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
(東網空間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在下穿高速鐵路(以下稱“高鐵”)項目施工時,地面荷載會發生很大變化,影響下穿處高鐵橋墩,要獲取地面荷載變化對高鐵橋墩的具體影響值時,需進行沉降監測。傳統人工測量利用高精度電子水準儀,采用二等水準的測量方法監測,往往會受施工現場視線遮擋、現場高差大測站多、觀測點危險不宜靠近等情況限制。與傳統人工測量相比,自動化監測可規避這些情況,快速、實時、高效地獲取高鐵橋墩沉降數據,供施工方參考。在下穿高鐵特大橋施工項目中,將靜力水準儀自動化監測方法與傳統人工測量方法對比,驗證靜力水準測量自動化技術的可行性與精度的可靠性,為類似高鐵橋墩沉降監測項目提供經驗與依據。
某天然氣管道從鄭萬高鐵特大橋橋下穿過,下穿點位于高鐵特大橋橋墩之間。管線與高鐵特大橋呈70°夾角,下穿處橋墩墩臺距地面約9.35m。特大橋周圍場地橋墩地形平緩開闊,無較大起伏,高程在127.68m~127.75m。管道自東向西鋪設,規劃穿越位置處高鐵特大橋上部結構采用32.6m簡支箱梁,基礎采用混凝土鉆孔灌注樁。項目變形監測范圍為受高鐵特大橋影響的x-1號~x+2號橋墩,共4個橋墩。下穿點位于x、x+1號橋墩之間,故這兩個橋墩受施工影響最大,本文以x、x+1號橋墩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根據《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1]:橋涵沉降測量應按三等垂直位移(相當于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觀測,相關技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
傳統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建立一條水平視線,利用水準尺測量兩點間的高差,待整個觀測路線結束后,獲取起始點到本測站的總高差,通過整條路線的平差計算,根據已知點高程推算出各未知點高程[2]。
靜力水準儀利用連接在一起的儲罐液在同一水平面的連通原理。直接測量出的數據是各時段儲罐液的液面高度,通過任意時刻各橋墩液面高程相等建立等式關系,從而求出各點在不同時刻的相對差異沉降值。若初始時待液面穩定后,將傳感器調零,直接將各靜力水準儀的偏差值相減,可求出各點間的差異沉降。
傳統人工測量與靜力水準測量機制區別較大,通過對比,靜力水準儀的優勢明顯,對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靜力水準測量與傳統人工測量對比
(1)傳統人工測量:傳統人工測量沉降監測必須采用環線或附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與引測工作基點高差相近且距離也較近時,可采用從工作基點測量至變形觀測點,然后閉合到同一個工作基點的環線水準路線法。當變形觀測點位于兩個工作基點中間時,可采用從一個工作基點引測至變形觀測點,再閉合到另一工作基點的附合水準路線法[3]。
沉降觀測時引用的水準基點,宜采用高鐵建設時控制測量高程網的水準基點,從距離最近的水準基點引測,引測前需檢核引用的水準基點。檢核采用復測方式,將相鄰水準基點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進行對比。
(2)靜力水準測量:在橋墩墩臺布設靜力水準儀,靜力水準儀安裝采用結構植筋膠固定在橋墩頂面,靜力水準儀通氣管、數據線和液體管采用透明軟管聚攏后沿高鐵橋梁串聯,并將串聯點聯入較遠的設置沉降監測工作基點的橋墩上。測點總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測點總體布置
自動監測工作基點選在人工監測工作基點同一橋墩的縱向同一位置,自動監測和橋墩底部監測點同樣設置在同一橋墩的縱向同一位置。監測墩平面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監測墩平面布置
靜力水準儀安裝要先準備靜力水準儀5套,采集儀1套,DTU 1套,其他輔助材料若干。在項目現場選好基準點后,將監測點和基準點安裝上靜力水準儀,布設完成后,在軟件端進行組網,對每個監測點的靜力水準儀進行編號組網,經測試無誤后,系統開始運行。系統自下而上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層)、數據采集遠傳系統(數據傳輸層)及數據管理平臺(數據管理層)組成。數據管理使用配套的“監測數據管理平臺”[3]。
根據《公路與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鐵路技術規程》[4]要求,橋梁沉降控制預警值按1mm控制,橋梁沉降控制標準按2mm控制。
(1)靜力水準儀測量得出的是海量數據,本次數據終端設置每隔30分鐘采集數據一次,人工測量則根據規范要求進行,本次取上午和下午各一組數據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x號墩靜力水準儀與人工測量數據對照表
10月份x號墩最值:靜力水準儀最大正位移為0.20mm,最大負位移為-0.20mm;傳統人工監測最大正位移為0.12mm,最大負位移為-0.18mm。x號墩靜力水準儀與人工測量對比如圖3所示。

