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一、國外特色小鎮發展歷程
(一)國外特色小鎮起源
特色小鎮最初發展源于19世紀末歐美發達國家, 由于城市化的高度發展,“逆城市化”現象出現,大城市居民、企業出于成本、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考慮,開始從城市向鄉村轉移。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未形成專門的特色小鎮發展理論, 通常以經濟學理論中的田園城市、增長極、產業聚集、灰色區域理論等為支撐(陳從建,2019)。如英國E·霍華德在1898年提出的田園城市、衛星城和新城運動理論認為(Zhiyuan Yuan,2014),一個中心城市需要有若干個田園城市聚集, 當城市人口達到一定規模時, 就需要將人口、產業想周邊田園城市轉移,從而形成城市群。小鎮發展模式理論主要適用于對城市溢出效應的分析,當城市所承擔的人口、經濟等超出其所能承受的發展上限時,勢必會將一些非主要功能外溢,從而形成城鎮集群,如英國倫敦大都市圈周圍的溫布利、金斯頓等,與國內特色小鎮不同的是,這種發展模式下的小鎮將扮演部分城市功能,而隨著小鎮人口、經濟的不斷發展,彼時的小鎮將發展成為新的城市,從而繼續將部分功能向外延伸。
(二)“灰色區域”理論
加拿大學者麥吉在1987至1992年間對東亞、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城市和區域發展問題進行多年研究后提出灰色區域理論(彭繼增,2015),分析了關于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聯性,提出了介于“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灰色區域”概念。灰色區域理論認為,灰色區域是由于大量人口及非農業產業轉移而形成的“準城市化地區”,一般位于兩大城市之間的“走廊地帶”,如上海-南京-杭州、香港-深圳-廣州等,主要承擔城市與鄉村中非農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這類地區一般距離交通干線較近,具有得天獨厚的交易環境,多元化的土地利用與豐富的境外資本投入。另外,灰色區域“非城非鄉”的區位特殊性導致了其行政管理與建設的復雜性,不適用于傳統的城鄉管理制度。由此可見,在灰色區域理論看來,特色小鎮的發展一方面是在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大背景下發展而來,受地理環境位置、產業發展、土地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影響。
(三)國外化妝品特色城鎮代表
歐美化妝品行業知名的產業集群當屬法國化妝品谷COSMETIC VALLEY集合全球800多家香水和護膚品企業的產業帶,產業集群跨越圖爾、魯昂、奧爾良和凡爾等地,集合了眾多大型法國和國際企業,囊括整個行業環節,是法國全國性質的化妝品產業代表,聚集了法國最重要甚至是世界最重要的化妝品公司,如香奈兒、嬌蘭等。而德國化妝品協會IWK,于1968 年在美因河畔成立的歐洲最受矚目的行業協會之一,為美容、家庭護理領域 的 400 多家小型、中型和大型公司提供支持,咨詢和代表其利益。總之, 歐美特色城鎮都依靠自身特色優勢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形成獨特的產業鏈,形成以一定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城鎮"發展模式。
二、國內特色小鎮發展歷程
(一)研究方向及發展現狀
國內對特色小鎮的研究可以概括為這幾個方面:一是對國外小城鎮發展理論和經驗的介紹和借鑒;二是對小城鎮發展的模式研究,比如熟知的 “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和“珠三角模式”等;三是對城鎮化發展道路的研究;四是對小城鎮發展動力機制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如何挖掘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增長點,成為社會各階層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各地區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與當前經濟發展水平,開啟了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模式的新探索,而特色小鎮建設是近年來新的經濟發展模型的重要實踐探索之一,其中以縣域經濟高度發達的浙江省最為典型。截至2019年3月,全國特色小鎮403個,省級特色小鎮996個,其中,浙江省命名特色小鎮42個,如西湖云棲小鎮、西湖龍塢茶鎮、湖州絲綢小鎮等(2019年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報告)。特色小鎮最初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定義,2015年浙江省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首次將“特色小鎮”界定為“非鎮非區的多功能創新空間”。國務院2016年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以行政文件的形式明確了特色小鎮的概念,指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
(二)國內特色小鎮的基本特征
1.文化特征:保持了鄉土文化的原生性、鮮活性,用獨特的自然風貌、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和人的生產勞動等社會性生態元素,詮釋小鎮文化元素;
2.產業特征:加快特色小鎮的發展是解決當前國內發展諸多問題的良藥之一(陳新威,2018),主要為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區域經濟轉型服務,因此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結合產業規劃統籌考慮,主要包括農業類、制造業類、金融業類、信息技術產業類、商貿/物流類、健康產業類、文旅產業類等七大類型,有別于粗放式的,且居住、服務等功能不夠完善的各類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更多地以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導向;
3.功能特征:特色小鎮以居民為主體,強調的是特色產業與新型城鎮化、城鄉統籌的結合,是一種產業與城鎮建設有機互動的發展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兼容了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及社區功能,是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的深度融合(林瑋,2017)。而這種“三生融合”的理念和定位也決定了特色小鎮并不僅是產業發展基地,也涵蓋了居民居住、交通出行、基建生活配套、文旅休閑等生活要素。
(三)美妝小鎮簡要歷程
