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黨員。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夢想:“靠土地致富,讓村民都過上好日子。”多年來,我依靠自己腳下的這片熱土踐行初心、追逐夢想,創辦了武興農牧場,成立了合作社,帶領村民抱團發展,打響“武星”這一品牌。為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我帶動周邊1000 多戶農民參與到武興農牧場的小米種植中來,請農科專家對他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還幫助他們解決產業發展中市場供需的問題。如今,“武星”不僅在國內站穩腳跟,我們的小雜糧等優質產品還成功打進北美市場。鄉村振興仍在路上,我要繼續扎根土地,逐夢前行,為家鄉農業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
從一名返鄉的“90 后”“歸雁”,到成為劉家溝村振興發展的“領頭人”,老百姓信任我這個年輕人,選我做村里的帶頭人,我必須得干出點兒成績,絕不能辜負了大伙兒。上任后,我通過多渠道取經,又跟班子成員多次開會研究后,決定帶領全村發展軟棗獼猴桃產業,經科學種植和精心培育,今年全村240 畝軟棗獼猴桃果實預計產量為8萬斤,收入可達37 萬余元。明后年進入盛果期后,產量可翻二至三倍,還能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年用工量可達4000 余人次。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深知身上的重任就是帶領房身村村民實現脫貧致富夢想,打造美麗新農村。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經過多方考察了解,我發現發展絨山羊養殖產業符合我村的實際,如果干得好,預計可以達到一年凈收入40 萬元。在未來,我還想打造集觀光、旅游、家庭農場等為一體的產業模式,在生態環境變好的同時,進一步帶動村民致富,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生活美起來。
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村也乘著這股東風,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設施農業的轉變。在政府的幫助扶持下,我們蓋起了屬于火連寨村自己的大棚集群,建成了130 畝的生態采摘園,吸引了周邊眾多游客的到來,不僅解決了本地農民就業,更帶動了一大批農民致富。不久后,我們還將建設1000 平方米特色花海、沿河景觀帶、農村特色小別墅等旅游觀光項目,努力把過去人見人愁的“窮山溝”變成人見人愛的“生態谷”。
“千村美麗、萬村整潔”是國家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為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發出的號召。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我村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以黨建引領帶動村干部和黨員,通過撿垃圾、通河道、清理小廣告、環境宣傳等實際行動改善鄉村面貌和人文風貌,使我村真正成為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文明村落。在加強村集體經濟建設方面,我將結合國家對“一村一品”工作要求,由村牽頭成立合作社,努力擴大嫁接茄子、山野菜的推廣種植面積,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全力打造綠色時蔬品牌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就是要改變農村整體面貌,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未來幾年,我們要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鄉村旅游。各村可以多種植特色農產品進行零售、批發或者直播帶貨,還可以建采摘園、農家樂、山莊,依靠特色景點來吸引游客,有游客量就會帶來經濟發展,這些會使老百姓的錢包鼓鼓的。我們不僅要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讓泥土路變成柏油路。我相信,在全體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思山嶺街道一定能夠走在全市鄉村振興的前列,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