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士強
(安徽省馬鞍山市重點工程建設處)
馬鞍山市因鋼設市,寧蕪線、向山礦區2條鐵路線呈東西、南北2個走向,橫穿整個城市。2019年,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寶武對馬鋼集團實施聯合重組,為馬鞍山市高質量快速發展和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帶來了新的契機。馬鞍山市城區內特有的“城內跑火車”現象,已嚴重制約了城市東擴南進的進程,寧蕪線湖北路紅旗橋道口改造已迫在眉睫[1-5]。
寧蕪線湖北路紅旗道口平改立工程位于城市西部,改造范圍西起天門大道,東至紅旗路,下穿寧蕪鐵路,長639.5 m,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是40 km/h,路面為瀝青混凝土,總投資約為2.4億元。該項目分2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先對紅旗橋道口實施封閉,進行拓寬改造,原位置新建4孔框架箱涵,下穿鐵路,將車輛、行人與列車進行徹底分離,形成地面交通與列車立體運行,在箱涵西北角新建一個排水的泵站。第二階段是建設鐵路兩側引道。計劃12個月完成。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深基坑開挖、箱涵頂進對鐵路運行及道路兩側居民樓的影響是安全風險管控重點,通過精心編制施工組織方案,深化專項施工方案等手段,安全有序建成該項目,徹底解決困擾沿線60多年的道口“險”“堵”“噪”等突出問題。
寧蕪路線與湖北路段紅旗橋道口建于1958年,寬度僅9 m,是寶武馬鋼每天各廠礦人、材、機重要通道之一,且重載車輛較多。據統計,改造工程沿線周邊有眾多居民區和商戶、企業,寧蕪線平均15 min一趟列車,道口堵車現象嚴重,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刻,車流與人流被堵成一條條長龍,相互搶道現象非常嚴重。為消除鐵路道口的交通安全隱患,解決“卡脖子”工程,道口改造勢在必行。
馬鞍山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城區內水域溝壑較多,地下水豐富,水域總面積約為360 km2。由于該地段毗領雨山湖,地質情況復雜,地下各類管線眾多且年久失修,錯綜交疊,工業與居民區交錯分布。擬改造項目開挖的深基坑,上口最近處離居民樓不到2 m,存在居民樓失穩的重大安全風險。
該基坑深7.8 m,開挖過程中,易導致地下水失衡、土方坍塌、鐵路路基失穩、居民樓不均勻沉降、甚至倒塌等重大安全風險。箱涵頂進后,進入第二價段施工,引道施工單位進場,道口與引道同步推進,因場地狹小且為帶狀,存在道口施工單位人員、機械無序經過引道施工區域的安全隱患問題。
本項目在組織實施過程中,為了保障周邊居民正常出行、企業運轉、鐵路正常運行,施工交通組織安全風險凸顯。在實際施工中,施工車輛與社會車輛的相互干擾,臨時便道的日常維護,冰雪天氣的車輛行駛,交通安全標志標識殘缺等安全風險問題尤為突出。
在項目建設的實踐中,施工組織設計僅僅是施工企業投標文件中的一種形式,普遍缺乏實質性、有針對性的內容。進入施工階段,施工組織設計往往起不到指導性作用,與現場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因此,在項目實施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況,邊施工邊出方案,甚至取決于施工企業的施工技術、施工人員的素質等,非常不利于工程施工有效的開展和推進。
工程在推進安全文明工地創建過程中,保障了工程的健康穩定發展,但仍普遍存在重部署、輕落實的現象。由于寧蕪線紅旗路道口平改立工程涉及鐵路、交通多個行業部門,安全專業規范、風險識別與分析、風險評估標準不一致,不同的專業分包、勞務分包隊伍的安全教育、崗前培訓是否到位成為施工中重點安全風險之一。
