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劍森
高校研究生教育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育人初心,勇擔時代使命,為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提供堅強保證。
以培根鑄魂為目標,推進“課程+”育人。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生的諸多素質中,“德”的素質是擺在第一位的。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脈授課施教,把思想蘊含的理講透,運用重大成就詮釋思想偉力,貫通歷史源流探尋思想根脈;把內心深處的扣解開,破解認識偏差、陳舊觀念、慣性路徑,樹立與新時代培根鑄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把對接實踐的路打通,聚焦現實問題尋策問道,推動培根鑄魂落地生根。要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就要遵循研究生培養規律,將培根鑄魂貫穿于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從課堂教學、學術指導、科研訓練、論文指導到就業指導等環節,積極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行、文化素養。
以整體聯動為抓手,強化“思政+”育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新時代思政“金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新風尚。一是高校可以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配備輔導員,持續加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完善相關政策和制度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二是落實黨政領導聯系學院、中層干部聯系班級支部制度,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才工作、科研工作、統戰工作等結合起來,建立科研、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和工作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全員育人氛圍。三是利用學科優勢,組建研究生宣講團,實行集體備課、精磨細研內容,建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教師的教學成就感。
以創新機制為載體,力促“實踐+”育人。研究生作為科研創新和實踐創業的生力軍,是高水平成果的重要生產者。要完善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實現實踐育人的新突破。當前,傳統精英教育模式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已經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如思政教育體系不夠健全、管理體制松散和薄弱等。因此,要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管理綜合改革,不斷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系統。要逐步優化教育目標、教育主體、教育內容、教育載體、教育環境等研究生思政教育系統要素構成,提升系統工作效能。要搭建一批思想政治工作平臺,把思想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緊密結合,著力構建“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等育人機制,實現思想教育與科研實踐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研究生科研實踐各環節,形成思想教育與實踐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夯實“服務+”育人。一是構建研究生思想道德自律機制,以保障研究生的健康成長成才。二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注重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加強與研究生的情感交流與溝通,關注研究生的學業、就業和生活壓力,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鼓勵和支持,引導研究生提高抗挫折心理素質和能力。三是加強網絡思政平臺建設,拓展線上線下覆蓋,打造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網格化宣傳教育矩陣。四是構建研究生導師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對導師履行立德樹人職責情況的考核評價,將導師履職盡責的考評結果,列為人才引進、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績效分配、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考評的鑒定、引導、激勵及教育功能。在日常課程教學、論文指導等全過程培養環節中,要加強研究生教學督導、檢查、評價,對未能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的導師、授課教師,要視情況采取約談、限招、停招、取消導師資格、停止教學資格等處理措施;對師德失范者,要按照“一票否決”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