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癌變·畸變·突變》雜志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4-616X,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CN 44-1063/R,大16開,雙月刊,每期80頁,定價:每冊10元,全年60元。國內郵局發行代號:80-285,國外發行代號:6364(BM)。《癌變·畸變·突變》雜志于1989年創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主辦,汕頭大學醫學院承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系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目前我國在環境因子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這一跨學科領域唯一的一份學術期刊。本刊以報道環境因子致癌、致畸變和致突變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國內外研究動態,開展學術交流,促進本學科的繁榮與發展為辦刊宗旨,被國內14家主要的數據庫作為收錄刊源之一。欄目設置
設有“專家述評”、“論著”、“腫瘤防治”、“檢測研究”、“相關醫學基礎與臨床”、“技術與方法”和“綜述”等欄目。報道內容范圍
①藥物、農藥、食品添加劑、化妝品、營養保健品、其他化學物質、放射線、以及水體、空氣、土壤中存在的環境污染物與腫瘤發生、胎兒發育畸形、遺傳基因突變的關系;②癌變機制;③抗突變物與抗癌物的開發利用;④環境風險因子評價;⑤相關醫學基礎與臨床。撰稿標準
文稿撰寫應遵照國家標準GB 7713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T 3179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GB/T 6447文摘編寫規則,GB/T 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要求。文稿應具科學性、邏輯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應論點明確、內容翔實、數據可靠、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文稿格式及要求
題名
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稿的特定內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不用副標題。一般宜20個字左右。應避免用“的研究”或“的觀察”等非特定詞。作者署名
作者是指科研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主要貢獻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主權人和責任者。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8名。作者單位
置于作者名后,包括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多個單位時,在作者名的右上角編阿拉伯數字序號,依序刊出作者單位,一般需給出院系、科室或實驗室名稱。基金項目和作者信息
論著的科研工作為基金資助課題者,應刊出基金名稱及編號,作者信息應給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姓名、電話及E-mail等。基金項目和作者信息均置首頁腳注處。中文摘要
以提供論著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信息的短文。中文摘要是具有獨立性、自明性的短文,其撰寫宜在400字以內。應采用結構式摘要格式撰寫,其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項。英文摘要
與中文摘要相一致。作者姓名以漢語拼音拼寫法書寫,先姓后名,姓的字母均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多位作者時用逗號隔開。作者單位采用斜體,實詞首字母大寫,作者的國名(China)用正體。文內標題層次
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文內一級標題用1,2,3……文內二級標題序號用1.1,1.2,1.3……文內三級標題序號用1.1.1,1.1.2,1.1.3……余類推。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打印,后空一字距后再接標題。引言
是論著的開場白,應簡潔地介紹論著的寫作背景和目的。引言的撰寫須開門見山、不繞圈子、言簡意賅、突出重點、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不夸大研究的價值。材料與方法
其撰寫應能體現科研重復性的原則。應介紹該研究的主要對象和材料,及其來源、生產者、規格和型號。對新的方法宜詳細描述,但應描述準確,實驗步驟清晰,而對已有文獻報道過的方法則引用參考文獻即可。實驗分組應說明分組所采用的方法。結果
如實地列出研究結果,結果的列出應具有條理性和邏輯層次。結果中的數據應準確可靠,須經統計學分析處理。合理采用圖表和文字表示,應避免文字敘述與圖表內容重復。圖表須簡潔明了和具有自明性。表格采用三線表。圖表的圖題表題用中英文對照,圖表的注釋采用英文。圖表的序號應與正文中標注的序號一致。討論
對研究結果做出解釋和由此得出的合理的結論,而不是結果的重復敘述和綜述式的大量文獻回顧。討論應重點突出,內容集中。參考文獻
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與中文內容相關的文獻,未正式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提倡引用近5年內發表的一次文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法,其文內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用右上角方括號標注,在文末參考文獻中依次列出。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為1~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出前3位其后加“等”(英文加“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