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榮
在社會深入改革的新時期下,事業單位也取得了良好發展,強化了對各項管理活動的調整。在事業單位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是重要內容,可以有效規避財務風險,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進意義。但是,在內部控制方面,由于受到的干擾因素頗多,致使內部控制問題頻繁出現,對事業單位的長久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對此,應該結合實際現狀,采取相對科學的辦法,加大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力度,以便事業單位可以朝著更好地方向邁進。
在現代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至關重要。由于財務管理質量對事業單位管理體系穩定運行有很大影響,所以事業單位要加強重視,合理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但是,因為事業單位的性質、特點以及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面臨了很多阻礙,控制問題頗多,效果不佳,對事業單位管理規范性以及科學性的增強極為不利。對此,事業單位必須做好內部控制工作,科學制定控制辦法,以便內部控制效果能整體提高。
一、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取得的成績十分傲人,但事業單位在發展期間,管理成本相對較高,工作效率偏低,職能職責存在較強的混亂性,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出現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嚴重制約了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推動。現階段,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正積極轉變職能職責,強化服務意識,加大風險防范力度,有效防范舞弊以及預防腐敗。在2012年,我國財政部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條例(試行)》,于2014年正式實施,幾年過去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結果與預期目標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內部控制工作面臨的阻礙相對較多,很多制度和措施無法切實落實到工作中。并且,事業單位在經營階段,并沒有建立制度化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存在的不足之處頗多。因而,若想從整體的層面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有效性,有效規避各類問題,必須要加強內部控制。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意識不強
在事業單位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對事業單位的穩定、長久發展有很大影響。結合當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效果分析,整體的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對財務管理工作沒有給予太大關注,尤其是內部控制,工作效率不高,致使內部控制問題頻繁發生。一方面,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在工作期間,采用的管理和內部控制方式較為滯后,單一性很強,不能及時進行改進和創新,無法滿足財務管理活動的規范性要求,最終導致財務管理水平遲遲得不到提高,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財務管理機制存在較強的不健全性,沒有相應的指導以及規范,從而使得財務管理工作在開展期間混亂性特點顯著,不能保證財務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問題頗多。同時,因為財務管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得單位人員缺乏內控意識,思想觀念滯后,不能積極參與到內控中,錯誤地認為內部控制屬于財務部門,自身不需要參與,長時間下來,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層次的落實和貫徹,進而導致財務內部控制形式化以及表面化嚴重,影響了內部控制作用和價值的充分體現。
(二)財務內部控制效果不強
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針對內部控制工作,并沒有給予太多關注,無法依照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現狀,有針對性地對管理機制進行健全,致使財務管理工作不能順利實施,干擾了內部控制的有序進行,內部控制效果越來越差。對于一些規模不大的事業單位,在實際經營階段,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必須有足夠的資源作為支撐,但因為自身因素的局限,在同一時間內很難兼顧財務內部控制所需要的全部資源,致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難度大大增加,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沒有重點,使得工作在開展期間,缺乏時效性以及針對性,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此外,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在開展期間,不能依照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科學地制定控制目標,預算編制也不夠不科學。經分析,在2020年,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了43個中央部門及所屬439家單位,抽查財政撥款2314.33億元(占31.44%)。從審計情況看,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壓減非急需和非剛性支出,財政撥款預算執行率89.08%,比上年提高0.24個百分點。但部門預算不夠完整準確,少(多)報預算、代編預算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審計期間,共涉及20個部門和98家所屬單位、資金12.8億元。其中,9個部門未將63家所屬單位收支2.89億元納入年初預算;14個部門和93家所屬單位未將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等8.94億元納入年初預算;3個部門和4家所屬單位以同一項目等多申領預算1470.85萬元;4個部門和4家所屬單位代編預算8250.9萬元。在財務核算方面,10個部門和34家所屬單位少計或未按時上繳收入20.4億元;7個部門和27家所屬單位6.85億元往來賬款長期未清理;6個部門和19家所屬單位存在會計核算不準確等問題19.88億元。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水平提升造成了極大影響。
(三)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評價以及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具體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開展過程中,相應的評價以及監督機制存在較強的不健全性,致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力度相對薄弱,影響了內部控制體系的穩定運行。從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角度分析,如果財務內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評價,那么在發展期間便很難及時掌握財務內部控制情況,無法對單位發展需求有精準感知,財務層面的決策制定以及管理活動的開展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具備科學性以及可行性。同時,如若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作為支撐,在具體的財務管理以及控制類活動開展過程中,根本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隨著長時間的累積,內部控制的調整以及優化空間會越來越小,一旦情況嚴重,甚至會引發一系列財務風險,對事業單位的長久經營非常不利。
(四)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人員水平亟待提高
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開展過程中,內控人員是工作開展的基礎以及核心,對內部控制效果和質量有直接影響,但結合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水平來看,內控人員的水平和業務能力相對較低,需要提升之處頗多。在具體工作中,內部控制人員的意識較為薄弱,無法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價值和作用,不能積極主動地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流。在開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期間,存在較強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學性。因為長期被傳統管理模式局限,再加上內控人員自身因素,不具備更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意識,致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內控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無法快速且高效地對會計基礎工作加以開展,信息失真、核算失誤等問題時有發生,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較大阻礙,影響了控制效果的提高。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對策分析