圖3 x號墩靜力水準儀與人工測量對比
10月6日為天然氣管道焊接,x號墩變化值較明顯;10月15日開始回填,橋墩下沉達到波谷;10月16日夯機壓實管道上方土層,橋墩下沉繼續維持較大值;10月19日綁鋼筋籠、澆混凝土,橋墩下沉回落;10月22日全部回填,橋墩荷載變化劇烈,出現波峰,后期逐漸趨于穩定。
(2)x+1號橋墩靜力水準儀與傳統人工測量對比
(3)x號和x+1號橋墩靜力水準儀各時刻分析
由表5可知,x號橋墩監測期內的平均值為-2.4mm,時刻平均值減總平均值的最大值為0.12mm,最小值為-0.07mm;x+1號橋墩監測期內的平均值為-0.75mm,時刻平均值減總平均值的最大值為0.2mm,最小值為-0.12mm。x號墩各時刻線形圖如圖5所示。

表5 兩橋墩各時刻值統計

圖5 x號墩各時刻線形圖
由表4可知,10月份x+1號墩最值:靜力水準儀最大正位移為0.35mm,最大負位移為-0.20mm;傳統人工測量x+1最大正位移為0.28mm,最大負位移為-0.19mm。x+1號墩靜力水準儀與人工測量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x+1號墩靜力水準儀與人工測量對比
在天然氣管道下穿高鐵施工過程中,管道焊接時,鄰近橋墩變化明顯;開始回填時,橋墩下沉達到波谷;夯機壓實管道上方土層,橋墩下沉有所回落 ;綁鋼筋籠、澆混凝土,橋墩變化加快;全部回填,橋墩荷載變化劇烈,出現波峰,后期逐漸趨于穩定。
相對于平均沉降值來說,x號橋墩在上午10:00到下午5:00內達到波峰,變化明顯。其他區段變化平緩。x+1號墩各時刻線形圖如圖6所示。
相對于平均沉降值來說,x+1號橋墩在上午9:00到下午6:00內達到波峰,變化明顯。其他區段變化平緩。
(1)由表2和表3可知,靜力水準測量和傳統人工測量差距較小,精度相當,變形值均小于1mm,符合高鐵橋墩沉降規范要求,靜力水準測量精度可用于高鐵橋墩的變形監測。
(2)由圖3和圖4可知,靜力水準測量與傳統人工測量線形走向一致,在同時間內同時達到波峰,同時間內同時達到波谷,說明靜力水準儀測量數據可靠。
(3)由圖5和圖6可知,738號橋墩和739號橋墩走向一致,均在上午9:00到下午6:00時間段內出現波峰,線形起伏較大,此時間段由于施工影響,橋墩受到的荷載大,位移大;在下午6:00到上午9:00時間段內,線形較平緩,位移值小,整個工期內此時間段變化較小,說明這一時間荷載小且未出現事故。

圖6 x+1號墩各時刻線形圖
(4)靜力水準儀測量的全天候性,測量時間間隔自行設定,可根據工程要求設置合理的時間間隔,為施工提供更多更準確的參考數據。
靜力水準儀測量數據精度高、可靠性強,完全滿足高鐵項目變形監測規范的要求。靜力水準儀的高精度、操作簡捷、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機制強等特點更能反映工程的形變特征,靜力水準測量在基坑監測、高程建筑物沉降監測[5]、地鐵沉降監測、橋梁監測等變形監測項目中運用愈加廣泛,未來靜力水準儀自動化監測技術也將得到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