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李文靜 李子旸 陳廣智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上教學在全國的高校中得以迅速和全面的開展。本文以《短片創作》課程為例,闡述了數字影像創作類課程的線上教學的整體設計,包括教學思路的確立、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措施、課后的問卷調查和回顧,線上教學的優勢和弊病的總結。本文還對影像創作類課程的線上教學提出了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線上教學;數字影像;影像創作;短片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7-068-03
【本文著錄格式】蔡明,李文靜, 李子旸,陳廣智.高校數字影像創作類課程的線上教學設計——以《短片創作》課程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9(17):68-70.
基金項目:本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設計表現模塊——音畫互動網絡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 YJB20190733)的資助。
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成為師生共同面臨的難題。國家教育部發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的呼吁,全國的大學和中小學全面展開了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迅速成為教育界最受關注的焦點。這種嶄新的學習模式必定將伴隨著網絡化水平的提高不斷發展和演變。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在各自的學科領域,認真研究線上教學的規律,發掘線上教學的潛力,推進高校教育的信息化發展。
一、課程特點分析
雖然線上教學處于勢在必行的態勢,但開展教學活動需要充分考慮課程自身的特點,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有其相對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短片創作》課程為例,該課程是北京城市學院藝術設計學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大學三年級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旨在要求學生主導并深度參與敘事類短片創作的各個流程(包括創意、拍攝、后期制作等),從而創作出有專業水準的視頻短片。該課程最主要的部分是學生相對獨立的完成短片創作的任務[1]。
短片創作的流程比較復雜,大致可分為:確立短片主題—撰寫梗概和人物設定—撰寫分場大綱—撰寫文學劇本—制作分鏡頭劇本—制作拍攝清單—組織團隊拍攝—后期制作—發布成片。學生作者從短片的創意開始到形成一定規模的劇本,再到拍攝、后期制作,需要在前一個階段成品的基礎上繼續細化和完善以達到最終目的。顯然,教師與學生作者進行充分的討論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出現創作到一半又倒回起始階段重起爐灶的情況。當學生創作者與教師基本達成共識的時候,學生創作者能夠更加放心的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創作。綜上所述,《短片創作》課程的授課過程需要師生之間大量的溝通交流。
傳統的面對面授課的交流方式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因為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和高效,教師對學生創作的很多細節的輔導和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夠通過面對面的討論予以展現和解決。而線上教學的無接觸溝通方式無疑會大大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成本和工作難度,可能會導致原有的教學效果大幅減弱[2]。因此,《短片創作》課程需要在課程設計中盡量減少無接觸溝通的不利影響。
二、教學的具體過程
(一)課前的問卷調查
《短片創作》這門課程的先修課程有攝影攝像、影視剪輯、視聽語言等,學生在先修課程中已經培養了一定的短片創作能力。當確定此門課程將全面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后,教師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解,主要是調查學生對專業能力的認知情況、專業學習的大致水平和創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再結合課程特點確定教學思路和合理分配教學資源。
(二)教學思路的確立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主要結果為:學生總體上對短片的劇本創作方面存在了解不清楚、信心不足的問題;學生總體上對拍攝和后期制作更有信心,可能與先修的攝影、影視剪輯課程相關;相比較于集體授課而言,學生更愿意選擇單獨輔導的教學方式,這既符合學科特征,也應該與過往的課程學習經驗相關。
根據以上得到的分析結果,結合課程目標和線上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確立了基本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方面,以劇本創作為核心,兼顧攝影和后期制作等其他內容。劇本寫作在學生先修課程中不夠充分,但劇本在課程和短片實踐創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教學以劇本創作為核心也符合課程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
教學方式方面,以單獨輔導為主,集體講授為輔。單獨輔導為主可以營造足夠的空間,盡量減少線上教學教學雙方無接觸溝通的負面影響。同時,集體講授也是必要的,創作的基本理論和創作上的某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引導都可以通過集體講授的方式傳達給學生。
