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秀,劉穎沙,劉 偉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分院,陜西 楊凌712100)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近年來,隨著政府、百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普遍關注,各級檢測機構、檢測企業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對于檢驗檢測技術人員的數量需求越來越多,質量要求越來越高[1-3]。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是培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人員的搖籃,如何提升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強化技能人才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使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是職業院校教師普遍面對的問題。通過教學過程中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本研究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訓練體系,有效提升了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及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檢測部門是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渠道,要縮小學校培養與就業崗位實際需求的差距,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的零對接,需要了解目標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其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和要求。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檢測項目采用先進的分析儀器,新技術不斷出現,檢測標準不斷更新,行業企業對檢測技術人才的專業能力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專業人才培養要適應行業發展需求,需要對行業企業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根據其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提煉專業核心技能培養所需的知識點、技能點及職業素養要求,轉化為專業人才培養中技能訓練的內容。根據生產實際需求,科學制定技能訓練考核評價標準,縮小學校培養與生產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4]。
技能訓練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含了制度和機制、條件和資源、內容和方法、措施和手段等多個方面,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支持體系,才能保障技能訓練工作的有效實施。具體來講,需要有一套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的項目化技能訓練教材、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及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體系。因此,需要根據專業核心技能培養要求,明確技能訓練內容,提煉知識點和技能點,編寫項目化的技能訓練教材。根據技能訓練目標和內容,針對不同的檢測項目,研究制定技能訓練的考核評價指標、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等,形成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體系,使技能訓練工作各方面要素都良好運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人才技能水平達到預期的目標。
通過調查走訪各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企業、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和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與行業企業專家座談,了解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主要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進而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培養目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主要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依據崗位調研結果,結合農產品(食品)檢驗員技能考核要求,將主要工作崗位所涵蓋的知識技能、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進行歸納后再劃分,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和素質培養的目標,如表2所示[5]。
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培養目標,將技能訓練內容按照基礎操作技能、專項核心技能、職業綜合技能3個層次進行劃分,以便于在技能培養過程中分層次、分階段開展技能訓練,且有利于技能訓練教材的開發[6]。技能訓練內容如表3所示。

表3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訓練內容Tab.3 Training contents of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skil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技能訓練教材的開發則以上述訓練內容為依據,以目標崗位典型檢測項目為載體,開發“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技能培訓教材。根據檢測項目的技能需求整理知識點和技能點,將知識講解、基礎操作訓練、專項核心技能訓練和職業綜合技能訓練內容融入到完成每個檢測項目的具體工作過程中,并將技能大賽考核標準引入教材,使學生學習和訓練有的放矢,并且能體驗與企業檢測真實崗位相一致的完整工作過程。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崗位實際工作的特點,結合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的比賽規則、評分方式和評價標準,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的考核評價中采用“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具體考核目的和考核內容如表4所示。這樣的考評方式使學生既重視基礎操作的規范性、熟練度,又重視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還要注意安全操作、文明操作和良好的實驗習慣,全面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基本檢測操作能力、專業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

表4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Tab.4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skil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對于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賽訓融合”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全國職業院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來源于行業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其技能要求代表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對于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導向作用。以全國技能大賽為引領,結合實際工作崗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以技能大賽競賽項目及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構建“賽訓融合、分層實施”的培訓體系如圖1所示。以技能大賽創設的工作情境為基礎,以競賽要求的系統化職業技能為依據,通過對全國技能大賽相應要素的分析轉化,使專業教學內容與技能比賽項目相融合、訓練機制與競賽機制相融合、訓練場景與競賽場景相融合、訓練標準與大賽評判標準相融合,從而達到“以賽促訓”的目的。將全國技能大賽競賽項目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全面貫穿于專業教學活動和各級各類比賽中,通過專業分層次技能競賽,使學生能得到仿生產性實踐的鍛煉,培養嚴肅認真的職業素養,并能對技能訓練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進一步促進技能培訓水平的提升,實現“以訓強技”的目的[7-10]。

圖1 “賽訓融合”的專業技能培養模式Fig.1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mode of“competition training integration”
5.2.1 理實融合,示范操作
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指導教師盡量采用理實融合的方式,針對某一訓練項目,對必要的知識點結合其實際應用進行講解,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檢測原理和過程,有利于掌控操作過程中的關鍵點。要規范演示操作要領與步驟,讓學生跟著練習。使學生能在理實一體的訓練環境中邊學邊練,盡快掌握。
5.2.2 重點輔導,以點帶面
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對重點操作步驟和學生容易出錯的步驟進行重點輔導,使學生盡快克服難點,掌握要領。對操作技能掌握較快的學生和掌握比較慢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以達到“抓兩頭,促中間”的教學效果。
5.2.3 及時講評,總結提高
對于學生在操作中出現頻率較高、較為普遍的錯誤,教師要及時講評,引導學生總結操作要領,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要鼓勵學生積極討論,促進思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5.2.4 角色扮演,講練結合
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安排學生輪流扮演指導教師角色和評價員角色,教師或其他學生扮演學習者的角色。學生扮演指導教師角色時,需要邊講邊做,講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操作要點等。扮演評價員角色時,需要及時糾正操作者的錯誤,補充遺漏的環節。通過講練結合的角色扮演,強化學生對實驗步驟的理解,把握關鍵操作,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5.2.5 糾錯訓練,規范操作
通過視頻糾錯和觀摩糾錯的方式,強化學生的規范操作意識。視頻糾錯訓練,即學生利用手機將自己的操作過程以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操作完成后及時觀看,找出存在的不當操作和不規范操作,促進學生加深印象,及時糾正。觀摩糾錯訓練,以小組為單位,一位組員操作,其他組員根據項目考核評分細則,詳細記錄其操作過程中的優點及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評分、分析討論。促進學生吸納別人的優點,克服自身和別人出現的錯誤和不足,進一步理解實驗過程和操作要領,建立規范操作意識和促進技能水平提升。
5.2.6 分級競賽,以賽促訓
技能訓練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根據訓練層次和水平,分階段進行分級比賽,嚴格按照技能大賽競賽規則和要求評比打分,競賽成績引入課程考核中,賽后教師、學生交流研討,提出問題及改進措施。對優秀學生予以適當獎勵,并推薦到更高級別的比賽。通過競賽,促進學生加強練習,提升技能水平,并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培養嚴謹認真、規范操作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現職業綜合技能的培養。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人才的培養,應以其典型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和工作過程為導向,厘清質檢人才技能培養的目標要求,明確專業技能訓練的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采取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的培訓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措施,從而構建起一套完備的質檢人才技能培訓體系,以強化學生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有效培養適應型、復合型、創新型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技術人才,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對質檢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