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逐漸覆蓋東南亞、東北亞、北美、歐洲、非洲等全球大部分區域的中國網文,正在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據《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增速為145%,海外市場規模達11.3億元;用戶規模增速160.4%,達8316.1萬人。預計在2021年,市場規模仍將翻倍增長。
其中,一些熱門題材不僅在國內經久不衰,還讓許多外國人看得如癡如醉。比如《Her Bossy Yet Naive CEO》(中文原名《溺愛鮮妻:隱婚老公放肆寵》)、《Full Marks Hidden Marriage:Pick Up a Son, Get a Free Husband》(中文原名《隱婚100分:惹火嬌妻嫁一送一》)等女頻霸總文;《A Dish Best Served Cold》(中文原名《一世豪婿》)、《Billionaire God of war》(中文原名《豪門戰神》)等男頻贅婿文……
閱文集團、騰訊影業CEO程武認為,正如全世界觀眾通過好萊塢大片認識紐約的繁華、通過韓劇感受首爾的潮流,“網絡文學通過豐富的題材和強烈的互動屬性,讓海外讀者也認識到中國的文化根基、發展速度和特殊的人文風貌?!?/p>
當然,從上述出海網文的譯名就能看出,為了輔助海外讀者認識并理解來自中國的故事,這些作品的英文篇名直接將全文主線的重點標注了出來,這使得那些對中國文化內涵并不具備多少認知的海外讀者,也能輕松理解這些故事到底在講些什么。
這也是題材帶來的先天優勢??偛梦暮唾樞鑫牡墓适聝群?,一個是霸總的愛情故事,一個是贅婿的奮斗經歷,即使是中文直譯,也不用過多擔心外國人能否理解。
畢竟,即使將某些極具文化歷史意蘊的霸總名稱,譯為爛大街的外國名Jack,也不影響海外讀者體會同處現代社會,其與女主角分分合合的愛恨糾葛,脫離中國的文化氛圍,讀者也能看懂。在這種情況下,人物的個人魅力與故事的起承轉合才是支撐讀者持續追更的深層因素。
若是牽扯到玄幻、魔幻等更受海外追捧的題材時,區別于《權利的游戲》《哈利波特》等海外本土作品,中國文化賦予了中國玄幻題材網文更加奇特與龐大的世界觀,這使其文本和故事更具魅力。但中國獨特文化場景下自然衍生的太極八卦、陰陽五行等文化名詞,外國人只有在理解了中國文化的基礎上,才能讀懂它所指代的具體含義,也才知道是什么在吸引自己閱讀下去。
以《Coiling Dragon》(中文原名《盤龍》)、《Fights Break Sphere》(中文原名《斗破蒼穹》)等男頻玄幻文為例,可以看出都是簡單粗暴的直譯——“繞成螺旋的龍”以及“打架打破了天”。將英文篇名翻譯轉換回來,原作“神格”一下子就降了調。
對此,據起點國際的海外譯者CKtalon所說,他們在翻譯時會隨時整理小說中的專有名詞,并由此建立了一個詞匯庫,“通過網文翻譯,中國的道教、仙界、武俠術語有了自己的英文‘詞典?!辈贿^,作為一個普通讀者,誰看小說消遣時會拿著一本字典時刻翻看相關名詞解釋?
