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峰
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黨的精神血脈將由青年傳承,黨的光明未來將由青年賡續。高校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引領青年學子傳承黨的紅色基因,推動鑄魂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學史中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歷史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最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政黨可以領導本國人民在亡國滅種的邊緣絕地反擊,實現民族獨立;在一窮二白的社會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社會平穩發展;在世界社會主義遭遇嚴重挫折的情況下實施改革開放,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是不可復制的,是全體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要教育引導青年學子走進歷史深處,溯源歷史脈絡,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為什么適合中國,在學習中感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帶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在學習中強化對黨的熱愛、對黨的擁護。深刻理解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立志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學史中增強“四個自信”。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滲透日益嚴峻,對青年學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各種影響。青年學子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價值觀念仍不成熟,判斷能力仍然不足。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和理論辨析,引導廣大青年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筑牢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正確地分析和處理問題,客觀地認識歷史、準確地把握現實、科學地展望未來。引導青年認真學習兩個歷史決議和黨中央對黨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科學評價,在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環境中,提高洞察力、增強免疫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學史中傳承優良品格。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孕育出許多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這些精神品格是激勵一代代中國人民不斷前行的強大內在動力。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到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再到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不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抓好青少年這個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范事跡的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學習黨史,就要切身體會特定社會條件下革命先輩和先烈的崇高品質和道德情操,強化對意志的磨煉,對品格的修煉。要增強學史崇德的導向,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學史中擦亮奮斗底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英勇奮斗的民族,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本身就是黨的奮斗史。黨成立之初就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進行偉大的民族獨立斗爭,經過浴血奮戰迎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新中國成立后,黨帶領各族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黨的奮斗歷程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青年學子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學史貴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時代的青年學子,要不忘跟黨走的初心,立下鴻鵠志,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要牢記青春使命,在新的時代方位上,敢于挑戰、敢于創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