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春天,從南到北,所有蟄伏的生命都在春的氣息里復蘇、萌動。去鄉村郊野,與性情相投三五知己一起賞花踏青,是這個季節最讓人歡喜的事了。
陸水湖畔聶社長發來董家嶺村采風方案,“美麗鄉村”四字頗為打動人,于是欣然前行。賞春光,攬春色,逛茶園,游桃林,拍春花,董家嶺村的美,自然樸素,卻格外生動,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性格較為內向靦腆的村委會書記何贏周一路相隨,微笑著介紹村情村貌,話語簡潔,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樸實與憨厚;對未來規劃構想,卻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讓我暗暗敬佩。這樣的村書記踏踏實實為村民辦實事,為村級經濟發展出實招,難怪2020年董家嶺村被評為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的“十佳村”。
董家嶺村茶園位于娘娘山,綿延起伏的茶山,迂回曲折的盤山公路。我們采風團來到觀光茶園時,天氣陰沉,寒風襲人。但茶園里那一抹抹青翠的新綠,在春寒料峭中帶給人喜悅與希望。忙碌的村民散落在各個茶山山頭,安靜而熟稔地采著明前茶。認真專注的樣子、茶葉上靈巧翻飛的雙手,勞動者的美定格在茶園,也成為攝影師們鏡頭捕捉的對象。
據說清明茶的采摘頗為費時費力,只能一芽一葉,品相較好的一斤按25元結算,一般就按20元結算。正好碰上羊樓洞茶葉公司在坡上收購茶葉,一位六十多歲著紅花襖大媽挎著茶簍,麻利地將茶葉倒進紅色籃子,茶葉公司工作人員連連稱贊她采的茶葉符合各項收購指標,大媽接過50元嶄新的鈔票,笑容滿面地離開。
董家嶺村目前茶園面積有3700畝,年產值近4百萬。除去周邊村零星采茶人不算,茶園每年可以解決32個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他們在茶園采茶、種植、除草等,每人每年可收入一萬多。一條以茶產業發展為主體鋪就的小康之路,在村支部班子和茶企的帶領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何書記介紹村里專門新建了一處代表農耕文化的新塘畈農耕紀念館,位于董家嶺村11組,資金主要由村民自己籌措解決。
如今的農村,在黨各項惠民政策下,實現農業機械化。不過,那些漸已消逝的犁耙、風車、鋤具、土灶臺,承載著一段難忘的歷史,吸引著我們前去參觀。
車子繞嶺穿行,一路上春色深深,春花爛漫綻放于路邊、坡上、山頭。行至公路拐彎處,放眼望去,只見樹繞村莊,水滿陂塘,疑似進入世外桃源。那座帶著現代風格的農耕紀念館,靜默于此。遺憾的是主人不在,門扉緊鎖。我們只能從窗欞處向內張望,偌大的水泥場子未見農耕農具。紀念館大門為鋁合金門,少了一些古樸雅致的味道,若改成傳統木門,興許別有一番風味?
何書記告訴我們在董家嶺村十一組,這座農耕紀念館的存在,是想讓人們來到董家嶺村,“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是想以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鄉村歷史,傳承文化精神,見證鄉村振興。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夜來風。季節的變換如此之快,一場春雨已令千畝桃林花容失色,無數花瓣飄落在草叢中,悠閑的雞群正在啄食著嬌嫩的花瓣??床坏綕M園桃花燦爛的美景,固然遺憾,可一眼望去,一叢叢蔥綠的牛筋草,一往深情地綠著;桃林里尚存十余枝粉艷的桃花嫵媚動人地開著,濃郁的春天氣息依舊撲面而來。美女作家們或駐足,或顧盼,或輕嗅,流連花叢中,雀躍歡喜。
無論生活如何忙碌,無論你在忙碌的俗世變得如何麻木和冷漠,董家嶺村桃林會打動你,春天會打動你。徜徉在董家嶺的春天,一切的美好都在悄悄醞釀。你看,嶺上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在驚鴻一瞥中讓你心旌蕩漾;你看,村民對碩果累累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董家嶺村漫山遍野都彌漫著春的喜悅與憧憬。
春山蒼蒼,春茶新綠,春水漾漾,春的生動盎然清澈了人們的眼眸,春的光彩也照耀著董家嶺村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