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休閑娛樂消費取代衣食住行消費成為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休閑娛樂設施遍布大街小巷,健身瑜伽廣告隨處可見,健身養生成為了城市居民的新潮流。但相對于城市的發展來說,農村農民對休閑娛樂的認識不足,參與體育健身的人尚少。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推進農村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農民健身手冊》一書系統介紹了健身的意義、方法,對于農村體育健身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農民健身手冊》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圍繞農民健身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深入論述。在目的層面,作者立足國家發展大局,指出了全民健身對于建設體育強國、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價值;在意義層面,從個人心情、吃飯、睡覺、身體、疾病等多個方面闡述了加強農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不僅介紹了當前有效的健身項目,而且闡述了科學的健身方法。其中,新型健身項目包括門球、氣排球、柔力球、毽子等類型,傳統健身方法涉及游泳、太極、武術、跑步、球類活動等類型。另外,作者還介紹了多種健身活動的方法,比如雙杠屈伸促平衡、壓腿杠子抻骨筋、伸腰展背練柔韌等。第三部分重點介紹了健身活動的注意事項。在健身準備環節,不僅要選擇適宜的天氣和舒適的運動裝備,也要做一些科學的拉伸舒展動作,以預熱身體,防止血液流通不暢造成運動損傷等。在健身方法上,應當避免空腹健身、早上醒來健身、高強度運動、不及時補充水分等錯誤方法。此外,作者還介紹了科學的健身理念和意外受傷的處理方法,為農民健身提供了科學指南。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趣味性強的健身項目,例如廣場舞、插秧、抓魚等。
參閱本書可知,加快推進農村農民健身事業不僅是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村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開展農民體育健身工作有著一定的現實必要性和時代價值。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穩定發展是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農村體育健身事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農民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農民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勞動能力,才能夠持續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助力我國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地區無論在經濟水平還是健康狀況方面都顯著落后于城鎮地區。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覆蓋范圍廣,當前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還處于發展階段,尚不足以完全保障農村居民的疾病治療費用,加之農村經濟收入水平較低,使得農村地區因病致貧現象頻繁發生。目前,農村地區的常見高發性疾病有癌癥、心血管疾病等。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發展體育健身事業、增強農民身體健康是降低當前農民患病概率、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新農村建設內在要求,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改善村容村貌、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保障條件。當前,在國家政策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下,農村經濟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精神文明水平較低成為阻礙鄉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加強農民體育健身事業建設,能夠有效滿足當代農民的體育娛樂文化需求,使得農民在閑暇之余有良好的娛樂方式,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同時,農民健身新風尚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更象征著農村農民思想觀念的進步性。因此,農村體育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可以憑借內在的先進文化思想,為農村地區帶來積極向上的文明理念,促使農民養成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習慣,從而改善農村地區的精神風貌,培育更多新型農民。
然而,從目前農村地區農民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農民文化程度低,健身意識薄弱。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落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雖然現階段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農民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但是長期留守農村的人群是60后、70后,年齡較大且文化水平較低,普遍為初中以下學歷。在開展農村農民健身工作過程中,農民的體育認知和健身意識受限于自身的文化程度,無法充分意識到體育健身對于身體健康的好處,認為散步、勞作、做家務等方式同樣可以達到鍛煉效果,不需要進行專門健身;并且仍然固守傳統的健康理念,認為保健品、藥物才是維持身體健康、對抗疾病的有效方式。此外,由于農民娛樂生活方式有限,打麻將、打撲克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娛樂形式。但是這種長期久坐式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會加劇中老年人的腰椎問題,如果不適當健身鍛煉則會帶來一定的疾病隱患。
