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
摘要:教育公平性問題越來越受大眾關注,在我國,從社會視角下來看待教育的公平與否問題是當前社會所需,且該問題也逐漸引發人們的思考,社會視角下,教育的公平性、多樣性與適應性對我國的教育發展影響逐漸加深,因此,本文主要對社會視角下的教育公平性進行研究和簡要的探討,并從社會視角下提出一些有參考意義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學視角;教育;公平性;研究
引言:
從古至今,教育在一個國家的地位不可忽視,教育行業同國家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息息相關,近些年來,我國相關部門開展教育工作報告,進一步加強教育工作的落實和與時俱進,從“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到“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且公平發展”相關政策的出臺可看出,教育事業在我國的地位穩步提升,為了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前進,教育的公平性問題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國家關于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的提出,國家加強對東西部教育改革政策的出臺,社會視角下教育公平性問題得到各相關部門的重視,這為教育行業的同步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轉機,也為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帶來了契機。
一、教育公平性
(一)什么叫公平
所謂的公平,它是在法的基礎上,追求的一種基本價值,它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公共的、群體的人和事,即分開來看待,公特指公共,平特指平等,即公平結合來看待,則是在對待或者處理某事時合情且合理,不偏私,不包庇。換言之,凡是參與社會合作的個人或群體,都應當承擔自己的責任,得到自己的利益。
(二)什么是教育公平
由公平而延展開來,教育公平則是一個歷史范疇性問題,即是一種實際的現象,又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而教育公平[1],其主要是指: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力;平等進入教育系統,且人人機會均等;教育對每個人未來的影響前景均等,這幾個方面的觀點,便是教育平等的解釋。教育的公平性問題從古至今層出不窮,而教育公平性既包含教育的權力公平性,又包含受教育的義務公平性,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性別、不同財產狀況等因素下,教育的公平性需要保障各不同的人平等接受受教育的機會,并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下,能平等且公平地使用這些資源,不論是入學機制、還是受教育權利[2],或者教育設備設施,每個學生都該得到公平的對待,而這樣的公平性受教育機制同樣適應殘疾學生。
二、社會學視角下教育公平性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資源的分布不均
所謂的資源分布不均,即是受社會經濟發展、人文歷史、地理位置、環境因素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同地區的教育行業發展速度不均,發達地區的教育行業隨經濟發展狀況而蓬勃發展,相反,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因為經濟發展的滯后性和交通的不便性,嚴重缺乏教育資源,不僅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同時還缺教育所需的必備工具,更甚者,因為教育覆蓋面低,偏遠地區還可能出現教育的邊緣化問題。相比于接受教育,偏遠地區更可能視教育為學生非必要活動,邊緣化的教育理念使得受教育過程被視作負擔,這使得這樣的社會對教育行業認可度普遍降低,這也是使得偏遠農村出現一代代放羊人。
(二)社會的分層
城鎮單位的性質是影響社會分層的一大因素,一個家庭中父母工作性質對孩子的影響很直接,同時工作單位的性質也是影響居民家庭生活條件和孩子將來接受教育的關鍵。單位的性質對家庭的利益影響很直接,因此,單位的分層直接導致社會逐漸階層化,而員工在單位中獲得的利益也逐漸產生差異[3],因收益的不同,家庭子女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條件隨之改變。社會階層差距的拉大,子女受教育的條件、接觸的環境、接受的教育資源隨之變動,經濟越好的家庭子女,階層越高的家庭子女,所接觸的教育資源優于他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隨之拉大,差距愈發明顯,教育的不公平性問題也越發嚴重。
三、如何讓教育更公平
(一)推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
為了更好的促進教育公平化發展,就急需解決學校的不平等性,將學校教育資源均等分配,有效縮短不同地區學校教育的不公平性,加大對偏遠地區學校的經濟補貼,以及對經濟不發達地區學生的關注,盡可能調節偏遠地區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加大對偏遠地區的學校教育投資,以及教育資源的引進,大力推動支教等社會活動,調節教師資源的分配,將優秀的資源合理分配,從而推動學校的標準化建設,以此來實現教育資源的逐漸平等。當然,拉動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引進外資,也是拉動一個地區教育同步發展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年輕優秀人員的引進[4],年輕人是未來的主力軍,一個地區的年輕人帶來的資源,是未來一段時期一個地區或者社會發展的動力,因此,大力引進人才,也是推動教育資源公平性的關鍵要素。
(二)選擇權力的公平性
加大力度解決“擇校熱”問題,盡可能縮小校際的差異,對教資、校園設施設備、校園環境、教學力量等因素進行調節,從而對相應的教學力量薄弱的校園進行改造,從而保障入學學生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并將入學、入班機制進行整改,例如:劃片區入學,搖號入學,從而解決分重點班普通班的問題。同時,相關部門要有監督機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化,要檢察落實,提高執行力,要嚴抓嚴打違規操作,從而全面落實教育的公平性。
(三)如何公平的認識社會教育不公的存在
面臨著教育不公平等問題一直存在。我們可以從社會教育著手,呼吁公民們不要有有錢、沒錢,貴族、貧民的想法;從家庭教育著手,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三觀,再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出身,不要有任何的優越感,不尋求特殊照顧,不在言語上、精神上侮辱他人,對他人造成傷害,培養孩子擁有一種健康的心態和思想意識。
四、結語
社會學視角下,當今社會教育公平性問題越發凸顯,為了有效緩解當前社會教育不公平性問題,本文簡要地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和社會階層差距兩方面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從而對社會學視角下教育公平性的問題進行了思考與研究,以此來更好地為社會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并保障未來一段時間內教育不公性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參考文獻:
[1][美]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普通班級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3]李芳.論全納性教育思想及其挑戰[J].現代特殊教育,2015,(7).
[4]楊東平,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認識和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