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嘉 王鑫仰
【摘要】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進步與發展,音樂表演專業在高校已成為較常見的一門專業,所以如何高效率練琴亦成為眾多音樂學者討論的一大話題。本文通過結合筆者自身實踐與舞臺經驗,試圖對二胡這一樂器一系列科學的練琴步驟進行闡述,希望可以對廣大二胡演奏者練琴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練琴步驟;基本功;樂曲練習;舞臺模擬
【中圖分類號】J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7-134-03
【本文著錄格式】張思嘉 王鑫仰 .淺談二胡練琴科學步驟[J].中國民族博覽,2021,9(17):134-135,165.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與檢索關鍵詞,發現與二胡練琴法的相關的論文大多數是以論述二胡高效練琴方法為主,并沒有較多涉及到二胡練琴步驟這一論點。故筆者認為,掌握科學的二胡練琴步驟亦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所以二胡演奏者從最初制定練琴計劃,再到最后的登臺表演,期間需按照科學、高效的練琴步驟去練習,才可以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本功與練習曲的訓練
眾所周知,不論是何種專業的學習均是以基本功的訓練開始。所以若想最終呈現出完美的舞臺效果,務必要清楚練琴的第一步,亦重要的一步便是基本功的練習。另外在二胡基本功的訓練中,也應當按照由簡到繁的順序進行練習[1]。
(一)長短弓
長弓不僅為二胡入門階段的必修課[2],還是專業演奏者每日必練的內容之一。如何在舞臺上演奏出動人心弦的音色便是長弓練習最重要的一大目的。長弓作為基本功練習的第一步,筆者認為在練習時應當從空弦一弓一拍開始,速度保持在每分鐘60拍左右,弓毛貼緊琴弦與琴筒,且弓毛與琴筒之間盡量與不要漏出傾斜角,再將弓子平穩運行,保證平、直、穩的狀態。練習時長保持在五分鐘左右,直到將每一弓能夠拉均勻、飽滿為止。接下來便是一弓兩拍,按照同樣的方法與要求練習,再到一弓四拍、一弓八拍即可。
(二)左手練習
左手技法較為豐富,其中包括音階練習、活指練習、換把練習與顫音練習等。左手的練習應當保持“半握拳”的手型狀態,將指肚按在琴弦上。在長短弓練習之后,接下來進行的便是音階練習,從D大調開始到各種常見調式,均以慢速練習數遍,且一定要在練習過程中注意每個音的音準。其次再進行活指練習,因為活指練習能夠使手指快速靈活起來,速度從慢到快。之后再進行換把與顫音練習等。需注意,在按音時應當將左手手指抬高再迅速落下,如此可以加強手指的彈性與獨立性,從而演奏出清晰的顆粒感。另外,在換把過程中,要注意手腕與小臂的配合以及手指的主動性,因為手腕以及小臂只能起到輔助作用,還要盡量避免手腕的起伏造成換把的不穩定性與滑音過重的情況。
(三)綜合練習
綜合練習包含一般技巧與多種技巧的練習,且綜合練習耗費時間最長、對演奏技術的提高最為明顯。因綜合練習囊括了雙手配合練習和各種復雜的技巧性練習,是最接近樂曲的一種練習,所以綜合練習作為整個基本練習過程中的最后一步,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音樂會練習曲》《綜合練習》等。
二、樂曲練習
(一)樂曲慢練
以上基本功與練習曲的訓練最終都是為了樂曲服務,因此樂曲的練習是練琴的第二大步驟。在剛接觸一首樂曲時,筆者建議可以先去聆聽一些名家的片段了解樂曲,之后再進行摸譜,練琴效率亦會得到提高。另外則需要唱譜,唱譜是熟悉樂曲的一大重要且快速途徑,唱譜時需注意作曲家的表情記號與術語,只有在作曲家的創作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才是最科學的處理手法,否則音樂會脫離其本質。在完成以上步驟后,則需從慢練開始,對樂曲的音準、節奏進行練習。音準方面需注意不同地域的樂曲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新疆音樂中的小二度要比十二平均律里的小二度略低一些,故新疆音樂較多使用的是微分音,在節奏方面亦是如此,多用8/5、8/7、8/9拍與混合節拍等節奏型;秦派音樂中的特性音升四級音,比正常的音符略高一些,另外還包括降七級音,要比正常的音符略低一些,所以在練習不同地域的樂曲時還要把握好不同的音樂特點。其次是樂曲的弓指法分配,根據樂曲具體的風格可以決定開頭部分使用拉弓還是推弓,大部分的樂曲均是以拉弓開始,但部分樂曲根據其特殊的風格特點也可以使用推弓開始,如《雪山魂塑》的開頭第一句便是以推弓起(見譜例1)。其次在指法的分配方面,可以根據樂曲的不同表現內容決定對應的指法,在表現優美、細膩的音樂時應多使用外弦,如《快雪時晴》的京劇風格片段,此處均使用外弦,音色高亢嘹亮(見譜例2);在表現悲情、苦悶的音樂時應多使用內弦,如《第四二胡隨想曲—戈壁》主題第一句(見譜例3)。最后在樂曲的細節處理方面,每個演奏者都有自身獨到的見解,故此處不做闡述。所以在最開始的樂曲練習階段,最重要的便是先搞清楚樂曲的基本風格與特點,再從慢到快練習。
(二)樂曲跟練