第二,指導人員不足,健身方法不當。體育健身不只是一味地運動,必須結合身體情況和健康水平進行科學規劃。因此,體育指導是體育健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健身效果、有效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條件。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體育指導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得到顯著增加,并且獲得相關職業證書的人群也明顯增多。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現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仍然無法滿足我國居民的總體需求,更無法有效保障農村地區體育健身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由于專業知識和指導人員的缺乏,很多農民都采用了錯誤的健身方法,不僅沒有產生良好的健身效果,反而造成了身體的損傷。例如,沒有進行熱身活動就直接開始健身運動,認為運動量越大對身體越好等。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農民對于健身器材和健身活動產生了畏懼心理,農村健身器材也隨之閑置、報廢。
第三,經濟狀況較差,體育消費觀念落后。體育消費是指人們在體育健身等相關領域的消費支出情況。體育消費情況充分體現了人們的運動方式和健身理念是否科學合理。根據農民體育消費的相關調查,大部分農民對于體育健身消費這一方式不甚贊同,認為沒有必要將錢花在體育活動上,只需要服裝舒適、器材安全即可進行運動。究其原因,農民經濟水平較低是影響他們健身觀念的重要因素。由于經濟收入低,子女學費、生活費、日常開銷、人情禮錢等事項基本占據了農民消費支出的絕大部分,從而很難有余錢用于購買運動裝備等體育消費領域。此外,受到勤儉節約這一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民即使有體育娛樂方面的支出能力,也很少會把錢用在體育健身上,而是積攢下來留給自己的子孫后代。因此,根深蒂固的陳舊消費觀念也是制約農村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發展體育健身事業,需要科學施策、對癥下藥,針對農民的思想意識和現有的物質環境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構建系統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解決對策,以推進新時代農民體育健身工作的健康發展。具體到實踐路徑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體育健身意識。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科學健康的體育健身理念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體育健身參與度和農村體育工作建設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精神風貌,促進農民身體健康和精神文明的協同發展。為此,村委會和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一些體育活動,比如鄉村運動會,借助大量的參與人員和活動盛況來加大體育健身的宣傳力度、擴大傳播范圍;并且積極利用互聯網傳播渠道,開辟體育文化網絡陣地,通過直觀生動的視頻、圖片等形式來普及體育健身知識,宣傳農民健身新理念。此外,在宣傳內容上,不僅要介紹一些新型的健身項目、體育器材使用方式,也要針對健身方法、意外事故處理辦法進行講解。
其次,建立指導體系,促進農民健身的科學化。體育指導人員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關系到農民科學健身的成效和農村體育建設事業的發展水平。因此,農村地區應當充分認識到引進專業化體育指導人員的重要性,加快構建完善的體育指導體系,通過完善硬件設施、提高待遇水平、搭建優質平臺等措施來吸引更多社會體育指導人員,使得農民健身活動可以獲得科學的指導和正確的引導。同時,體育指導人員應當主動向農民傳授一些科學的健身常識,針對一些不當的健身活動、運動方式予以糾正指導,幫助農民學會科學鍛煉,提高他們健身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最后,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體育消費水平。要解決農民體育消費水平低的問題,必須從收入水平入手,拓展農民的經濟來源,改善其生活條件。因此,地方政府應當立足農民經濟發展現狀,加大農村體育建設事業的補助力度,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的體育生活提供更加全面化的服務實施和設備裝備;并且針對農民的體育消費進行財政補貼,以解決農民無錢消費、舍不得消費的問題。另外,農村地區應該深入開展體育消費觀念的宣傳引導工作,通過專家講座、電視宣傳、圖冊發放等方式,強化輿論引導,倡導健康積極的體育消費風尚,從而促使農民養成正確的體育消費理念。
農村體育健身事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任重而道遠,相關領導要正視農村體育健身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是全民健身運動推進的關鍵。《農民健身手冊》是一本科普類書籍,為農民體育健身提供了全面指導,可以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體育健身理念,適合在農村中大力推行,有利于解決農村農民關于體育健身的問題,推進農村體育健身工作發展。
(郝震,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8年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9A890005;2019 河南中醫藥大學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9JX69)
書名: 農民健身手冊
作者: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中國農民體育協會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ISBN: 9787109252431
出版時間: 2019年1月
定價: 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