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王夢 張艷艷
(鄭州智象測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
產業集聚區有產業集聚明顯、產業結構合理、組織形態完整等優勢,是河南省優化經濟結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到2020年,全省有省級產業集聚區180個,為河南省帶來2170億元利潤;大型工業從業人員多達355萬人,極大促進了就業率的快速增長[1]。然而,河南省產業集聚區仍存在用地存量不清、低效使用等問題。“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建設“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現代化河南的關鍵期,要全面落實節約優先戰略,促進產業集聚區土地集約利用。
立足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實際,研究采用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實景三維模型開展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查清土地利用狀況,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構建產業集聚區用地評價體系,為全面盤活存量土地提供依據。
整合產業集聚區最新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 “三調”)成果、土地供應、規劃、傾斜攝影等數據,制作產業集聚區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工作底圖,查清土地利用狀況,構建土地利用狀況數據庫,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對產業集聚區的土地集約程度進行綜合性評價,形成完整的產業集聚區用地評價體系,技術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產業集聚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技術思路
產業集聚區有企業集中連片、范圍適中等特點,適合獲取高精度實景三維模型。傾斜攝影具有可獲取高分辨率、豐富的地物紋理信息,三維模型自動化生產,逼真的三維空間場景等技術優勢,可用于制作產業集聚區調查底圖。采用傾斜攝影技術獲取影像數據,經過預處理、空三加密等工序建立0.05米精度的實景三維模型,結合最新高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疊加調查范圍相關的行政界線、供地、規劃、“三調”等數據,制作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調查底圖,如圖2所示。

圖2 調查底圖
圖2(a)是該區域的航空正射影像,圖2(b)是對應的實景三維模型,在其形成的調查底圖上開展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可以大大減少外業工作量,實現傳統工作方式向“內業為主,外業為輔”轉變。
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旨在查清產業集聚區的用地現狀、供地狀況、閑置土地、典型企業等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含其對應的位置、形狀、大小,還包含建筑面積、建筑基底面積、廠區內部預留場地面積、容積率、建筑系數等屬性信息。針對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實際需求,結合實景三維模型、最新高分辨率航攝或衛星正射影像圖,對土地利用狀況的范圍及屬性信息進行提取和更新,完成對產業集聚區的土地利用狀況調查。
“三調”數據是當前現勢性和準確度較高的土地調查數據,但更新具有一定周期性。為滿足產業集聚區土地利用狀況調查高現勢性的需求,基于調查底圖提取變化信息,開展“三調”數據的更新,進而更新土地利用范圍。
原國土資源部印發的《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規程》規定,土地利用狀況按建設狀況和供應狀況劃分兩種分類。按建設狀況分類是參照《土地利用狀況分類(GB/T 21010-2007)》進行劃分,提取變化信息前需要將其轉化為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TDT 1055-2019)》相對應的土地利用狀況分類,土地利用狀況分類與“三調”地類對應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利用狀況分類(按建設狀況劃分)與“三調”地類對應表
現有的提取變化信息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圖像差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植被指數法、多尺度分割等,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提取產業集聚區的土地變更信息。比較法不能準確選擇較合適的評估函數。差值法理論簡單,但在確定變化信息的具體屬性方面存在問題。土地變更信息提取采用圖像差值法+人機交互方式,具體提取思路如圖3所示。

圖3 土地利用狀況范圍更新技術思路
將2021年7月2米遙感影像和2020年12月0.8米遙感影像進行差值分析,如圖4所示。通過分析,提取土地變化信息,再經內業人機交互確定其屬性信息,該地塊在2020年是耕地,到2021年7月則變成了施工用地,通過該方法提取土地變更信息,完成對 “三調”數據的更新。利用更新數據開展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查清產業集聚區內的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不可建設土地及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尚可供應土地、不可供應土地等信息。

圖4 圖像插值法提取土地變更信息
為了完善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數據信息,構建較為完整的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需對產業集聚區建筑面積、建筑基底面積等屬性信息進行補充調查。
傳統地物信息提取主要通過外業調查、內業處理得到,耗時較長,成本較高,受天氣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利用三維實景模型,內業即可采集建筑物的高度、名稱、面積等信息,實現對土地利用狀況信息的補充。
經過在三維模型上采集,從圖5(a)得到混2部分建筑基底面積為179.6m3,圖5(b)中混1建筑基底面積為81.8m3,二者相加得到該農房建筑基底面積為261.4m3,建筑面積等于每層建筑物的建筑基底面積乘以層數,該農房的建筑面積為179.6m3×2層+81.8m3×1層=441m3。可將采集獲取的屬性填入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從而完善該數據庫。

圖5 農房建筑面積和建筑基底面積采集
在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基礎上,構建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完善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不可建設土地、典型企業用地等信息,進而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主要包含評價指標與權重的確定、評價理想值的確定、指標標準化方法、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的計算、潛力測算和成果編制。潛力測算是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重要環節之一,計算方法如下:
(1)擴展潛力測算
統計尚可供應的土地面積,在尚可供應土地中,統計工礦倉儲用途的土地面積作為擴展潛力測算值。
(2)結構潛力測算
結構潛力=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工業用地率理想值-工業用地率現狀值)
(3)強度潛力測算

其中,A是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工業用地地均稅收、綜合地均稅收。
(4)管理潛力測算
管理潛力=有償使用且已到期但未處置土地-閑置土地
(5)尚可供地年數測算

其中,B是指供地類型,分別是尚可供應土地、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這五類潛力測算是對產業集聚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綜合反映,完整計算各個潛力值才能正確反映產業集聚區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為土地提質增效提供數據支撐。
以河南省某產業集聚區為例,應用上述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技術思路,該產業集聚區面積約為1344公頃,經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得到如表2所示的結果。

表2 產業集聚區土地利用狀況調查
由表2可知,該產業集聚區閑置土地占總面積的1.1%,尚可供應土地占比66.1%,不可供應土地占比3.9%。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查清了產業集聚區內土地利用狀況,為全面盤活存量土地提供了基礎數據。基于此,構建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
從表3可知,該產業集聚區擴展潛力較大,尚可供應土地面積最大,可利用潛力匯總表有針對性地開展存量土地盤活工作,促進產業集聚區土地提質增效。

表3 土地集約利用潛力匯總表
本文探索了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土地利用狀況調查技術方法,形成了建立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開展土地利用評價的技術流程,為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