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碧玉
2014年,蒼溪縣委、政府整合全縣優質生態資源,以三溪口、紅軍渡、東河(玉帶峽)聯合申報蒼溪國家級森林公園。2015年1月,國家林業局準予設立“四川蒼溪國家森林公園”,包括三溪口、紅軍渡、東河(玉帶峽)3個景觀片區,規劃總面積4.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4%,是一處集碧水峽江、茂林幽谷、林海古樹、紅色文化與道教文化于一體的山水型森林公園。
三溪口景觀片區地處蒼溪與旺蒼交界處,距蒼溪縣城約100公里,規劃面積3.67萬畝,占森林公園總面積84.3%。三溪口景區核心在三溪口國有林場,經營面積7340畝,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這里先后辦過勞改農場、知青農場,1979年移交地方林業部門管理。三溪口景區森林資源豐富,林相景觀突出。這里有銀杏、水杉、天麻、蘭花等13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是蒼溪縣乃至嘉陵江上游的生態屏障,更是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避暑勝地、養生福地。近年來,蒼溪國家森林公園在各級領導的悉心指導下,始終堅持把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放在第一位,嚴抓公園各項建設和管理,“奮筆疾書”森林公園發展新篇。
認真貫徹學習《森林法》、《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大力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嚴厲打擊亂砍亂伐、偷盜獵行為;加大對野生動物疫病疫情監測和巡護力度,對發現的死亡野生動物及時上報并按要求規范處置。
完成了《四川蒼溪國家森林公園摸底評估自查報告》,實行林地“一張圖”管理。編制了《四川蒼溪縣國家森林公園整合優化建議方案》,并報省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審批。嚴守森林紅線,轄區內工程建設項目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提前申請辦理使用林地手續,近一年來完成了林下經濟節點公路項目使用林地、林下經濟節點公路項目臨時使用林地和2020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禁止開發區補助資金建設項目使用林地3宗審批手續。
貫徹落實“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方針,堅持以森林防滅火專項整治為抓手,精心部署,多措并舉,扎實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近一年來,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入口處增設大型戶外森林防火標語一幅,重點區域增設永久性森林防火標語10余條,重點路段、重點林區醒目位置懸掛宣傳標語10幅;對所有進入林區人員發放森林防滅火告知書10000余份;在防火檢查站增設微信小程序“防火碼”,游客掃碼登記后方可進出林區。二是強化物資儲備管理,不定期全面清理防火物資、檢修機具。三是強化值班值守,林區巡山護林實行劃片劃段落實到人頭,檢查站實行輪流值班值守,對進出山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從源頭上防止森林火災發生。四是提高森林撲火隊伍的實戰能力。組建了一支15人的撲火隊伍,制定了《蒼溪縣三溪口國有林場森林火災應急處置預案》,聯合周邊鄉鎮開展了森林防滅火演練,提高了撲火隊伍的專業素質,有效提升了應對重大森林火災的指揮撲救和應急反應能力,為實戰打下了堅實基礎。全年森林防火工作落細落實,截至目前,未發生森林火情火警。
自創建以來,蒼溪國家森林公園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理念,合理規劃配套建設,全面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升旅游景區綜合承載能力。
近幾年,國家森林公園積極爭取央省資金及本級財政的大力支持,總投資額已達1.5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溪口景區游客接待服務中心建設并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森林景區特色木屋、箱體屋2處;戶外露營區5000平方米,景觀平臺4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1300平方米;櫻花湖生態修復2000平方米;桃花島—三溪口景區快速通道18公里,林區步游道約6公里,防火通道建設7.5公里、林下經濟節點公路建設4.5公里,以及飲用水源建設、觀景平臺改建、步道改建、職工宿舍樓后護坡噴漿、景區入口道路攤鋪等工程。全面的強基固本,極大地增強了森林公園的發展動力。

獅子嘴
優化管理,規范服務,多措并舉努力提升國家森林公園服務能力。一是設立機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管理體制,即蒼溪縣國家森林公園事務中心,增掛蒼溪縣三溪口國有林場牌子,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既負責蒼溪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建設,同時負責三溪口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二是核編定崗,經市、縣機構編制部門批準,現設有五個股室,核定事業編制16名,正式在編人員14人,其中1人為公開引進的博士研究生、2人為碩士研究生、1人為大學本科生。三是提升服務能力。牢固樹立“游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定期舉辦管理人員培訓班,制定了一整套崗位服務標準,實行每季度一考核,開展全員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有效提升員工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四是強化日常管理。加強森林公園內森林、林木的保護、培育和管理,并定期巡護,嚴禁一切破壞行為及森林火災的發生;在景區設置指向牌,危險地段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識;對古樹名木和主要景觀景物設置解說牌,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公眾介紹自然科普知識和社會歷史文化知識,以更好地促進服務。
依托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精準定位林旅共融格局,與各類媒體、企業聯合聚力,推動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旅游的高質量發展。一是圍繞“林旅共融”的大方向,大力挖掘森林旅游、休閑、避暑、度假、療養、科普、野營、垂釣、攝影等新業態,融合三溪口旅游度假區、針葉林群落景觀、老虎巖、媽媽崖、獅子嘴等奇峰景觀、野生獼猴桃采摘基地、生態露營地、櫻花湖及周邊黃貓埡桃源谷、鄉風民俗等,打造出相互銜接、互為依托的森林生活核心圈。大力發展森林小鎮、森林人家,打造森林康養基地、自然教育基地,切實讓森林旅游從“看風景”向“過生活”轉變。二是與蒼溪電視臺、蒼溪發布等媒體合作,定期專題宣傳,制作《最美三溪口》《紅漫黃貓埡,綠秀三溪口》宣傳片兩期;借助優酷視頻、西瓜視頻等發布《四川蒼溪三溪口》等航拍宣傳片2次。三是與蒼溪攝影協會共同舉辦三溪口攝影大賽,評選出80幅攝影作品;聯合蒼溪作協、南部作協組織20余位作家在三溪口開展為期2天的文學采風活動,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羅先強先生發布在人民網的《醉美蒼溪綠 丹青三溪口》。四是與旺蒼、巴中等鄰近縣市互動,擴大聲勢;與旅行社、文化單位等合作,增強交流合作,切實提高森林旅游的影響力。
下一步,蒼溪國家森林公園將繼續積極管好資源,服務好游客,創造更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全力打造生態康養旅游基地;結合旅游產品開發等帶動周邊群眾增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不斷將國家級森林公園發展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