面對現階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和不足,為了能高效解決,提升內部控制效果,為事業單位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應該結合現存問題,深入剖析成因,并以此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制定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方案。
(一)強化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健全
若想從根源解決當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有效解決各類問題,為事業單位的長久經營打下良好基礎,必須要從整體角度著手,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完善,保證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在一個較為良好的環境中進行,以便各個層面以及各個時期的財務管理控制活動能有序開展。比如:事業單位在經營階段,明確現存問題的基礎上,健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健全,不斷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優化。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方面,將基本的權責關系予以明確,并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基礎上,細化財務工作內容和目標,以便制度的落實能有章可循,促進內部控制效果的提高。同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控制模式要及時更新,加強對內控核算體系的完善,明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組織構架,掌握內部控制的設計以及建設方向,從而為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二)強化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視
為了能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效果,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明確基本方向以及側重點,讓內部控制具有較強的精準性,確保事業單位的資金等資源能得到科學配置,合理應用。針對事業單位而言,其中的預算管理特殊性很強,是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主要依據,發揮的作用很大。因而,應該加強對財務預算的重視,以便能為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提供必要支持。比如:某事業單位在經營期間,為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在綜合考量現狀的前提下實施了全面預算管理,并將預算執行過程作為財務內部控制過程。從2017年4月準備預算編制工作開始,截至2019年下半年,將2018年年度預算績效考核結果應用于2019年度的預算管理以及2020年度的預算編制,整個周期將近三年,在預算調整預算編審以及預算批復等重點業務環節,內部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手段,圍繞預算管理來加強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并借助預算管理方面的創新,有效對內部控制能力進行帶動和提升,確保內部控制成效在全面提高的同時,事業單位財務以及控制方面的工作也能順利開展。
(三)強化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評價以及監督機制的健全
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期間,需要將實際經營現狀作為依據,采取相對科學的辦法,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不斷優化,加強運轉力度,確保控制工作能有序進行。在實際工作環節,制定完善的評價以及監督機制,將事業單位領導作為評價和監督的主體,對各個內容進行細化,并以此為基礎,認真履行評價以及監督職能。同時,根據財務管理現狀,合理制定財務內部控制策略,嚴格且深入落實,有針對性地制定控制目標,并對目標以及策略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依照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及時地做出調整,以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能順利進行,不會有任何問題出現。同時,依托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客觀評價,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類不足,了解問題的誘發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將系列問題解決過程作為財務內部控制能力提升的過程。從事業單位發展的角度分析,如果相應的平臺以及監督機制能得到有效且良好的運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環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管理和控制類工作能有序進行,對事業單位長久經營非常有利。
(四)強化對支出管理的控制
事業單位在組織開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支出的控制,結合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科學對支出內控體系加以設計,按照單位的實際現狀以及管理需求,對不同支出事項設計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預算包干模式。針對這種模式來說,主要是各部門依照單位年度核定的預算額度包干使用,超支不補,其可以細化分為兩種模式,一種為“大包干”,另一種為“小包干”。其中,大包干”模式具體是指各個部門組織或者開展業務工作發生的一項或者幾項費用,結合既定的標準,諸如會議費、差旅費以及車輛雜費等打包核定,或者對辦公費單項費用進行精準核定。辦公費包干標準核定為1800元/人,車輛雜費包干標準核定為5000元/輛。對于“小包干”這種模式來說,某項支出中的某些細項,依照一定標準來進行核定,諸如差旅費中的伙食補助費,需要依照出差自然天數進行每天每人100元定額包干,交通費中的停車費以及洗車費等依照每年每月150元的標準定額包干。另一方面,定額標準控制模式,針對這種模式而言,實際是指在批復的年度預算方案范圍內,對每次支出事項依照定額標準來進行,嚴格控制。為確保事業單位各項支出能得到科學管理和控制,應該在制度結構設計的基礎上,對支出事項的開支范圍進行明確,嚴格按照審批流程進行設計,保證內部控制能有一定針對性。
(五)強化對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
近年來,社會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現代化先進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好,水平不斷提高。因而,事業單位在組織開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期間,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大對先進技術的利用。在實際內部工作過程中,可以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其中,有效對大數據思維加以利用,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現狀,科學對大數據平臺加以搭建,確保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能整體增強。從事業單位進行發展的層面考量,只有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才能將以往信息共享的問題徹底解決,將信息進行科學收集和整理,將信息的價值充分彰顯出來,以便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能具有較強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通常情況下,對內部控制大數據平臺進行搭建,除了會讓信息科學利用之外,也能實現各部門的互聯互通,借助大數據技術,各類數據能合理的歸類和整理,對數據的標準進行統一,加大信息利用效率,以保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能更加順利。此外,對大數據平臺進行高效運用,深層次對數據間的關聯性加以挖掘,構建數據知識圖譜,以便信息能具有較強的聯系,讓事業單位業務管理模式得到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及時解決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控制有效性。
四、結語
綜合而言,在事業單位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是極為重要的內容面,而內部控制作為其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必須強化重視,結合實際現狀,采取科學的方式,合理制定控制辦法。同時,針對現存的內部控制問題,需要深入剖析成因,并以此為依據,深入實施內部控制措施,確保問題能徹底遏制在根源,增強內部控制有效性。
(作者單位: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