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富
在股票市場中,沒有任何一種交易方法是完美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優缺點,而且優點與缺點之間相互制衡。
經驗豐富者可以自己制定出一套選股交易方法。常見手段是對大量個股的階段走勢進行歸納總結,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然后加以各種條件限制,縮小選擇范圍,取其精華進行交易。
這種選股交易方法,成功率能達到80%以上嗎?理論上可行,但在實踐中往往行不通!自然界每一種事物都存在內在平衡,優劣旗鼓相當時才能維持平衡,只有極少一部分人能冒尖。如果被相當多的人掌握打破自然平衡的方法,原來的平衡就會失效,出現迭代更新。
迭代更新極少從內部被打破,內部只能無限接近天花板狀態。股票市場中,如果有一種特別賺錢的方法,它的誕生基于兩種情況:一是作為場內者某極少數人研發達到無限接近天花頂而斬獲。另外一種就是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新元素加入打破平衡,出現更新迭代而產生新的暴利交易方法。
比如科技發展誕生了高頻交易,算法交易是其中的典型。算法交易是利用電腦軟件優勢高頻掃描個股賣一和買一價格,如有個股賣一與買一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價差則被認定為有利可圖,高頻程序就會利用自己毫秒極速優勢將一些以低于買一價拋出的籌碼搶走,然后再將接到的這筆籌碼以買一價賣給買一掛單,每日完成上萬筆交易就能產生可觀利潤。這種方法早期被機構大量使用前成功率超90%。
任何一種交易方法在某方面有極大優勢時,往往會有之對應的劣勢來維持平衡。而且這不是一優勢對一劣勢,而是一優勢對兩種劣勢,這兩種劣勢往往缺點相當,能解決其中一個也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當你發現某種方法有著極大優勢而沒看到劣勢時,那是你的研究和實踐深度不夠。
以打板買漲停為例,每日能封漲停收市品種,次日大機率會出現高開或沖高,這就給上一日打板買者快速獲利機會。這種方式的最大優點就是封板品種次日具有高勝率盈利兌現機會。
高確定性是交易者對一種交易方法追求的終極目標。漲停收盤是質量好的品種次日大機率高開或沖高這種確定性,是一個極大優點。然而,市場也給這些特殊個股出了兩個難題。
第一,漲停質量好,穩穩封死漲停收盤的個股盤中很難買到;第二,買入漲停個股盤中炸板收市不能封板當天就虧。
買入后到收盤,日內也是有持股時間的。持股期間所買個股可能會出現漲停板被砸開,股價下跌封不回去,這樣的個股占比30%-40%。封不起收盤當天就出現賬面虧損,次日大機率低開低走,損失進一步擴大。所以,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擁有極大某種優勢的同時又可以輕松實現操作的。
調整策略可以盡享最大優勢、避免最嚴重的劣勢嗎?不能!
我們就漲停板選股曾經設計出另一套“尾盤買,次日出”選股交易方案,但實踐起來行不通。避免盤中買入持股到收市期間出現炸板帶來的風險,理論上減少盤中的持股時間就能降低這種風險。那么尾盤去買漲停股行不行?答案是行不通。第一,尾盤拉升封漲停的個股數量少,即可操作目標少;第二,尾盤拉升封漲停個股即使牢牢封死收盤,次日沖高機率也明顯下降,降低了次日賺錢高確定性和盈利幅度。
通過策略調整去避免其中一個風險時,另一端馬上就會產生新問題來阻止你成功。這就是自然界的內在相互制衡。其實每一種方法都如此,研究達到一定的深度就能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