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瑩
對比常規的省級廣播電視臺,地市級廣播電視臺的創建時間短,經營管理的內容少,能夠利用的新聞素材有限,很多電視臺編輯記者的職業素養、專業素質以及應變能力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的工作內容越來越廣泛,為了與時俱進為社會群眾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資源,電視臺編輯人員應當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以此來積極推動節目收視率,提高節目質量,最終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綜合建設發展。
隨著我國電視行業的不斷發展,可供群眾觀賞的電視廣播節目越來越多,為了迎合大眾需求,為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發展輸送更多的高質量媒體資源,廣播電視臺要加強員工管理,不斷提升編輯記者的綜合能力,提升其職業素養,讓其為社會的綜合建設作出貢獻。
實踐能力是編輯記者應當具備的基本工作能力。首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電視臺記者不應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深入了解地方電視臺工作的特點,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在具體的編輯過程中要求真務實,運用合適的圖片和精準的文字報道來控制播報的節奏、速度、氛圍,為大眾營造一個專業、有素質的媒體形象。其次,要善于學習,積極學習優秀前輩的編輯經驗,多和同事交流溝通并實踐新的知識內容,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報道風格,獲得大眾的認可。再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編輯記者要學習現代主流的信息技術,了解群眾對節目的認知態度,并在展示自己魅力的同時,緊跟社會趨勢,為大眾播報正能量內容,進而獲得更多的受眾,滿足時代的各項需要。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高速發展,廣播電視節目面臨著內容的改革,在良莠不齊的廣播節目環境下,優秀的電視臺編輯記者是提升節目質量的關鍵。為了創造出有質量、有口碑的節目,地方電視臺應當加強對編輯記者的綜合教育,不斷提升編輯記者的專業、政治、文化等素養,最終為社會文化建設輸出更多力量。
電視臺是政府和群眾的溝通橋梁,編輯記者可以幫助電視臺直接地表情達意,為群眾傳播更多政策內容。優秀的電視臺編輯記者應當具備專業的政治素養,有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方向,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置于首位,全面推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建設的政治任務。對此,電視臺編輯記者應當堅持社會輿論引導,站在國家宏觀發展的角度為群眾、社會輸送正能量,最終實現地方電視臺改革創新的建設目標。
具備正確的政治素養是專業編輯記者任職的大前提,而專業的職業素養也是每個編輯記者的必備素質。從地市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工作內容來看,優秀的編輯記者應當具備做好選稿、改稿等工作,能夠運用科學的編輯系統提升地市廣播電視臺的工作質量的素養。首先,編輯應當有過硬的寫作能力,保證其創作的文字富有邏輯性,滿足可讀性、簡易化、趣味性等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提升節目效果。其次,編輯要勝任廣播節目潤色等工作,不光能夠寫稿,還要能夠改稿、潤色,讓文稿適合多種受眾群體。最后,編輯要具備同理心,優秀的編輯記者也應當是優秀的聽眾和讀者,能夠了解大眾的真實想法和精神需求,及時輸出有質量、有內涵的信息。
在信息化的環境下,地方電視臺的節目競爭日益加劇,傳統的電視節目質量多是以收視率評判,而如今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更廣泛,“眾口難調”的問題更加突出。為了贏得群眾的認可,全面實現廣播電視臺信息宣傳等作用,相關單位編輯記者應當了解電視臺建設的特點,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確保電視節目贏得群眾的認可。由于編輯記者的工作量大,業內競爭激烈,因此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也受到限制。現對創新不足的問題分析如下。
采集信息是編輯記者工作的第一步,將簡樸的新聞資訊轉為有效的新聞信息內容也是其工作的創新點之一。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群眾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自媒體行業的強行參與,傳媒行業的信息內容出現了“博眼球,無下限”的問題。部分新聞記者為獲取更多關注,不注重新聞內容,跟風選材,造成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低俗、不雅、惡俗的新聞信息內容,而一些假新聞、無中生有、惡意中傷的八卦也充斥于媒體行業,這些直接影響了編輯記者的職業形象。可見,唯有加強信息創新管理,堅持求真務實,服務社會,傳播正能量,才能夠保證編輯記者實現職業使命,為社會創造價值。
隨著國家對文化、傳媒行業的不斷整改,一些惡俗、不雅的節目已經被告知整改。一方面,“無營養”節目的出現降低了廣播電視宣傳的嚴肅性,另一方面,傳統的電視節目老套、缺乏新意,因此很多群眾不愿意繼續觀看這些節目,催生了很多“標新立異”“擦邊球”節目,以“標題黨”“標簽化”的方式吸引群眾,內容卻如同嚼蠟,毫無意義。這和編輯記者急于求成、濫竽充數的心態有關,致使媒體信息質量下降。
為了保證節目的收視率,相應的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應當謹遵職責,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開闊視野,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力和水平,不斷學習,堅持以群眾的社會需求、精神需求為出發點,改革電視節目。筆者結合地方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工作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有效建議。
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編輯記者獲得新聞信息的途徑較多,新聞編輯創新能力也成為了評判編輯記者專業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有效提升節目創新能力,保證其輸出的內容有價值、有營養,記者應當結合時代發展情況,認清自己的歷史任務和時代價值,在現有的創新基礎上不斷學習,以此來提升電視核心競爭力。首先,編輯記者要堅持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區分善惡對錯的價值觀念。如面臨社會熱點問題時,要兼具前瞻性和創新思維,并結合當地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發展情況予以判斷,切不可望文生義,誤導群眾。其次,要迎合受眾需求,以客觀真實的語言來描述社會現象,不可以個人喜好論對錯,不能帶有個人情緒偏向性,建議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從不同的年齡段、性別、社會群體來描述問題,為地方綜合建設積聚力量。
嘗試多元化電視新聞內容,從根本上、內容上進行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和電視節目需要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時更新社會趨勢,把握潮流脈搏。這就要求編輯記者必須做好現場直播的準備,客觀地報道新聞和時事,這也是一個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電視新聞有很好的競爭力,電視新聞的多樣性要求編輯記者必須具有獨特的創新能力。堅持在專業知識上不斷創新,堅持在積累經驗上不斷創新,堅持在自己的文化素質上不斷創新,以創新、新穎的方式來吸引公眾的眼球,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加快,電視新聞在不斷創新,增加新聞形式,如跟蹤報道、實時記錄、現場直播等,以不同形式將新聞展現在觀眾眼前。由于時代的需求,記者不僅需要積累經驗,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并吸收創新經驗。面對新聞,要用創新的方式編輯新聞,向觀眾展示更有價值的信息,避免重復、僵硬和紙上談兵,要快速地抓住新聞主要內容并進行專業判斷,熟練地參與新聞制作全過程。電視編輯記者可以吸收優秀創新項目的優勢,通過優秀記者的創新經驗,積累自己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努力創新,將經驗實踐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創造出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