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敏
廣東華地自然空間規劃研究有限公司(529500)
《2021年陽江市江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規劃》是對2021年陽江市江城區行政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結構、布局、時機和方式進行的科學合理安排。
根據2008-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的供應情況,采用指數平滑法,對2008-2021年江城區國有建設用地變量的歷史變化的統計數據進行了校正和平滑處理,以不同的權重分析國有建設用地的演變趨勢,預測2021年國有建設用地需求。
采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分別設置平滑系數α介于0~1之間(即相應取阻尼系數),預測值見表1。

表1 陽江市江城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預測值表(單位:公頃)
根據標準誤差最小原則,應選擇阻尼系數為0.5,即平滑系數為0.5。該組預測數據,即陽江市江城區城區202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預測的需求量為245.11 公頃(如圖1所示)。

圖1 陽江市江城區城區2008至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總量指標平滑預測圖
陽江市江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021年有22.5140 公頃商業用地(商業用地占全年供應量的7.28%)、211.6749 公頃工礦儲存用地(占全年供應總量的68.45%)、12.8305 公頃住宅用地(占全年供應總量的4.15%,其中一般商品房用地12.8305 公頃,占住宅用地供應面積的100%)、30.6454 公頃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務為用地(占全年供應總量的9.91%)、31.5800 公頃運輸用地(占全年供應總量的10.21%),不包括水域、水利設施的土地或專用土地[1]。
完善土地供給結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支持高科技產業、文化產業、物流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落后低效行業逐步退出,不再供應土地,制約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發展。
盡量減少大量的土地供應,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安排基礎設施用地,確保交通設施和公共設施用地能夠得到滿足,建立一個優越的城市環境,研究先提供基礎設施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實施。
在與城市整體發展不協調的地區調整改造的基礎上,優先供應土地用于建設市政道路、綠地、生活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提高城市質量,改善城市整體環境。
建設用地規劃將優先考慮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社會經濟效益好的工業企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并列入縣重點建設項目。對價格比較便宜的商品房、小高層、小面積經濟適用房要增加土地供應,減少對規模大的商業設施和高檔商品房用地供應。積極指導工業園區、建成區、城鎮人口、社區居住區的產業項目。工業建成區應綜合規劃基礎設施,按功能區設置集中的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土地結構規劃,利用好每一寸土地[2]。
近年來,全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經濟發展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由于陽江市行政部門變動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在空間布局和供給總量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目前陽江市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很多都是基于幾年前的土地統計數據,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土地類型等都發生了變化,但由于管理技術和財政狀況的限制,沒有進行變更調查,導致地籍數據的準確性、連續性和系統性較差。因此,對于陽江市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設、招商引資等城市發展過程中,經常會疏于對紅線土地的保護,一味地強調經濟的發展,造成大量紅線土地被占用。因此,對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進行調整和完善,調整土地結構和布局的總體規劃,可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需求。
商業、旅游、娛樂、商品房、工業用地項目實行招標、拍賣、掛牌。一級土地開發實行統一規劃、綜合實施、逐步分期投放市場的原則。商業用地利用將引導市場實體合理參與市場競爭[3]。
陽江市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工作的實施成果,可為制訂新的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這個過程注重其科學性和宏觀性,體現其現實性和對未來土地規劃的合理性,確保規劃的靈活性,實現不同規劃的適當整合,為土地規劃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