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委組織部
海城市堅決落實關于開展摸底排查和集中攻堅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實非公企業“兩個覆蓋”,推動黨的組織覆蓋率實現大幅提升,覆蓋質量明顯提高。
創新摸排方法,精準開展摸底排查。堅持將摸清底數作為推進覆蓋的重要基礎,積極采取“剝洋蔥”工作方法,經過三輪比對核實,層層“剝離”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切實做到非公黨建工作底數清、情況明。組織稅務、人社等部門對照1.3萬余家注冊非公企業名冊,根據企業用工、繳納社保等情況剔除無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進行第一輪“剝離”,形成初步排查清單。結合“春風行動”三號工程,組織4658名企業信息員入企排查,“一企一表”了解黨建工作情況,進行第二輪“剝離”。由鄉鎮、街道和開發園區等屬地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和實際用工情況進行排查核實,確定符合“三有”標準以及員工不足10 人但有黨員的非公企業,形成“全覆蓋、無遺漏、零水分”的實名制臺賬。全市納入臺賬管理的企業數由452 家增加至796 家,增幅達76.1%。
實行“四個一批”,著力擴大黨員隊伍。把減少無黨員企業數量作為突破口,推行排查、發展、招錄、下派“四個一批”辦法,深挖“存量”、提高“增量”,為組建黨組織創造必要條件。開展黨員組織關系排查,督促113 名“隱形黨員”“口袋黨員”將組織關系轉入非公企業。落實發展黨員指標向非公企業傾斜政策,全年共新發展黨員116 名,占全市發展黨員總數的17.2%。鼓勵企業優先招錄黨員職工,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選派98 名“種子黨員”直接參與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強化企業“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全市無黨員非公企業數量已由391 家降至118 家。
擰緊責任螺絲,扎實推動應建盡建。將有黨員但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作為重點加強指導,實行掛圖作戰,實行跟蹤銷號管理,推動其建立黨組織。堅持分類推進,對規模大、黨員人數多的規模以上重點企業,由市委組織部直接推動組建;對園區內企業,由園區企業黨委全面跟進組建;對其他企業,由鎮、村兩級黨組織負責兜底組建。加強工作督導,成立2 個專項工作組,實地走訪非公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堅決防止虛假組建,確保新建黨組織材料齊備、程序規范、鏈條完整。2020 年,全市共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146 個,組織覆蓋率由44.3%提高至81.2%,規模以上非公企業組織覆蓋率達100%。
強化三個支持,推動工作有效開展。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基礎保障,助推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能開展、作用能發揮。加大經費支持,提前預撥2020 年新建黨組織啟動經費13.32 萬元,全額返還非公企業黨組織上繳的黨費24.07 萬元,多渠道解決企業黨組織活動經費不足問題。強化陣地支持,年內升級改造園區非公企業黨群活動服務中心2 個,將聯系服務企業擴大至204家,推行“中心+企業支部”模式,定期組織聯合支部、“小微”黨支部組團上黨課、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提供服務支持,依托鞍山“三個互動”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活動,進一步優化服務,各級黨組織現已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近千個。
深化攻堅成果,著力提升覆蓋質量。在努力“擴面”基礎上,同步推動“提質”,加強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著力推動“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加強教育培訓,2020 年共舉辦培訓班3 期,培訓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344 人、黨建工作指導員109 人。推動晉位升級,開展評星定級活動,推動9 個“二星”黨組織升級為“三星”黨組織,改建設置不合理黨組織3 個,清理“空殼”黨組織6 個,轉化升級軟弱渙散黨組織3 個。創新工作載體,深入實施“百名書記駐百企、互動共進促發展”工程,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非公企業擔任“第一書記”;開展“抓實高質量黨建、助力高質量發展”實踐活動,推動三星生態農業黨委等4 個典型走在前、作表率,引領帶動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在海城發展中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