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 羅文芬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是歷史高考試題中的一個高頻考點。僅以2021年的歷史高考試題為例,全國卷(甲卷)、山東卷、浙江卷和廣東卷都對其進行了考查。但是,由于這個考點涉及的歷史年代久遠,而且包含了很多抽象難懂的歷史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那么,在高三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突破這個考點呢?高考試題具有“引導教學”的功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研究高考試題,能夠幫助我們明確高考的考查方向和重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對復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從而提升復習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筆者整理和分析了近十年以來全國各地考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高考試題。通過對比和分析,筆者發現這些試題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考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核心特點及其具體表現
“核心特點”,指的是反映歷史事物、歷史現象最本質內容的特點,是它區別于其他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特征。古代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其核心特點在于它是一種“直接民主”政治。這種“直接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人民主權,即城邦屬于公民。國家的最高治權屬于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公民通過參加公民大會,直接參政議政,掌握國家大權。高考試題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考查,主要圍繞這一核心特點展開。比如下面兩道題:
【例1】(2021·山東)約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間的一件銘文記載了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阿科斯提案:勝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應從所有雅典婦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資應為(每年)50德拉克瑪以及公共祭祀(犧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由此可見,在雅典城邦( )
A. 公民大會負責處理城邦重要事務
B. 祭司是享有特權的公民群體
C. 婦女在特定領域擁有政治權利
D. 津貼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例2】(2020·江蘇)公元前430年雅典發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為雅典民眾發泄怨氣的對象,將軍職務被罷免,并被判處巨額罰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選舉他為將軍,并且把國家事務交托給他處理。這一現象說明雅典( )
A. 平民權力至上B. 民主制度達到高峰
C. 實行輪番而治D.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這兩道高考試題,例1的答案是A,例2的答案是D,它們都反映了:雅典城邦實行“直接民主”政治,公民通過公民大會處理國家大事,擁有最高的權力。除了重點考查“直接民主”這一核心特點外,高考試題還會圍繞這一核心特點,考查其具體表現。比如在政治運作中,實行人民主權、輪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原則;在機構的設立上,有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同時,為了保障民主,雅典的公職對所有公民開放,實行抽簽選舉和短任期制(任期一年);為了防止貴族專權、破壞民主,實行“陶片放逐法”等。這些具體表現,也是高考試題的考查內容,如下面兩道高考題:
【例3】(2020·天津)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在梭倫、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執政時期,“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 )
A. 取得行政官職的限制最終取消
B. 與自由公民身份的區別已不復存在
C. 不再履行自備武裝服兵役義務
D. 進入議事會的資歷條件逐漸提高
【例4】(2019·海南)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認為是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現包括( )
A. 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機會擔任公職
B. 本地自由民皆可參加公民大會
C. 五百人議事會可行使司法審判權
D. 國家的公職人員均由推薦產生
這兩道高考題,例3和例4的答案都是A,考查古代希臘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具體表現。因此,在高三復習中,我們要將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核心特點及其具體表現,作為重點來進行講解和分析。但是,教材編寫的重點是古代希臘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背景及過程。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進行講解,學生很難對“直接民主”這一歷史概念形成清晰、完整和準確的理解。這需要我們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以“直接民主”為主題展開復習。圍繞“直接民主”這個歷史概念,通過引用史料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認識“直接民主”政治的含義、特點及具體表現;然后輔之以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個歷史概念。
二、考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弊端及局限性
除了重點考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核心特點及其具體表現外,高考的另外一個考查重點是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弊端及局限性,包括:
