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瑞昌
這段時間,“雙減”已經成為熱詞,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
“雙減”,是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方面是學生作業負擔仍然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曾經這樣描述和分析當下的教育狀況。
202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正式出臺。
事實上,今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已經審議通過上述文件。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對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
“雙減”文件確立的工作目標明確而又具體:“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也許你已經感覺到了,新學期開始,學校的作業布置明顯改變:“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被描述為“5+2”模式的課后服務廣泛開展,學校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時開展課后服務,有效實施各種課后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
變化最大的可能還數校外培訓,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的校外學科類培訓被統一叫停,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學科類校外培訓迅速降溫。
還有一些政策要求也許在你視域之外,但影響巨大: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
另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也會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各種名義變相組織考試;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將考試結果在各類家長群傳播;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考防止偏題、怪題、超標難題,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雙減”,影響著每一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這一項改革,你我都是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