教學重點方面,不僅要做到理論聯系創作實踐,還要以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重點[3]。在前期講解課程相關理論的時候,要與學生即將面臨的創作課題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把剛剛學到的理論應用到自己創作的實踐中,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做好鋪墊和必要的引導工作,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創作的基本規律,激發自我的學習興趣并調整創作狀態,從而創作出有較高質量的影像作品。
(三)教學目標的導入
教師主導的講解。在課程初期,教師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盤托出,并且把與之相關的課程重點、教學方式、學習方法、課程作業等方面做一個完整的講解,幫助學生建立課程學習的整體思路。
學生自主研究。在教師主導的講解之后,學生開始有意識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和劇本進行學習和研究,并且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創作方向,組建自己的創作團隊。
(四)教學具體措施
分組創作。影像創作是一個集體性的創作過程,短片創作課程上教師也會遵照集體創作原則,要求學生們自由組成團隊,共同完成創作任務,這也是符合行業規范的通行做法[4]。為更好的鍛煉學生們的綜合創作能力,教師要求每個組不超過3人,這樣每個學生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一般將平均擔任2—3項職責,符合專業能力要求中的“一專多能”的培養目標。
選題設定合理。學生們正值青春年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迅速且敏感,在進行影像作品的創作初期,需要教師設定合理的選題,既要引導學生的創作方向,使其盡量與行業要求相適應,又不能過于局限,造成創意雷同或主題設定不合理等不良后果。在學生選擇選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分析選題并鼓勵小組內部人員充分交流,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
單獨輔導。由于每組學生選擇的選題和表達創意的方法不同,導致接下來的創作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施行更有針對性的單獨輔導的教學方式,能夠更高效的解決創作中的問題,這也是教師和學生認可度較高的教學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也可以靈活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就某個有共性的問題召集多組學生共同參與討論,不必拘泥于每次只輔導一組的教學形式。
(五)教學平臺和作業收集的方案
教學平臺的質量密切關系到教學的質量,經過專業組織的課程教學保障團隊對市面上絕大多數同類型教學平臺的測試,結合藝術類課程授課的具體情況,教師選定了企業微信作為短片創作課程的在線教學平臺。通過一個學期的使用,發現該平臺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穩定性高,能滿足本門課程的在線教學需求。同時,企業微信還能通過其自帶的網盤功能完成作業收集的工作,教師通過該平臺能夠方便查看作業的上交情況,并且能夠設置提交作業和查看作業的權限。
三、教學反饋與回顧
(一)課后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為更好總結線上教學的經驗,發現線上教學的問題,教師擬定了調查問卷,供《短片創作》課程的全體學生填寫。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的內容如下。
教師針對線上教學的實際狀況對教學做出的修改是有成效的。由于課程改為線上教學,學生的學習獲得了極大程度的自由,而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則喪失了大部分的教學控制權。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經常上線下線,也可能會隨時打開或關閉攝像頭、話筒,也可能會不時離開電腦或手機,教學活動會因為網絡原因、騷擾電話、設備故障、其他突發事件而受到影響甚至中斷。因此,教師需要對既有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短片創作課程而言,經過調整后的教學內容相對簡短,單次講解內容減少,趣味性增強,形式更加多變活潑,知識的傳授更加強調快速準確,追求知識的實用性。
線上的溝通和交流的質量仍不夠令人滿意。如前所述,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但由于采取了線上教學,學生們普遍對這樣的無接觸溝通方式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教師在課程的中后期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談話,這部分學生也對這樣的線上溝通方式效率不夠滿意。同時,學生還表示雖然課程的教學安排已經給溝通留出了較大的空間,但這個過程還是不夠令人愉悅。
顯然,學生們普遍沒有做好線上教學的準備,至少心理上對線上教學還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這的確是可以理解的。如此全面而突然的線上教學的應用是對學生慣常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的顛覆性改變,心理上的應激反應驅使學生迫切想回歸到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另外,學生們對疫情帶來的生活的不便都深有體會,對課程滿意度的評價也夾雜了對舊有學習習慣的留戀和對健康自由生活向往的復雜情感(見圖 1)。
(二)影像創作類課程線上教學的優勢和弊病
對影像創作類課程施行線上教學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主要體現在:線上教學提高了影像創作理論的學習效率,拓寬了影像創作理論的學習范圍,相對降低了學習成本,推進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升;線上教學能夠明顯促進教師在影像創作專業方面教學能力的增長,為學生的后續成長和畢業設計保駕護航;影像創作類的線上教學可以為可類比的相似課程的線上教學提供了直接的便利條件和深厚的實踐基礎。