樂曲跟練是演奏者培養樂感的一大重要途徑,當一首樂曲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它可以使演奏者聯想出豐富的畫面從而引起演奏者對樂曲的興趣,令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享受音樂。故當演奏者能夠完整的將一首樂曲練習下來之后,此時筆者的建議便是博覽眾名家之長,觀賞各位名家的演奏版本,因每個人對樂曲有自身的獨到見解,所以演奏者在聽到眾多演奏版本時便可取其精華,再加入自身的理解與感悟,進行二度創作,形成個人的獨特風格。另外,演奏者在跟練時應主動去聽伴奏、和伴奏,感受每一句的氣口與呼吸,把握樂曲的段落與層次。
(三)難點片段練習
不論是傳統樂曲還是現代樂曲,演奏者均需在遇到難點片段時進行單獨練習,包括引子與散板的呼吸問題、慢板部分的情感處理問題以及快板部分的技術問題。在練習引子部分時,大多數二胡曲的引子均為散板節奏,這里的難點就在于如何能夠做到“形散神不散”;在練習慢板或主題部分時,難點便在于如何能夠演奏出符合樂曲意境的音樂風格;快板部分或急板部分的練習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簡單的,因為此處的難點只在于技術方面,技術可以通過由慢到快的方式去大量練習,樂感卻需從多方面培養。所以遇到難點片段時,演奏者需進行多次單獨訓練,深刻體會每一樂句的內涵才是最至關重要的[3]。
三、模擬舞臺
(一)舞臺準備
多數二胡演奏者在練琴時通常會忽略掉演奏前的準備步驟,但在實際舞臺演奏時,臺前準備才是起決定性的一步,練琴時亦是如此。首先,在練習樂曲之前要將二胡空弦調準,之后再將松香均勻擦拭到弓毛上,但不可擦拭過多,以免粘手,其次要注意琴弦應盡量保持干凈的狀態,可以在琴弦上擦拭少量琴油,否則可能會發生換把不利索的情況而影響樂曲的完整性。完成以上步驟之后,演奏者可以模擬登臺步驟進行練習,也就是從上臺,到鞠躬,再到坐定,最后演奏結束如何收弓等都要進行一遍完整的流程。另外在練習樂曲前演奏者一定要使自己進入演奏狀態而不是練習狀態,坐凳三分之一,雙腳一前一后。若在練習樂曲時沒有一個嚴肅的演奏狀態,便會導致演奏者上臺時因沒有足夠的舞臺經驗而產生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所以在練習樂曲時就必須模擬出真實的舞臺場景,將眼前的實物全部模擬為臺下觀眾,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強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去應對舞臺焦慮。
(二)肢體動作練習
肢體動作和表情的訓練也是多數二胡演奏者容易忽視的一點,因為大多數演奏者在練琴時一般不太容易注意到自身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因此也就反映了舞臺上的表演問題,包括低頭、四肢僵硬、表情不自然等,故肢體的練習也應當放入平時的樂曲練習中。另外,演奏者在把樂譜背會之后一定要進行脫稿練習,因為看譜會嚴重影響演奏者的表情發揮,舞臺是一個放大鏡,演奏者細微的眼神變化都會被臺下觀眾看的一清二楚,所以肢體動作的練習必須是提前在臺下訓練成熟的,而不是舞臺上的臨場發揮。
四、無琴練習
“無琴”練習是“有琴”練習的必要補充。我們經常所到的一萬小時法則其實并不適用于現在的音樂學者,除日常生活外,平均一位演奏者的練琴時間一天最多也只能保持在四到八小時左右,若想到達一萬小時,需要三到六年的時間。所以光靠“有琴”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故筆者認為當演奏者能夠把樂曲以完整的演奏狀態呈現下來之后,需進行的下一步驟便是“無琴”練習,實際這一步驟可以放在任何時間段去進行,不論是初次接觸樂曲,還是技法成熟時,“無琴”練習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到“無琴”練習?首先,演奏者需搜集大量的樂曲相關資料信息,了解樂曲的背景與內涵,若是涉及到了地域風格性樂曲則最好去當地采風,了解其風俗人情,便于演奏者更好的掌握樂曲的整體風格。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在走路、吃飯、睡前可以聽或看各個名家的演奏音頻或視頻,“有琴”練習法無法達到一萬小時,但通過多聽、多看是可以達到的,且通過此方法還可以增加演奏者對樂曲的熟練度,避免忘譜情況的發生,從而更好的提高演奏者的舞臺信心。
五、結語
總之,不論是二胡還是其他樂器,按照科學的練琴步驟去練習樂曲是大多數音樂演奏者容易忽視的一點,從最開始基本功的奠定到最終的舞臺演奏,中間的一系列步驟需按照從簡到繁、由淺至深的順序去進行,最終的舞臺呈現是多方面因素的合集,包括樂曲的演奏、情感的表達、肢體語言的展示、整個演奏意境的描繪以及音樂精神的傳遞。所以通過本文對練琴科學步驟的分析,希望能夠對廣大演奏者練琴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瀟蓉.二胡高質量練琴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20.
[2]常楊.淺談二胡練琴效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3):140.
[3]田菽峰.高效樂器訓練法探究[J].北方音樂,2017(13):61.
作者簡介:張思嘉(1998-),女,山西朔州,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樂器演奏;王鑫仰(1997-),男,山西運城,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樂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