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銅
我乘坐南方航空或首都航空航班,往返于北京、深圳或成都之間。坐定之后,系好安全帶,打開手機飛行模式,戴上耳機,點開酷狗音樂,爾后搜索《Villanelle》(維拉內爾樂曲),設置單曲循環,調好音量,隨即開始閉目欣賞這段時長3 分57 秒的純音樂。
鋼琴起興,音樂家喬·布蘭克博格在低音部反復彈奏主旋律,并且貫穿全曲始終。20 秒時,中提琴與鋼琴彈奏自然配合,開始合奏的環節。鋼琴的低音像草原上奔騰的白駿馬,點綴的中音音符像鴻雁的短鳴,中提琴的旋律像空中翱翔俯瞰的黑雄鷹。遼闊與雄壯,渾厚與陽剛,完美結合,遒勁無比。
音符仿佛雁群,急速飛行突破閃電雷雨之后,在白云中穿梭,在山脈河流間翱翔,顯示出空間的寥廓、時間的悠長和雁群在飛行中的閑適與愉悅?!霸娤伞崩畎滓鞒摹伴L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也是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爽朗壯闊的境界,展現出一幅遼遠明朗的萬里秋空鴻雁翱翔的圖畫。我睜開眼睛,望著弦艙外的景色,飛機果真如同一只孤獨的鴻雁或雄鷹,在天穹和白云之間筆直穿行,間或看見下方遠處有不同型號的飛機像云雀一樣對向飛翔。
演奏高潮迭起,鋼琴與小提琴交替急促的變奏,加上中提琴舒緩拉弦的陪襯,還有鋼琴變奏的“索西咪”短促華麗高音,更加增強了鴻雁不斷變化飛行的動作。翻越高山,穿過河流,主力雁群繼續呼嘯飛行。而孤雁、老雁、稚雁,則堅持,堅持,再堅持,艱難地向目的地前行。3 分50 秒,樂曲進入尾聲,以鋼琴低音部的渾厚余音結束全曲。長途南翔的雁陣終于抵達水草豐厚、氣溫適宜、一望無垠的優美濕地。
通過一個多小時單曲循環的醉心欣賞,我干脆把這首樂曲的名字稱作“征途”。鋼琴和中、小提琴的合奏,令人陶醉,令人鼓舞,令人深思,令人難忘!
與此同時,我思緒萬千,跳躍千年。
盛唐詩歌中的鴻雁意象,展現了不少鴻雁翱翔與穿梭、閑適與愉悅的狀態。雁群舒緩飛行在蔚藍的天際,俯瞰不斷變化的遼闊山川和蜿蜒江河;如同維拉內爾樂曲的中間部分,鋼琴和小提琴同時出現,搖曳多姿,悠閑飄逸。鴻雁的南北遷徙、雁足傳書,是詩人寄寓思鄉懷親、羈旅漂泊、孤獨傷感、仕途失意的重要載體,審美內涵十分豐富。
孟浩然作為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的詩風以“淡”字著稱,表現為思想感情淡然,詩賦意象淡泊,語言色彩淡恬?!对绾嫌袘选肥敲虾迫皇送臼б狻⒘b旅漂泊的孤獨傷感之作: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已到不惑之年的孟浩然第一次趕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瓶加腥龍?,第一場是詩賦,即寫詩;第二場是試策,即撰寫政論文;第三場是帖經,即默寫經史子集。孟浩然作為襄州博學多才之士,詩賦自然是強項,但在試策時,孟浩然由于長期隱居,對時事和熱點難免認識不足,答題跑偏,結果名落孫山。為了排解郁悶,孟浩然再次到吳越漫游。開元十九年深秋,當乘坐江船航行在錢塘江上時,孟浩然觸景生情,悲從心來。
這首詩的第一聯深情描寫了秋季景象,化典起興,以景抒情。從南朝宋時期文學家鮑照的《登黃鶴磯》“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句脫化而來。山水寒秋,形象逼真;木落雁飛,情景凄婉。如果再往回溯,句中還有西晉文學理論家陸機《文賦》的影子,“悲落葉于勁秋”,睹物傷情,思鄉愈濃;落寞失意,難以排遣。如同鋼琴與小提琴交替演奏,舒緩與急促相互映襯,寓于鴻雁“苦”的意象。
與《早寒江上有懷》的極度傷懷相比,盛唐另一山水田園詩派著名人物王維的《使至塞上》,就顯得氣度豁達、境界開闊了。孟浩然雖然年齡比王維大,但后人稱起山水田園詩派來,還是并稱他們為“王孟”。
王維的詩書畫樂都很有名,還精通佛學,堪稱通才。王維性情平和、品行正直、友善待人,所以交友甚廣,上至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下至鄉野隱士、田園大詩人孟浩然。開元九年,王維二十歲時,科舉榜首,進士及第,官封太樂署太樂丞,從八品下。他通過玉真公主保薦奉命創作的《霓裳羽衣曲》受到玄宗賞識。不久,在元宵節前夕,王維屬下的藝人違反宮廷規定,當眾表演黃獅子舞被告發。結果,王維被逐出長安,貶謫為山東濟州司倉參軍。從一個朝廷的音樂監官,到地方的倉曹賦稅小吏,風馬牛不相及。王維遭遇了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次重要挫折,仿佛鴻雁驟降,讓人猝不及防。經過幾年痛苦的歷練,王維收斂了鋒芒,接受了摔打,變得成熟和圓融。直到開元二十三年,王維三十四歲時,才被首輔宰相張九齡舉薦返回朝廷,提升為正八品的右拾遺。一年后,擔任正八品上的監察御史。用一個“熬”字,可以形容他的堅忍不拔。
