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筆人物是記錄人物主要活動,以特定人物形象為描寫對象的傳統繪畫。文章主要分析了工筆人物線條的魅力,結合工筆畫人物特點,對線條運用的規律和方法進行研究,提出線條具有造型、裝飾和展示情感的功能。希望能夠通過對線條魅力的合理解讀,提高工筆畫人物欣賞高度,為相關畫作創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國畫;線條魅力;工筆人物;技法創新;造型功能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7-148-03
【本文著錄格式】劉瑜嫻.關于中國畫工筆人物的線條魅力解讀[J].中國民族博覽,2021,9(17):148-150.
前言
工筆畫類型較多,其中,工筆畫人物由于線條呈現出的獨特魅力,最引人注意。最早的工筆人物畫出現在周代,經過秦漢與盛唐時期發展,工筆人物畫特點更加鮮明,人物線條更加流暢,構思更加巧妙。下文著重對工筆畫人物、線條特點和規律進行研究,并對工筆線條的魅力進行了發掘。
一、工筆畫人物的特點
(一)傳統工筆畫人物特點
中國畫工筆人物種類十分豐富,不僅包括真實的歷史故事人物、現實人物,而且包含虛構的仙佛道釋,其畫風多變,時而奔放,表現人物不羈風格,時而細膩,表現人物溫婉品質。大部分人物雅致清麗,相關畫作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1]。以《送子天王圖》為例,其工筆畫人物線條極為流暢,人物構思巧妙,其中應用了較多墨筆畫技巧,將工筆畫人物推向了新的高度。
(二)當代工筆畫人物
當代工筆畫人物在繼承傳統繪畫技巧的基礎上,對造型進行了豐富,基于工筆人物的繪畫,融入西方寫生藝術特點并注重線條流暢度,注重對形體進行寫實,展示了人物豐富的精神世界。工筆畫人物的創作,通常會融合多種技法,使人物呈現出較強的表現力。另外,相關繪畫技巧的應用也實現了寫意精神與傳統繪畫的有機結合,通過線條表現手法,使工筆畫人物形象和韻味得以充分展示[2]。
二、線條的特點與規律
(一)線條重要性
線條是中國工筆畫人物的基礎,同樣是工筆畫人物的靈魂和骨架。在解讀中國工筆畫人物的特點時,畫家需要對線條進行準確描述,重視線條展示出的獨特語言,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中,線條具有較為特殊的象征意義,通過對線條的分析,可達到對人物精神世界進行窺視的目的。此外,線條的應用效果也直接影響人物畫作的藝術水平。
(二)造型功能
線條的應用是中國畫的核心,是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對線條造型進行研究能夠了解整個畫作人物的外部輪廓,進而認識到人物造型的獨特魅力。此外,線條也能夠對人物內部結構進行完美呈現,通過線條展現出更為形象、多變的人物特征,有利于表現人物內部質感。
工筆畫人物造型是畫面整體效果的集中展示。因此,工筆畫人物在創作過程中,對人物造型要求極高。在畫面形體的呈現中,畫家往往能夠做到使用精準的線條,達到對繪畫對象的精準描述,使形體結構更加完整。例如,在中國工筆仕女圖創作過程中,可使用不同類型線條展示仕女的體態和具體形象,通過該種方式描述出空間和質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這里要明確一點,在利用線條對人物造型進行展示的過程中,畫家只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對人物的某些特征進行展示即可。在人物造型的具體表述中,也應用了凝練概括手法,通過對線條深淺度的應用,表達特定的人物信息。人物造型功能的呈現,需要處理面部表情、背景畫面、服飾等細節部分,通過對線條的合理應用,完成人物造型塑造[3]。
(三)展現情感
線條的應用也能夠展示出獨特的情感,在工筆畫人物的創作中,畫家將線條作為獨特的藝術語言。例如,在線條的實際應用環節,使用曲線完成對人物質感的表現。使用輕重、緩急的筆法也可融入畫家的情感。筆尖劃過紙張的過程,不僅是對畫面空間的劃分,還是對人物獨特情感的表達。例如,吳道子在創作工筆畫人物時,使用的線條時而輕柔緩慢、時而恢弘厚重,通過線條的應用,實現了人物內心情感的準確描述。
新時期,工筆畫人物在表現過程中,能夠做到以形傳神,展示出人物個性化特點。在人物精神情感的傳達中,線條的應用仍然是基礎部分,通過線條能夠實現對創作流程的簡化,使人物形象的關鍵內容被提煉出來。以線條粗細所呈現出的韻律感,表達出人物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人物與實物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在人物的描述上,需要具備足夠的空間感和創造感,通過對線條的應用,滿足人們審美和鑒賞需求。此外,線條也能夠營造出藝術美感,可做到對人物平面化、直觀化呈現,通過細節描述,達到形神兼具、展現情感的目的。
