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能武張 春
(1.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在持續的降雨入滲作用下,非飽和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也在不斷變化。雨水入滲至土體后,土體內部含水率增加,有效重度降低,從而導致邊坡發生失穩的概率增大。本研究針對某露天礦山采礦工業場地邊坡失穩問題,對其失穩機理進行探索,從而提出合適的應對方案[1-5]。
本次滑坡的地點為采場西側邊坡(圖1),由于降雨入滲影響,邊坡不同高度處出現多條拉張裂縫,長度不一,且處于發展中;滑坡后緣裂縫位于+1 125 m標高處(圖2),距坡頂線最大水平距離約為8 m,滑坡前緣位于二級平臺處;三級平臺截水溝出現拉裂縫,邊坡坡面上素噴混凝土已呈現不等程度的裂縫,局部已經貫穿,平臺拉裂縫分布較明顯;二級平臺已經出現一定程度下沉,局部已出現拉溝,坡面上已出現剪切裂縫,破壞嚴重;滑體的最大高差約為20 m。邊坡巖性主要為角閃石、黑云母—角閃石和白云母片麻巖。膠結裂隙按充填類型分為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方解石、石英和石膏方解石。在天然裂縫中,以壁光滑的平坦裂縫為主,多為黏土或方解石填充,斷層和斷層帶通常出現在巖體中,巖石在構造上被破碎,變得更加黏土質,強度顯著降低,并且具有更強烈的裂縫,帶有黏土填充和明顯的運動痕跡。巖石的強度從低到中不等,平均強度為29~38 MPa,巖體質量指標總體較差。


由于雨水入滲至風化巖內部,邊坡內巖體受到雨水的不斷侵蝕,風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土體強度參數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降雨時邊坡表層風化巖由非飽和狀態轉變轉變為暫態飽和狀態,飽水后風化巖強度參數、有效重度進一步降低,同時巖體受到滲流壓力等影響,其表層巖體易出現沖刷破壞以及淺層滑坡現象,層層剝落向后緣不斷延伸。通過現場踏勘發現,頂部1 215 m平臺分布多條裂縫,裂縫走向長度最長約為22 m,1 215 m平臺因雨水作用導致單臺階發生破壞,即由第二級(1 205~1 215 m)邊坡先局部坍塌破壞,導致坡腳處應力場失衡,第三級平臺(1 215~1 225 m)在第二級邊坡帶動下發生牽引式滑坡。破壞過程見圖3,先由滑面1導致滑面2,最終出現滑面3。

針對本次滑坡區域,選取1—1剖面模型進行反演計算分析。根據《建筑邊坡技術規范》(GB 50330—2013),因邊坡裂縫目前只是開裂,沒有發生坍塌破壞,即處于不穩定與欠穩定狀態之間,綜合考慮,本次反演設定安全系數為1。根據資料,黏聚力暫定為18 kPa,重度為20 kN/m3。通過不停的進行試算,使安全系數接近1時,從而反演確定其內摩擦角。穩定性反演計算結果見圖4,此時內摩擦角為22°。此次反演計算的強度參數將為邊坡治理提供基礎性數據。

邊坡目前處于欠穩定狀態,需要進行治理。此類型邊坡一般通過加固和削坡的方式進行處理。削坡方案的優點是費用低,缺點是需要尋找剝離物料堆排場地,且剝離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大。加固措施可以克服削坡的缺點,但是費用較高。根據礦山環境及條件,削坡產生的剝離物料可以較便利地進行處理,所以,選擇削坡方案較合適。
削坡方案以削坡減載+客土噴播+截排水措施為主,單臺階進行1∶1.5放坡設計,平臺寬度為2或3.5 m,詳見圖5,坡面設置排水溝等。

針對削坡處理后的邊坡剖面,結合反演參數,采用Bishop法計算邊坡在荷載組合為自重+地下水+地震力情況下的穩定性,得到最小安全系數為1.118,滿足安全許可要求。
(1)邊坡滑坡機理為1 215 m平臺因雨水作用導致單臺階發生破壞,引發坡腳處應力場失衡,從而上級平臺在下級失衡平臺的帶動下發生牽引式滑坡。
(2)削坡減載+客土噴播+截排水措施為主的治理方案較適合本礦山的邊坡治理工作,能夠達到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