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雷菡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主流媒體積極發聲,及時報道一線資訊,引導輿論發展方向,安撫民心,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揚州報業傳媒集團作為當地的主流媒體,實時跟蹤報道記錄,同時推出各類新聞產品,助力疫情攻堅戰。
2020年1月26日12點整,揚州市將疫情防控作為一級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響應,由此開始了疫情攻堅戰。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一直堅持在重要的時刻發出最有力的聲音,在關鍵的事情上做出重要的貢獻的原則,面對疫情攻堅戰,報業集團立刻調整狀態,參與到其中,其旗下的所有平臺都對疫情發展情況及抗疫工作進行了全程的跟蹤報道,發出了最有力的聲音。
采編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取消了春節假期,全員投入戰斗。《揚州日報》在全省地市級黨報中率先復刊、揚州發布客戶端和揚州網24小時滾動發布疫情動態。
作為官方媒體,不僅要實時報道疫情情況,還要及時引導輿論方向。對此,揚州日報就疫情攻堅戰發布了一系列評論:《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請相信“大海依舊在那兒”》《只有“畫地為牢”才能牢不可破》等文章,圍繞中心工作和戰“疫”部署,從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健康等方面詳細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同時開展的重要性,以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贏得受眾的點贊。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各個融媒體平臺所推動的文章,不僅及時提供了戰“疫”信息,更以其富含情感的文筆將戰“疫”故事記錄下來,深深地打動了所有人。
正月初一,揚州醫療隊出發湖北支援武漢疫情,這是由六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隊伍,他們的眼神堅毅而果敢,而另一邊的同事和家人也滿含眼淚和他們擁抱告別。記者們捕捉到了這一感人的畫面,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后期開設的專題欄目——“戰‘疫'群英譜”,關注在前線沖鋒陷陣的醫生。《有一種堅毅叫“天使之眼”》一文細節動人,點贊無數。文章中寫道:雖然口罩遮蓋住了他們剛毅的臉龐,但是卻掩蓋不了他們眼底的光;寬大的防護服遮掩了他們的身軀,但是卻擋不住他們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
“武漢日記·徐徐道來”、全城禮敬送醫療隊出征、“蘇黃CP”對口支援黃石點點滴滴……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圖片、視頻,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江都90后小夫妻“隔離區”偶遇15秒;揚劇名家李政成、葛瑞蓮夫婦及他們的兒子李瑞然,一家三口齊上陣;10歲小姑娘給戰疫民警送來暖心“小黃鴨”……除了白衣天使,戰“疫”打響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社會各界涌現出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角,他們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社區工作者,有的是普通市民、少年兒童,他們身上的故事打動人心,凝聚起全民抗疫的力量。通訊《馳援湖北戰疫的“五彩之光”》,從不同行業工作人員的角度出發,將疫情來臨時揚州社會各方人員的反應速度之快、支持力度之大展現出來,不僅書寫了揚州和湖北武漢之間的深情厚誼,同時也將萬眾一心,全民抗疫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篇文章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多家主流媒體所肯定,眾多網友點贊支持,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傳播。
全民凝心聚力戰“疫”的動人故事,被我們深度挖掘,為那個艱難的春天帶來溫暖。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在全國媒體中率先推出“文藝戰疫”專題,聯手揚州曲藝團,迅速策劃制作MV、詩朗誦、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以文藝作品的鼓聲,為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吶喊助威。系列詩朗誦《人民戰“疫”》《一場注定打贏的新春之戰》《經霜梅花更有節》等打響頭炮,并以“音畫詩”結合的視頻方式呈現,引起強烈反響,一舉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原創MV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自獻給一線抗疫逆行者MV《逆行之光》一炮打響后,接連推出了MV《迎春》、2020版《一封家書》、童聲版MV《明天會更好》、MV《蘇黃CP 相依相偎》、MV《等你回家——妻子獻給戰士的生日歌》等。“你說你要出發,我很害怕,你知道前方多危險,卻執意離開家……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平安回家。”MV《等你回家——妻子獻給戰士的生日歌》的演唱者是初一學生葛一賢和他的媽媽高捷。葛一賢的父親是蘇北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醫師葛輝,他正月初四出發馳援武漢戰“疫”一線。妻、子同唱《等你回家》,盼望著抗疫英雄戰勝疫情,平安歸來!