當然,對影像創作類課程施行線上教學也存在弊病。一方面,線上的溝通交流受網絡、周圍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干擾容易增加溝通成本。線上的語音或文字的交流所受到的干擾會造成對方對本方信息的了解出現遺漏或偏差,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根本性的錯誤。有的時候會極度影響交流雙方的情緒,阻礙后續的工作。這一點也在課后的問卷調查里被學生證實。另一方面,線上教學缺乏必要的儀式感。線上教學解放了學習的空間,似乎人們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但線上教學卻很難營造出能夠替代線下學習所需要的氛圍。尤其是在影像創作類課程結課的時候,如果采用線下教學的方式,教師會在大屏幕上集中播放各組的影像作品,學生能夠體驗到像在電影院觀看自己作品一樣的新鮮感和成就感,而線上教學則完全無法打造類似的播映環境。影像創作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也需要學生作為作品的主創人員與其他作品主創人員的互動和分享。這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的問題。
(三)影像創作類課程線上教學的建議和思考
教學要聚焦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和掌握知識的能力。過去強調教師對知識量的傳授在疫情防控期間顯得更加不合時宜,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通過簡單的關鍵詞搜索就能夠獲取某門學科和某門課程的大量文字資料和影像資料,所以,知識本身的傳授和注重知識量傳授的教學在網絡資源如此豐富的時代應該尋求變化,學校組織的課程應該更注重于對專業知識的領悟和執行能力的訓練。
教學管理要相對靈活。在全面施行線上教學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學管理容易陷入單一化、機械化的境地,教育管理部門出臺的措施也很容易出現一刀切的情況。但從專業的角度,各門學科和課程都是不一樣的,教學管理部門應該更加提倡教學的多元化,在符合線上教學形式的前提下,鼓勵教師采用各種方法和各種形式的教學行為,探索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做法。
線上教學對教師的心理影響。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講課狀態和角色轉變,從面對學生轉換到面對屏幕,從知識的傳授者轉換為知識的引路人。另外,線上教學拉長了教學的戰線,學生可能會經常通過網絡與教師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無論是否在課程內還是課程外。因此,教師以往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可能會面對極大的破壞。有教師形容自己在開展線上教學期間“如履薄冰”,生怕出錯,這樣的狀態顯然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穩定。線上教學給教師的心理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線上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不同學生面臨的問題會有所差別。自制力較差的同學要學會在本屬于自己私密生活的空間開展線上學習活動,遵守線上教學的課堂紀律,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放任自我,在缺乏監管的環境中學習一落千丈;獨立性較差的學生要在心理上適應線上教學中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的巨大改變,不再有招呼上課、一起同行的同學,學生需要獨立應對課前準備、課堂學習和課后作業等學習環節;性格偏內向的學生還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以學會如何有效的與同組同學和教師的溝通;學習主動性較弱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或同學的幫助下獲取學習資源,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對那些學習習慣好,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線上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小。
四、結論
全面開展線上教學雖為應急狀態下的無奈之選,但對影像創作類課程的教學來說是一次有益的嘗試。面對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和高校MOOC平臺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需求,主導影像創作類課程線上教學的教師結合前期調查結果,依托對課程教學特點和課程教學目的等資料的整理分析,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較為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整個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始終以保障在線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際創作能力、提升學生作品水平為中心,盡可能減小線上教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短片創作》課程的線上教學將為后續的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影像創作類課程的線上教學和構建新型的專業課程信息化教學體系提供有益的探索[5]。
參考文獻:
[1]James M. Linton: Teaching Film Making Rather Than Film Production[J]. Learning,Media and Technology ,1997(4):105-110 .
[2]Glazier,Rebecca A.: Making Human Connections in Online Teaching[J]. PS: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2021(1):175-176 .
[3]李林芳.微電影創作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探析[J].傳媒論壇,2020(22).
[4]程正.以小組為單位的影視短片創作實訓教學研究[J].記者搖籃,2020(4).
[5]周星.開啟新局面:新文科建設動力下的新型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發展[J].藝術教育,2020(5).
作者簡介:蔡明(1976-),男,重慶,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影像理論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