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明
2021年11月17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小莉幫忙》欄目記者在河南安陽連續報道“老人被狗咬,狗主人躲貓貓”的事情,幫忙九期,當事人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楊小莉忍不住落淚告訴老人家屬:“對不起,沒有幫到你,我真的覺得很抱歉。”這段視頻看得網民心疼,視頻在微博頭條等平臺紛紛上了熱搜。
之后看一篇網文《民生新聞,陷入了怎樣的誤區?由一個幫忙記者無奈痛哭說起》,文章說得有點道理,又似乎沒有道理。我今天只說這篇文章的“自以為是”之處:“第一,……第二個問題,媒體的角色是什么?我看這個媒體還沒真正理解。媒體的責任,是新聞輿論監督,媒體并不是國家行政機關,也不是司法部門,更沒有解決問題的權力,所謂第四權力、無冕之王,都是自欺欺人。我所理解的媒體職責應該是:進行輿論監督,提出方法建議,督促有關部門解決。而不是記者認為自己萬能,當媒體把自己當作正義公平的化身,如果記者身上背負這樣負擔,結果就是可想而知了。而這個新聞,為什么一度走進了死胡同?就是媒體的僭越,媒體太看重自己能不能解決問題了,甚至有的媒體把解決問題,當做自己的成績,這就大錯特錯。這種越俎代庖,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上面這段話,實在不敢茍同。后來,人們不就看到“狗主人道歉了”嗎?狗主人為什么道歉了?因為幫忙記者哭了。為什么幫忙記者哭了,狗主人就道歉了呢?因為幫忙記者哭了,又形成了“輿論”。
記者是干什么的?這篇文章的觀點似乎是說,記者僅僅就是“記錄者”,你的正義、你想把幫群眾解決困難,解決問題就當作自己的成績,就是“越俎代庖”,是“僭越”。我相當不贊成這樣的觀點。一個記者如果這點正義感都沒有,一點都解決不了問題,那還要記者去報道什么?
因為記者的報道形成了輿論的力量,而這次的輿論的力量還不足以讓狗主人有壓力,而記者哭了,又被媒體報道了,有形成了更大的輿論的力量,所以狗主人道歉了。這難道不是輿論的力量造成的嗎?
當下,記者誰還敢說自己是“無冕之王”,他們只不過是輿論力量的執行者。因此,他們想為百姓解決問題,怎么就成了“自欺欺人”呢?
這個作者說自己曾經是一名資深的民生記者,我看他可能真的只屬于有理性卻缺少情感的民生記者。他在文章里說的記者要靠法律、行政等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是對的,但這絕對不等于記者不能用情感和道理來促使問題的解決。
我們講“道德與法制”結合,和講道德的人講道德,和不講道德的人再來講法律也不遲呀。我倒是認為,一個連正義感的沒有的記者,如何能在輿論監督中充當一個好記者?一個一點情懷都沒有的記者怎么能做出好的報道?
看著這篇文章,我覺得作者對這位哭泣的女記者甚至對這家媒體充滿嘲諷,這是非常不合適的。我們的記者,我從不要求他們每個都能“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但作為一名記者,起碼的“正義感”是必須具備的。但記住,媒體靠的是輿論的力量,輿論的力量可以促使各種力量的出現來解決輿論力量解決不了的問題。媒體的順序是“情—理—法”。
所以,這位女記者的哭泣,也是輿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