(四)裝飾功能
對工筆畫人物進行繪制的過程中,線條自身的節奏和韻律也可起到裝飾畫面的作用。通過對簡單線條的穿插與組建,能夠確保畫面整體結構統一。畫家使用線條或呈現出稀疏感或稠密感,并且長短不一、粗細搭配,使整個畫作人物更加具有表現力。通過對線條的合理應用,可展示出事物所具有的獨特性,并融入畫家主觀感受,使工筆畫人物更加傳神。
線條是整個工筆畫人物的骨架,通過對線條的高質量應用,結合人物具體形象,能夠展示出工筆畫人物特有的魅力。在人物繪制過程中,線條的裝飾功能是基礎部分,畫家通過對線條的精密安排,注重不同類型線條之間的過渡,使得整個創作過程趨向流暢,對工筆畫人物形象的展示有正面作用。
三、工筆線條魅力探究
中國畫所用筆法極為考究,強調以五筆為基礎,對“如錐畫沙,運筆平均”的價值進行凸顯。通過研究可知,多數畫家都更傾向于通過用筆轉折的方式,使運筆更加內斂而含蓄,藝術魅力往往能夠因此得到直觀展示。
(一)技法魅力解讀
對工筆人物繪畫而言,要想使線條表現質量及效果達到預期,達到筆為己用的高度,前提是對用筆技法有系統地了解和熟練的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法極多,不同技法給人帶來的藝術感受往往有所差異,下文將以工筆畫常用的十八描為例,對技法的魅力進行解讀。十八描所展示內容,主要是描繪褶皺及人物形態所適用的技法,強調以筆跡形狀為依托,賦予畫作獨特的內涵與藝術感受,十八描的螞蟥描、琴弦描和鐵線描,均可被用來對服裝材質、人物性格進行描繪,畫家可選用不同技法,對工筆人物所具有質感進行襯托,借助粗細不同的線條,勾勒出特點鮮明的材質及畫作內容。混描所強調重點是輕云舒卷般的紋飾與流暢簡約的線條,基于上述手法或筆式,使畫作更加獨特。竹葉描的特點可被概括為蘆葉為短,畫家可借助該方式,賦予畫作瀟灑、自然且靈動的美感。鐵線描更傾向于利用圓勁中鋒和特定韻律,對工筆人物肅穆而莊嚴的神情進行勾勒。戰筆水紋描對線條加以運用的方法是“微微顫動”,要求畫家盡量做到留但不滑,使畫作給人所帶來視覺感受更具獨特性,但要注意不得采用浮滑輕薄的筆式,避免給畫作整體效果帶來不利影響[4]。
在工筆畫人物的表現過程中,為完美呈現人物形象,創作者需要對用筆技巧進行規范,使用中鋒、側鋒和散鋒技巧,使得人物畫面整體更加協調,進而達到形神兼具、寫意傳神的效果。中鋒是最常用的方式,能夠準確構建人物結構以及繪畫輪廓,側鋒筆鋒通常偏于線條一側。在側鋒筆法的呈現過程中,用筆形式較為多變,具有輕盈、靈巧的特點,對工筆畫人物形象的構建起到幫助作用。
(二)創新魅力解讀
對工筆人物的創作而言,線條創新主要是指以畫家所表現出的創作需求及繪畫語言為依托,借助線條對畫作內涵進行深度剖析并表達的一種語言。對工筆人物畫作品進行渲染時,線條魅力往往經由創作方法與技巧的創新得到直接呈現,無論是勾勒人物臉龐,還是創作人物體態,僅憑借傳統技法,均已無法使畫家對創作所表現出的需求得到滿足。基于此,畫家開始選擇借助現有執筆法、用筆技法,經由不同形式的筆鋒,使藝術線條的價值得到凸顯,使畫作更具張力及沖擊力。例如,利用毛筆創作畫作,通常會用到大量的中鋒線條,在保證畫面流暢的基礎上,使線條更加挺拔。這里要了解一點,中鋒需要畫家確保筆鋒和直面的位置關系為垂直,在繪畫過程中,筆鋒始終處于線條中線處,雖然此類線條的特點是粗細變化不明顯,但畫家在提筆和壓筆時,往往能借助穩定的行筆,通過調整手腕力度的方式,使線條出現一定的粗細變化,確保人物形態躍然于紙上。關于側峰線條需要明確的要點如下:在行筆過程中,畫家筆管指向與線條走向并不完全重合,二者角度存在細微差異,通常會形成一個銳角。該技巧可同時用到筆尖毛躁粗糙的一面和圓潤光滑的一面,可被用來打造飛白的效果,給人以力度感。除此之外,散峰也可被用來對工筆人物進行描繪,其特點是可根據畫面整體情景,對其零亂性或整齊性進行凸顯,畫家可用散峰對頭發等細節進行刻畫,確保畫作所呈現出的效果符合自身的心理預期。
在對創作手法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可使用淡色墨線條對人物形象進行勾勒,使人物自身的清秀特征得以呈現。同時,也可利用深度和淺度不一致的線條,對人物具體輪廓進行創建,并在其中融入創新元素,使人物細節表情躍然紙上,確保工筆畫人物性格特點得到充分展示,整個畫面更加具有美感,達到較高的藝術欣賞水平[5]。
(三)消解魅力解讀
經過歲月長河的沖刷,以工筆人物為主體的中國畫作品上的線條,普遍表現出了消解的美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重構或重新組合畫作原有線條的方式,賦予其與以往不同的魅力。無論是線條的運用,還是筆法的選擇,均能夠窺探到消解魅力的“身影”。
以先知系列(杭春輝)、失焦系列(張見)為代表的現代中國畫,均運用了大量線條對人物形象進行勾勒,不僅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上述畫家還選擇利用前虛后實的技法,對特定場景進行打造,在對人物邊線進行弱化、使界限變得更加模糊的基礎上,利用朦朧且深邃的力量,確保虛幻的感受可得到具象的呈現。例如,擅長工筆畫的徐華翎所創作的一系列中國畫,在對畫面用線進行設計時,便選擇利用線條暈染與沒骨手法相結合,這一創新所帶來積極影響,便是使畫面體積還有厚度得到增強,通過對線條粗細進行細微調整的方式,使畫作所呈現出藝術美感更具獨特性。