不難看出,在網文出海已成行業共識的情況下,翻譯才是快速彌合海內外文化差異的關鍵,而這也將最終決定國內網文企業能否靠出海作品俘獲更多海外讀者,從而獲得更大的海外市場份額。

海外讀者除作品情節外,最看重翻譯質量(圖源:智研咨詢)
如果稍加觀察,翻譯問題可以說貫穿著網文出海行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在網文出海最早的1.0時代,國內的原創內容主要靠部分少數群體(海外網絡文學愛好者)為愛發電,他們將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無償翻譯后,再將其投放到海外的網文閱讀平臺上,但總體量少且頻率低,還談不上有多大的影響力。
到了2.0時代,閱文、掌閱等網文企業親自下場,他們組織專業翻譯人員或機構進行翻譯,批量對外輸出網文作品。

出海平臺數量增長,市場持續加熱
單純依靠人工翻譯,人工成本高企和翻譯效率低下的問題,在短時間卻很難得到有效解決。推文科技CEO童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比普通小說15萬到20萬字的體量,一些網文小說非常長,短的都有300萬字,長的直奔800萬字、1000萬字,若按照平均兩三百萬字計算,單是翻譯成本就有60萬到80萬元,還不包括審校、管理等費用。”
在這一時期,出海作品受限于高成本和低效率,依然沒能激起太大的水花。因此,網文出海來到了人工智能翻譯大顯身手的3.0時代,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降本增效。不過AI雖然提高了效率,卻仍不能借其技術“量產”被外國市場認可的出海作品。
更重要的是,AI翻譯雖然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實現語言的遷移,但始終不能完美消除東西方文化中的差異。這些網文企業開始意識到,語言的隔閡始終是桎梏網文實現規?;敵龅淖畲笸袋c。既然如此,它們順勢開啟了本土原創的4.0時代,由當地人來創作相關作品。
內容出海自然而然轉變為了生態出海。即從在自有平臺上輸出國內頭部作品的海外版,變成搭建“創作—運營—消費”全鏈條的原創網絡文學生態后,吸引海外創作者生產作品并從中獲益,以向海外輸出網文產業生態。
總體而言,由國內廠商在海外創建的網文生態還處于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能否解決困擾網文出海行業多年的翻譯問題,需要在未來確認。
從前文來看,網文出海一直都是一條布滿荊棘的發展之路,那為什么國內網文企業還要爭相布局海外市場?
這就要將視線轉回這些出海企業的基本盤國內市場了。
國內網文行業從內容的野蠻生長,到移動閱讀基地時代,再到閱文收購盛大文學、掌閱崛起、新媒體網文興起,最后到現在的騰訊、字節、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涉足……經過二十多年的廝殺,處于紅海競爭狀態的國內網文市場,早已觸碰到了行業天花板。
即使是在2017年于中國香港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閱文集團,訂閱收入增長的放緩和IP市場的冷卻,也給這位行業龍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在“2021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期間公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億,占網民整體的46.5%。綜合近年數據可以發現,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增速放緩。
雖然近年來,免費閱讀應用數量和內容質量的顯著提高,有效提升了用戶黏性,提升了網絡文學的用戶滲透率。但2020年新增用戶主要來自免費閱讀的帶動,免費閱讀用戶規模同比增長22%,致使付費閱讀用戶規模同步減少。
這讓網文企業倍感無奈。盡管按照縱橫文學高級副總裁許斌的說法,“隨著各鏈條的一一打通,現在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品已經形成了影視、游戲、動漫、有聲等多種改編的集群式互動?!?/p>
也就是說,變現模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但現實情況是,訂閱付費依舊是網絡文學盈利的主要模式,2020年訂閱付費營收占比為74.1%。
以上種種無不在說明,經過20余年高速發展,網絡文學已進入平穩發展期,外部遭遇音視頻等其他網絡文化產品的沖擊,內部面臨類型固化、精品率不高等問題,網絡文學需要找到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徑。
疫情的沖擊無疑引燃了全球泛娛樂應用的新一輪爆發增長,網文出海行業作為泛娛樂出海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剛好趕上了這個新機遇與新挑戰并發的關鍵時刻。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即使盤踞著Google Books、Apple Books、Kobo等跨國巨頭,但來自中國這樣極具“異域風情”的文學產品,天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這一點從《鬼吹燈》《全職高手》等作品,一經出海就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饋就能看出來,好的作品總能輕易撬開用戶的心門。
或許執著于出海的網文企業心知肚明,這是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拿到收益的長投項目,但它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