《一個也不少——揚州醫療隊馳援湖北全記錄》專題是揚州報業集團的一道融媒“特色菜”。“一個也不少”,為揚州逆行出征的262名白衣戰士,每人都建立了個人展示主頁和視頻專訪《“疫”見檔案》。《“疫”見檔案》首次引入檔案的形式,由262名馳援湖北醫護人員“口述歷史”,同時將他們的影像和帶回的特殊物證,作為抗疫史料珍藏于市檔案館。
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中,《一個也不少——揚州醫療隊馳援武漢全記錄》入選“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
隨著疫情漸緩,在“奮力奪取雙勝利”的動員部署下,我們也由抗“疫”轉向新“戰役”,發出了“新聞也是生產力”的吶喊。
為了進一步做好疫情后的經濟恢復工作,《揚州日報》推出了系列專欄節目——“惠企,我們在行動”。《駐企督導員為復工保駕護航》《揚州速度!全省最大口罩生產線18天建成》《硬核兌現6.7萬企業享涉疫稅費優惠》等文章針對疫情期間如何推進各個企業恢復生產恢復工作,促進經濟發展展開了探討。
同時,《揚州日報》還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實況,及時推出了“揚企危中尋機、經‘疫’求‘經’系列報道”。《邁安德,以何為“安”?》文章以邁安德為例,就其如何實現商業轉型,完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出口訂單,探討了線下企業怎樣打開技術、人才出口,贏得市場發展的契機。《看海沃機械如何“大海撈針”》一文從一個電視畫面入手,通過海沃機械怎樣實現“幀”到“真”的過程,講述了現代企業要善于發現經營中的問題和癥結,敢于清除癥結,從而在市場上把握先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抗疫期間,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揚州發布客戶端自主開發了《“疫”點通》大數據疫情防控平臺(后升級至疫情全球通),集納揚州、江蘇、全國、全球的抗疫數據,開發了“新冠肺炎防控查詢平臺”,包括機場航班、發熱門診、同乘查詢等。
揚州發布和“平安好醫生”聯合打造了線上免費會診,市民們不用出門,只需在家利用手機客戶端就可以實現在線看病。同時,還就當前的疫情開通了新冠肺炎專區,由呼吸科的專家就新冠病毒感染的癥狀、怎樣預防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進行科普,并在線回答市民們的問題,形成了有效的防疫咨詢機制。
在揚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揚州報業傳媒集團策劃和組織了“愛心口罩精準發放”公益大行動,在疫情爆發前期抗疫物資極其緊缺的狀況下,緊急發動社會力量籌集一萬五千只口罩,分批精準投送給社區獨居老人、農貿市場商販、超市一線員工、孤兒等最需要防疫物資的群體。
除此之外,還征集了一批名師名課資源,聯合全市各大名校、知名培訓機構共同開展“公益云課堂”活動,通過共享學習課程、提供公益性學習資源等,讓學生在延遲開學期間既遠離疫情,又不放松學習,讓宅在家里的生活也豐富起來。另外,還推出了“居家抗疫情,運動你我行”“宅家看美景”“金牌導游說揚州”等一系列策劃,引導網友在家中娛樂、健身、學習、賞景,令他們足不出戶,也能過得多姿多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全民和新冠肺炎疫情做斗爭的時刻,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從媒體人的角度出發,用筆尖記錄抗議感人時刻,力行實踐責任擔當,用新聞產品構建了了政府和民眾們溝通的橋梁,及時傳遞了各種政策信息。我們所記錄下的時代,是一張張勇敢和堅毅的臉龐,是一個個無畏和前行的身影,是一束束希望和五彩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