基坑是項目施工重大危險源。在寧蕪線湖北路紅旗道口工程施工中,為了提高深基坑安全系數,結合該地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項目的重點、難點問題制定預案措施,通過專家論證。經過優化深基坑專項施工方案,支護技術為基坑外側采用一排?70 cm水泥深層攪拌止水樁,內側為雙排DN1400支護樁,樁長約為22 m,確保了臨邊居民樓及住戶的人身安全。基坑樁基施工過程中,臨邊的居民小區出入口正對施工現場,居民出入必須經過施工區域,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經過細化專項施工方案,封閉原出入口,破除了該小區東側圍墻,新建一個出入口連通紅旗路,徹底隔開生活區和施工區,保障了工程安全推進。四孔箱涵頂進階段,根據與上海鐵路局緊密協調的結果,深化專項施工方案,每孔每次頂進前用24 m長鋼梁加固鐵軌,并申請火車慢行,火車通過施工區域時,箱涵頂進暫停施工。同時,春運及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停工。
加強跟蹤監測,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管控和處置。寧蕪線湖北路紅旗道口工程距離居民樓最近處不到2 m,基坑穩定與否,涉及周邊建筑及相關人員安全。通過委托有資質的專業監測機構進行施工段沿線建筑物的監測,對潛在風險進行預判,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現以項目沿線某工廠A幢、居民樓B幢及鄰近基坑居民樓共布有3個水準基點,編號分別為BM2、BM3、BM4,通視情況良好,無外界干擾,使用便捷,距離觀測的樓房50~60 m。沿線某工廠A棟及B棟居民樓共布置12個沉降觀測點,某居民花園2#~5#住宅樓共布置24個觀測點。
2020年4月——2021年1月共 計 開展了17次觀測(表1),以其中第11、12次部分觀測點的觀測數據為例,在相鄰基坑施工尚未發現對主樓結構原有整體安全產生明顯影響,可滿足正常使用條件下安全要求。

?
該項目開工前,積極協調寶武馬鋼集團、上海鐵路局、南京地鐵辦、沿線商戶等,加強前期調研、走訪,匯總分析調查數據,與交警、公交、市政等部門加強聯系,制定有效的施工交通組織方案,動態管控,及時調整完善、補缺補差,有效規避安全風險。為了便于鐵路東西兩側居民安全便捷出行,組織施工單位在鐵路道口封閉前,沿鐵路西側安全距離外新鋪設一條人行便道,連通馬鞍山火車站原先架設的既有人行天橋,解決了居民長距離繞行問題。
制定完善的安全風險防范機制,減少工程在施工中對沿線房屋設施、地下管線的影響。嚴格控制設計變更,加強施工中安全、進度、質量、投資控制,全過程監控樁基施工、基坑土方開挖、擋墻防滲防腐、箱涵頂進等重點部位。建立地下管網檔案,并形成分類分專業數據庫,確保地下管線標識清楚,定位準確,以便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能全盤掌握地下管網實際布置情況,減少對地下管網造成不必要的損壞,確保工程安全生產和市民生活的祥和。
城市道路施工中通常難以全封閉作業,既要保障施工人員和市民出行安全,還要保證周邊建(構)筑物安全。現場交叉施工和挖掘機、碾壓設備等各類作業機械眾多。開工前,制定了安全隱患的登記、評估、整改、驗收等程序,組織研判重大危險源特征,進行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制定安全應急演練預案。紅旗橋道口改造項目根據演練預案成立了應急組織機構,配備了枕木、麻包、道渣等應急材料,結合項目特點和季節變化,組織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汛期鐵路軌道防坍塌事故等應急演練,有效提高安全風險意識和安全應對能力。
工程建設中,為預防各方責任主體思想松懈,產生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規定,加強行業監管考核,提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堅持開展誠信建設工作。根據完善的行業標準和規則,加強對工程項目各參建責任主體的約束力度。將各參建單位如設計單位、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第三方服務等單位納入到跟蹤考核體系中來,對照合同執行情況,實行綜合考核評分,加大處罰力度。建立行業信用分誠信系統,對不達標的記錄在案,限制其參與項目建設,形成優勝劣汰、良性循環的市場機制,確保工程安全平穩建設,順利實現總體目標。
針對寧蕪線湖北路紅旗道口施工階段的安全管控過程,通過數據收集,對風險進行分析、辨識、評估,研判安全風險等級、類別,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制定相應的防范應對措施。通過工程建設管理實踐,提高安全風險管控水平,平穩可控推動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