1.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狹小。
古代希臘雅典城邦實行的“直接民主”政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只能實行于人口不多的城市國家。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行不通。而且,即使是在雅典城邦,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擁有公民權、能夠享有民主政治權力;婦女、奴隸、外邦人都不享有民主權力。因此,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社會基礎非常狹小,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民主政治。如下面一道高考題:
【例5】(2019·浙江)論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學者認為,雅典“無法擴張自己……如果它擴張,其公民就無法集合參加公民大會,但如果不擴張,當強大的君主政體聯合起來,它就會成為受害者。”這說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顯缺陷。下列項中能夠反映這一認識的是( )
A. 城邦制度僅適用于小國寡民
B. 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
C. 公民權建立在對奴隸專政的基礎之上
D.“五百人會議”享有很大的權力
2.“直接民主”在實踐中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古代希臘實行“直接民主”政治的城邦,公民通過公民大會直接決定國家大事,這種決策方式,“事實上鼓勵人們訴諸一時的情緒而不是理性判斷,使他們容易受能言善辯者的蠱惑而不辨真偽;它在程序上也缺少過濾機制和糾錯機制,其決策往往是朝令夕改,造成混亂和錯誤”。因此,“直接民主”的實行,容易導致民主權力的濫用和民主的極端化。如下面兩道高考題:
【例6】(2021·廣東)公元前5世紀中期,敘拉古城邦推行橄欖葉放逐法,投票時使用橄欖葉,投票數沒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頻繁使用。許多公民因擔心被流放而拒絕參與國家管理,由此引發政局混亂。這主要反映了( )
A. 公正性缺失導致城邦瓦解
B. 內部矛盾擴大了社會階層的對立
C. 權力的濫用影響國家穩定
D. 輪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例7】(2017·海南)公元前427年,希臘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達。雅典民情激憤,公民大會迅速作出決議,將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處死,婦女兒童罰作奴隸。第二天,民眾情緒趨于平靜,公民大會撤銷了原決議。據此可知,在古代( )
A. 希臘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權
B. 公民決定雅典城邦重大決策
C. 大邦爭霸阻礙了希臘統一
D. 雅典公民大會有時違背民意
3.“多數人統治原則”忽視少數人的利益,破壞了個人的自由。
古代希臘城邦實行的“直接民主”政治,奉行的是一種“多數人統治原則”,即在公民集體參政的情況下,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公民個體要服從集體。這種原則,雖然維護了集體的利益,但它會導致一種弊端,即少數人的意見可以不予理睬,個人的自由和利益可能會受到集體的約束和壓制。如下面兩道高考題:
【例8】(2013·安徽)伯利克里時代,雅典通過的一項法律規定:“對一切不相信現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見解者,立即治罪。”根據這項規定,有些人遭到陪審法庭的審判。這表明( )
A. 雅典公民權利神圣不可侵犯
B.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論自由
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見解者”
【例9】[2014·全國卷(新課標卷Ⅰ)]古代雅典法律規定:如果公民試圖自殺,必須事先提出申請,以獲得批準;未經允許的自殺被視為犯罪行為。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價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
D. 自殺有違崇尚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
4. 過分強調民主,損害了法律的權威。
古代希臘雅典城邦,在法律審判中實行陪審法庭制度。陪審法庭的法官由抽簽選舉產生;而且法院機構相當大,“一般在201——500人之間,多時達500人以上”。在審判的過程中,陪審法庭實行集體表決方式。這樣一種審判制度,“往往使審判結果不是依法律得出而取決于眾人的心理取向”,不利于使犯罪分子得到嚴懲和無辜者的合法權益得以維護。如下面這道高考題:
【例10】(2021·全國甲卷)古希臘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寫道,雅典某陪審員對他兒子說,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盜竊過公款的溫柔的手”遞給他,并向他鞠躬;經過這么一懇求,他的火氣也就消了,隨即進入法庭。這可以用于說明,在古代雅典( )
A. 司法審判不能體現民意? ?B. 民主政治制度已趨于完善
C. 直接民主無法確保正義 D. 公民法注重調解經濟糾紛
上述高考題,從不同的角度考查了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弊端及局限性。對于這部分知識,教材的敘述比較簡單和抽象,而且很不完整。這幾道高考試題考查的知識內容,明顯超出了教材的范圍。因此,我們需要根據這些高考題考查的方向,閱讀、研究相關的學術成果,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在高三復習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這些高考試題,為學生補充講解相關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深化學生的歷史認識。
綜上,“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既是高考中的一個高頻考點,也是一個難點。在高三復習備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高考試題,明確高考考查的方向和重點。有了明確的方向后,我們才能對教材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突出重點;同時,適當補充、拓展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的認識。這樣一來,既能使我們的復習工作重點突出、脈絡清晰,又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認識高考考查的方向,提升學生答題的準確率。
責任編輯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