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是在一個小山村里長大的,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我能做點什么呢?”跟隨著沈騰的經典臺詞,讓我們走進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拍攝地之一——本溪縣高官鎮。在這個先后獲得“省級文明村鎮標兵”和“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的鄉鎮里,一幅幅具有濃郁滿族文化特色的新農村風情畫徐徐鋪展開來,折射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這里帶來的嶄新變化。
高官鎮在黨建引領下,加大力度推動鄉村經濟產業與社會文化事業融合發展,更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了百姓的生產生活之中。
文化是民族之根。新時代、新氣象,鄉村振興的新藍圖已經擘畫,高官鎮鄉風文明的畫卷也開始描繪。“我們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產業發展的長處日益彰顯,農村文化建設的短板也必須補上。”高官鎮黨委書記杜福易如是說。
高官鎮14 個村將黨群活動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起來,以“德潤楓鄉文明綻放”為主題,本著“黨建主題不變,各村特色不同”原則,突出指揮、展示、教育、實踐、孵化等功能,因時因地開展群眾需要的文化活動,使鄉風文明與文化振興花開并蒂、競相綻放。
花嶺村重點打造體育特色;磙子溝村突出文娛特色;偏嶺村注重書墨飄香;三合村重點建設“村民評理說事點”,解決鄰里矛盾糾紛;新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中,100多平方米的理論大講堂寬敞明亮,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在直播間代銷代購……農村文化陣地越做越活,并實現了鄉村文化與致富產業的“雙融合”,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更進一步引導村民積極主動踐行文明生活新風尚。
站在高官鎮的全息投影墻下,文明實踐志愿者的宣誓儀式更顯莊重,由黨員干部、第一書記、企業工人和群眾組成的115 支志愿團隊參加各類文化活動的情景在多媒體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以前感覺志愿服務就是城里人的事兒,現在生活好了,空閑時間能幫助五保戶、困難戶打掃衛生,向群眾宣傳新思想、新知識,感覺非常有意義。”62歲的老黨員包桂枝說。
高官鎮還主動與東北大學合作,開發了志愿服務“智慧平臺”——“小火炬志愿服務”APP、黨員志愿服務指揮中樞、觸屏點單系統等。平臺上月月發布主題,周周組織活動,輕輕一點,便可在屏幕上享受群眾點單、平臺亮單、組織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等志愿服務,實現閉環管理。現在,高官鎮借助“小火炬志愿服務”APP 已形成了“15 分鐘群眾服務圈”,累計為全鎮2.2 萬百姓提供330 次“點對點”精準服務,真正做到了大事小情“隨響應”、服務群眾“零距離”。
今年1 月6 日,本溪市政府最高文藝獎項——本溪市第十一屆“天女木蘭獎”獲獎名單揭曉,高官鎮新農村“第一書記”王佩武的攝影作品《養蜂人家》獲此殊榮,為高官鎮文化發展貢獻了力量。
高官鎮將先進的文藝形式與淳樸的鄉土文化融合,驅動文明與文化“雙引擎”提檔升級,不斷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用先進文化凝聚鄉村精氣神,用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引領農村發展。
去年,高官鎮黨委拍攝了第一部主題宣傳片——《富美高官》,以全景方式直觀展現了全鎮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成效、新變化,看著宣傳片中自己的家鄉處處皆風景,百姓的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微電影《一個駐村書記的日記》,以日記體的形式,翻開高官鎮新農村奔向小康生活的一頁頁精彩畫面,展示了鄉村振興一線選派干部的風采。“沒想到我也能參與進來,在自家的地頭和炕頭也能演戲,太興奮啦!”新農村村民宋魁全激動地說。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高官鎮黨委將凝心聚力,進一步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夯實為民服務主陣地,為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再添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