時也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
進行專業論文的寫作,是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依據和動力,筆者發現,幾乎絕大多數教師不進行專業論文的寫作。而現行職稱評審政策中,發表專業論文,是給教師加分的一個條件,而很多教師覺得論文離自己較為遙遠。其實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總結與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或者出現的問題,并圍繞這一問題進行適當地研究,就是個很好的做法。
筆者認為,教師進行專業論文的寫作,專業不過是圍繞自己的專業而言,但不一定得到多高的專業水平,也不一定進行發表,只要有利于自己的教學,有利于專業成長,其實就發揮了論文的積極作用,而教師在專業論文的寫作中,進行了大量的資料的搜集整理,閱讀消化,同時也融入了自己對專業教學的體會,自然非常有利于自己的專業教學與成長。
筆者也建議,教師要經常閱讀一些專業期刊,了解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去豐富和充實自己的課堂,這樣對自己的教學也是很有幫助的。
筆者發現的一個現象是,很多教師是沒有專業閱讀卻又在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這十分矛盾。教師要不要進行專業閱讀,要閱讀哪些書籍,達到哪些閱讀效果,這是教師在進行專業閱讀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師應該依托自己的專業進行適當的專業閱讀。這種專業閱讀,是圍繞自己專業開展的,是有利于自己專業精進和不斷提升的。
其次,教師為了克服自己閱讀的專業惰性,也應該進行必要的專業閱讀。教師沒有專業閱讀,就沒有專業精進。雖然化學是一門理工科的學科,但是教師進行適量、適當的專業閱讀,也能夠促進自己專業水平的提升。
第三,專業閱讀能夠開拓教師的眼界,保持對知識的不斷的更新。
教師在專業成長中,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和制度的保障。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化學教師專業成長中,如果沒有團隊的幫助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就比較緩慢。教師專業成長團隊,有機會讓教師接觸到更多更優秀的同行,同時也認知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筆者認為,教師成長的團隊,首先是基于自己學校的備課組學科組,在教學中,要結合備課組的實際情況,通過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結識更多的優秀同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出現了很多教研平臺,諸如釘釘、微信公眾號等,這些其實都給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而教師不單單自己進行學習,還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成果,也有利于自己的專業水平的提升。
在高中化學教學體驗中,筆者也經歷和見證了自己的專業成長。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內外力合力的背景下形成的,而教師的專業成長,既是對自己教師職業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課堂的一種尊重。教師的專業成長,其實就是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的一個提升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沒有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而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制定自己的專業成長的計劃,讓自己的成長更快、更好、更強。而教師的專業態度,教師的進取心,也是促使教師進行專業成長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