開元二十五年春,也即公元737年,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就地擔任河西節度使判官。這時,張九齡因禮部尚書李林甫的讒言,官職一降再降,外放為荊州長史。王維作為張九齡的舊部,雖然算外放升遷,但其實是被奸相李林甫排擠出朝廷的。李林甫懼怕監察御史王維會向玄宗告發他們的不軌行為,所以,借機把王維調離重要崗位。《使至塞上》這首詩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這本是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邊關慰問前線將士的所見所聞,也可譽為邊塞山水詩。如同音樂中小提琴急促的旋律,很像單只鴻雁在遼闊晴空下長途飛行的畫面,雖然形只影單、顧影自憐,但畢竟有勝利的自豪感,有放眼遠方的舒暢感。王維通過觀察枯草落葉、邊關圓日、繚繞狼煙、入塞歸雁等等,將這些鮮活的生活素材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匠心獨運,圓熟組搭,入詩入句,壯闊雄奇,境界宏大,成為描摹塞外風光的千古名篇。與此同時,王維將自己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塞外邊關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感受到的自然真情,通過藝術思維的交織、熏陶、凈化、升華,從而產生了慷慨悲壯之情、豁達寬闊之情和高超的藝術境界。尤其是被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名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更是直擊歷代文人墨客的心底。
公元757年,唐朝在經歷慘痛的“安史之亂”后,年號已換成至德二年?;实凼敲C宗,玄宗變成了太上皇。這時,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的東巡而被判罪,次年流放夜郎國;從賊營逃出的杜甫,在鳳翔受肅宗接見,授左拾遺。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至巫山時,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這樣,經過長期顛沛流離的李白,重新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到江陵,寫下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把這種突然解除枷鐐、恢復自由之身、喜從天降的心情,闡釋得一覽無余。同年秋,在暢游洞庭湖時,他又寫下了《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這首膾炙人口的五律詩篇: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首聯以“樓”起興,直接扣點主題岳陽樓,以景抒情,表現了李白遇赦的喜悅和雄渾豪放的寬闊襟懷。頷聯以“雁”領頭,用“山”接續,把自然萬物擬人化,描摹出“詩仙”心情輕快的場景。仿佛《Villanelle》(維拉內爾樂曲)開始不久,鋼琴彈奏和提琴拉弦,交替演繹出鴻雁在空中翱翔,俯瞰山河時的優雅意境。原本的哀鴻,此時還能帶走“詩仙”憂愁苦悶的心;緩緩升起的圓月,被山口的剪影“銜”住,送到“詩仙”面前,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頸聯用夸張的手法,進一步闡釋心情喜悅的狀態。尾聯收筆,氣韻生動,了無鑿痕,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人們對盛唐詩人的評論,素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他們三者之中,比李白和王維小十一歲的杜甫,與兩位詩界大哥的關系都比較好;而讓人感覺微妙的是,同年出生的李白與王維之間卻沒有交集,李白的詩作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王維,王維的詩里面更找不到跟李白相關的字,也許應了“自古文人都相輕”這句話。李白喜歡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的風格,王維自有山水風骨、田園情調,兩人都心高氣傲,互不點贊,這也正常,更可理解。但是,這并不妨礙兩人對于唐詩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和對后世文人墨客在詩詞創作上的重要影響。
李白和杜甫真是惺惺相惜,互相惦記,毫無對立。即使李白在流放途中,杜甫對這位天才大哥的牽掛、感念和同情,依然是情深深、意切切,并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此時,杜甫的境況也非常不好,為躲避關中大旱災,他辭去華州司功參軍之職,艱難地攜家西去甘肅天水一帶,聊以謀生。于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困頓的杜甫在天水遙望赦后身處洞庭的李白,《天末懷李白》應運而生,警句連連: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前兩聯以“涼風”起興,對景相思,設問修辭;以“鴻雁”遞進,自問自答,江湖險惡。杜甫的“涼風”與李白的“涼風”意境不同,前者孤居邊塞,風涼刺骨,思鄉惦友,愁緒頓生;后者劫后余生,慶幸歡愉,涼風四起,更覺爽意。之前初春,杜甫對流放途中生死未卜的李白一直惦念不已,寫了《夢李白二首》,后來聞知李白從長江已達洞庭湖,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傍櫻恪眰鲿皫讜r到?”表達了謙虛的杜甫對摯友李白的想念之情。后兩聯不求寫景,專敘人事,感世傷懷,警句頻出。
時空穿越,飛馳想象,憤懣滿腔,投贈三閭,永存屈原,豪邁李白;維拉內爾,鋼琴脆響,提琴弦急,鴻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