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生
(安徽省廬江龍橋礦業有限公司)
龍橋礦業有限公司磁鐵礦石儲量約1億t,伴生銅90 144 t、硫278.6萬t,屬地下開采礦山。選礦采用三段一閉路破碎、階段磨選流程,選別作業采用先磁后浮、銅硫分離流程,一期建設規模100萬t/a,經2次擴產改造,目前選廠能力達300萬t/a,主要產品為鐵精礦、硫精礦和銅精礦。
隨著采出礦石品位下降、嵌布粒度變細,導致細粒尾礦產率增大,給細粒尾礦處置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開展了磨前預選工藝研究及改造。
礦石的礦物組成相對簡單,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鐵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

?
從表1可見,礦石鐵品位為37.35%、銅品位0.11%、硫品位3.55%,均具有回收價值。
從表2可見,礦石中的鐵主要為磁鐵礦之鐵,其他鐵含量均不高。
現場碎礦產品粒級為12~0 mm,礦石經過兩段磨礦、三段磁選可獲得鐵品位65%以上的鐵精礦。磨前預選改造前磨礦、磁選工藝流程見圖1。

為了解決礦石性質變化帶來的問題,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公司于2020年對原工藝流程進行了改造——增加了磨前預選工藝。該工藝可實現提前拋廢,減少入磨量,提高入磨品位,降低礦石單位能耗和選礦成本[1-8]。新系統在礦石進入球磨前增加預選磁選機、精礦篩、尾礦篩等設備。預選精礦篩分的細粒級直接進入分級流程、粗粒級進入磨機;預選尾礦篩分的細粒級直接進入目前的細粒尾礦系統,粗粒級作為建筑用材銷售。改造后的工藝流程見圖2,磨前預選工藝數質量流程見圖3。
生產考察表明:①原礦進行磨前預選將拋出產率為11.50%的尾礦,廢石不入磨將節約磨礦成本;②通過預先拋尾,進入磁選系統的物料全鐵品位由35.14%提升至38.58%,提高了3.44個百分點;③廢石的提前拋出,使磨礦、磁選系統的處理能力有了富余,為選礦廠擴能創造了條件;④產率為7.29%的建材砂的產出,減少了細粒尾礦的量,減輕了細粒尾礦處理系統的壓力,每年可產出約20萬t的建材砂,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磨前預選工藝改造總投資2 017萬元。
(1)節約磨選及尾礦處理成本。通過減少廢石入磨、減少細粒尾礦處理量,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約800萬元。
(2)新增建材砂產生的經濟效益。新增建材砂每年純利潤950萬元。
因此,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15 a。
(1)龍橋礦業為了解決因礦石性質變化帶來的生產問題,在試驗研究基礎上現場增設了磨前預選工藝,該工藝將拋出產率為11.50%的尾礦;使進入磁選系統的物料全鐵品位由35.14%提升至38.58%;磨礦、磁選系統處理能力的富余為選礦廠擴能創造了條件;產率為7.29%的建材砂的產出不僅有了新的產品及利潤增長點,而且減少了細粒尾礦量,減輕了細粒尾礦處理系統的壓力。
(2)磨前預選工藝改造總投資2 017萬元,每年可節約磨選及尾礦處理成本約800萬元,每年新增建材砂純利潤950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僅1.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