以《冬天》(徐華翎)為例,在這幅畫作中,徐華翎對線條進行了實化處理,這種有別于傳統的全新創作方式,強調通過對線條進行最大程度淡化,使其成為人物形體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對線條消解的技巧加以應用,有助于中國畫通過對工筆線條進行延伸的方式,賦予畫面較之前更加豐富的感受。畫家可利用該技巧,對縹緲而朦朧的美感加以體現,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觀念,通過暈染或其他技巧,對畫作所能形成藝術感受進行凸顯。
此外,在線條的運用上,或有遒勁有力之態,或呈現出涓涓細流之狀,使人物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對人物質感、形態的不同表達是工筆畫人物獨特魅力所在。在工筆畫人物的創作中,可增加一部分具有裝飾色彩的線條,以實現對傳統模式的創新,使整個畫面的藝術表現力更強,增加人物本身的節奏感和表現力,工筆畫線條的裝飾美感也因此得到充分挖掘。
(四)情趣魅力解讀
在工筆畫人物創作中,使用獨特的表現技法十分重要,是人物形象表述是否完整的關鍵。較為實用且被廣泛認可的表現技法是“骨法用筆”和“筆法墨筆”,二者皆可呈現出藝術作品的情趣魅力。“骨法”是我國傳統繪畫的基本要素,強調以筆墨作為基礎,對多種藝術手法的綜合應用,以描述工筆人物特有的藝術情趣魅力。通過對線條的不同呈現,使工筆人物的整體布局更加均衡,其節奏感和韻律感更強。
傳統工筆畫人物形象的構建講究“書畫同源”思想,畫家可通過不同筆力形態,對工筆人物進行刻畫,并結合自身所積累經驗,對繪畫內容進行豐富,通過不同類型線條之間的結合,使整個畫作內容更加具有表現力。例如,在繪制手法的選擇上,創作者應注重線條的落筆,確保對用筆方式進行控制,營造出沉而不浮的意境[6]。
畫面線條形態的應用對工筆人物情趣魅力的呈現十分重要,應用不同的繪畫筆法,能夠達到融合不同筆墨技巧的目的。例如,大量運用婉轉曲折的線條,并在轉折位置加入較粗的線條,能夠表現出外柔內剛的藝術效果。這類線條對畫作者的要求較高,需要具備較強的筆法,使過渡承接部分更為自然。此外,外柔內剛、慢而有力的線條也能夠營造出獨特美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當然,工筆畫線條自身的粗細、厚薄也能夠被用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必要展示,確保筆墨部分更加具有藝術張力,進而展示出工筆畫人物本身獨特魅力。對工筆畫人物線條的充分解讀,是了解工筆畫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礎內容,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使工筆畫人物不同形象力透紙背,對傳達人物內心世界具有積極作用。
文章對工筆畫人物線條的魅力進行解讀,通過對線條的合理應用,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展示出工筆人物特有的質感和形態,對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創作手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實際意義。另外,文章還對工筆畫人物構建方法進行了研究,展示出工筆畫人物創作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金陽.古今交融與創新:傳統工筆人物畫對當代數字繪畫創作的啟發——以原創作品《紅袂畫譜》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4):104-106.
[2]王雨同.基于線條表現的中國畫工筆人物藝術表現魅力研究[J].大眾文藝,2021(3):60-61.
[3]劉瑞兒.淺論“工筆”如何“寫意”——以蘇百鈞工筆花鳥為例[J].福建藝術,2020(11):41-44.
[4]王海.根植傳統 融合中日——劉新華工筆重彩花鳥藝術研究[J].美術觀察,2020(9):114-115.
[5]張建.以人為本 大美之藝——讀唐勇力工筆人物畫中的意象世界[J].藝海,2020(6):70-71.
[6]王君.無間已得象,象外更生意——試析當代工筆繪畫創作中藝術空間的展現[J].收藏界,2019(1):66-67.
作者簡介:劉瑜嫻(1997-),女,江蘇徐州,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