吳興美妝小鎮于2015年規劃設計,2016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創建類特色小鎮,并在2020年10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四批省級特色小鎮,作為中國化妝品生產基地,通過引進高端化妝品產業及配套項目,以化妝品展、產業服務、旅游休閑和創意體驗為布局,打造以化妝品生產為主導的全產業鏈基地。自2015年規劃以來,小鎮企業充分挖掘產品文化內涵,結合當地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良好自然生態環境,融入文化、時尚、休閑、展覽、旅游等元素,突出“產、城、人、文”的有機融合,試圖打造中國美妝產業集聚中心、中國美妝文化體驗中心和國際時尚美妝博覽中心。在美妝小鎮的建設過程中,以侯軍呈、葛文耀、陳少軍等行業領袖為龍頭,以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全國工商聯化妝品商會、國內外各大化妝品協會為支撐,截至2020年共引進化妝品及相關企業上百家,全方位打造美妝產業高地。這里也創新性地提出“協會公司+資金+政府政策”獨一無二的運作模式,實現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合作模式,其中企業以化妝品領袖企業成立的行業協會名義與政府合作,用商業的角度對特色小鎮發展進行規劃、招商、運營,政府在其中則扮演了“服務者”的角色,發揮職能優勢,通過土地、稅收、補貼等形式進行政策支持,并配合招商引資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特色小鎮發展成效的影響因素
(一)政府政策
國內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導,從特色小鎮培育、申報、評價等方面,政府處于主導地位,而小鎮規劃、建設、發展、運營一系列流程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黃靜晗,2018)。政府政策引導主要包括土地、稅收減免優惠,財政補貼等形式,其中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支持和促進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和改進企業服務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在美妝小鎮落地企業發展過程中,尤其在招商引資初期,政策的力度為企業在新區域發展過程中爭取了資金流轉的時間,合理的幫扶到企業安排選地、設計、建設施工、投入使用等環節;
(二)小鎮基因
特色小鎮建設是一種產業與城鎮建設有機互動的發展模式,綜合了產業建設、社區居住和生活服務等空間上的功能,因此特色小鎮并不僅是產業發展基地,也涵蓋了居民居住、交通出行、基建生活配套等生活要素,美妝小鎮同樣也不例外。研究表明,特色小鎮在降低空間交易費用等方面較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有著顯著的效果,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李鵬舉,2017),良好的地理位置與便捷的交通條件,能夠有效降低特色小鎮發展的各項成本(陳明曼,2018)。美妝小鎮在位于長三角核心腹地的湖州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其滿意度作為小鎮基因評價指標,對美妝小鎮企業的長遠發展影響深刻;
(三)合作機制
在早期的特色小鎮發展中,主要采用“政府建設、市場招商”的模式,政企之間合作方式包含了三個方面,即政府主導、企業主導、政企合作(谷志軍,2019)。美妝小鎮創新性地提出“協會公司+資金+政府政策”獨一無二的運作模式,實現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合作模式,用商業的角度對特色小鎮發展進行規劃、招商、運營,政府在其中則扮演了“服務者”的角色。政府在規劃、政策、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扶持為特色小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石,而企業為主導的招商運營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方面則更具優勢;
(四)產業發展
小鎮模式的發展,歸根結底是旅游、文化、社區等不同產業效益的提高,其中行業整體發展水平與產業集群效應的影響不容忽視,產業集聚能夠促進臨近效應與外部效應的產生,形成長期競爭優勢,有利于長期價值共享,而產業集聚的形成離不開行業整體水平的發展。另外,領袖企業聯合各類行業主體企業搭建價值網絡體系,服務于系統中的創業企業發展,在特色小鎮培育過程中同樣存在重要意義。美妝小鎮原所在的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經濟開發區地域中,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以及周邊的幾個包材配套企業,已初步奠定了其行業發展的基礎聚集,而領袖企業的帶動更提供了產業發展水平測量指標,帶動小鎮整體發展需求;
(五)資金支持
目前,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而影響基礎設施建設或相關招商引資配套的問題。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在美妝小鎮不同發展階段,融資重點和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在美妝小鎮中落戶發展的企業,在廠房建設、公司運轉、打包上市等環節上仍需要融資相關的服務,資金的合理構成及投放既能利于企業有效發展又可以反向帶動小鎮的企業孵化和投資回報,浙江省、市、區相關政策,將政府引導基金、私募基金、引進社會資金等方式作為美妝小鎮發展主要資金來源,充分帶動小鎮整體發展。
總之,作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模式的新探索,特色小鎮建設是近年來新的經濟發展模型的重要實踐之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的差異,各地區特色小鎮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而對于發展成效影響因素的分析也存在不一致的結論。美妝小鎮通過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采用商業的角度對特色小鎮發展進行規劃、招商、運營,對小鎮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參考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 2020年度考核辦法》所列出的各項評價指標,對小鎮的產品創新性、功能完善性、發展機制、經濟收益等各個方面的評價也成果顯著。得益于浙江省地區發達的民營經濟基礎以及濃郁的營商環境,與其他地區相比,政府在浙江特色小鎮發展中更多的扮演服務者的角色,企業在其中能夠取得更大的自主權,而“協會公司+資金+政府政策”的運作模式則能夠進一步促進特色小鎮的良性發展,能夠為本省其他地區提供好的實踐經驗。
[作者單位:美獵(杭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