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在新時期背景下,政府逐漸重視起生態環境的保護,并加大了清潔能源的開采力度,風力發電成為了當前逐漸普及的主要發電方式之一,海上風力發電與陸地風力發電相比,具備了風向穩定、節約土地資源等優勢,近年來成為重點開發項目。本文主要對海上風電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為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出策略。
關鍵詞: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技術創新
引言:
近年來隨著能源開采力度的不斷增大,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也在逐漸擴大,為了給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加大對新型能源的開采力度,對發電技術進行創新與完善。沿海地區分布著我國重要的通商口岸,人口通常較為密集,用電量需求較高,而海上風力發電具備較高的生態效益,在陸地風力發電行業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加大海上風電技術的創新,能夠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海上風電的現狀
我國海岸線整體較長,為進行海上風力發電提供了基礎,我國近海風資源儲備量相當豐富,達到了7.5億kW,其中近海100m高度、5~25m水深的可開采資源量為1.9億kW,25~50m水深可開采資源量為3.2億kW,總量達到了陸地可開采資源的3倍。我國海上風電的建設時間相對較短,并且海上風電資源開采具有較高的難度,建設海上風電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當前我國海上風力發電技術還需要完善。
近年來我國政府借助我國近海豐富的風電資源,加快了海上風電的開采步伐,海上風電機的安裝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風電裝機的總容量和逐年擴大,取得了可觀的成績。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與創新,投入到海上風電機建設中的資金也在逐年減少,然而與陸地風電機組價格進行對比依據相對較高,其中價格明顯偏高的設備主要為電氣設備和海上升壓設備[1]。
此外我國關于海上風電的管理制度也在逐漸完善,相繼頒發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經濟“十三五”規劃》等管理制度,逐步加強了海上風電建設的制度化管理,當前已經形成理論較為完善的勘測設計、設施建設體系,海上風電項目的施工團隊也在逐漸趨于完善。
近年來我國正在大力建設近海風電場,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在全球海上風電場建設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并且在海上風電建設、運輸等方面逐漸形成規模化布局。當前我國海上風電建設主要集中在近海淺海地區,未來勢必朝著深海方向發展。
二、當前海上風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風電機設備價格過高
海上風力發電面臨的環境相對復雜,因此與風力發電環境相對比,需要考慮的環境因素也相對較多,在建設海上風電機組時,需要兼顧抗臺風、冰凍等功能,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技術的研發還不夠完善,缺乏能夠滿足不同發電需求的多樣化設備,而從國外進行設備進口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其中海上風電設備的金額要遠高于陸地設備價格。由于海上環境的復雜性,對海上發電設備的質量要求也相對較高,只有設備質量滿足不同環境下的發電需求,才能保證持續平穩的發電。
(二)海上風電施工成本高
海上復雜的環境為分電機組的建設施工帶來了困難,需要施工單位在技術上進行創新,抵抗海水對設備的腐蝕,并且要求風電機組具有抵抗強風的能力,因此需要施工人員具備較為豐富的施工經驗。此外海上風電機組的施工需要大型船機的支援,然而當前我國能夠應用到海上風電機組施工中的大型船機十分有限,為海生風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了阻礙。
同時海上風電機組的建設難度受到位置的影響,在距離海岸較遠的位置施工具有較高的難度,此外海水深度也會對施工環境產生影響,加大施工環境的復雜程度,提高建設成本。在相對復雜的環境中設置風電機組會為后期設備的維護帶來困難,導致維修成本的上升[2]。
(三)缺乏完整產業鏈
當前海上風電建設涉及部門較為復雜,導致審批流程較多,相關手續辦理程序繁瑣,此外各級地方政府之間在海洋規劃上存在差異,部門之間缺少溝通,都導致海上風電建設受到阻礙。與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建設需要考慮到更加復雜的環境因素,對于設備的要求也相對較高,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產業鏈,設備制造技術相對較為落后,導致在產業鏈建設的過程中暴露了許多問題。
三、提升海上風電經濟效益的措施
(一)加強技術的研發
當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依舊不夠完善,對比發達國家存在欠缺,急需加強技術的研發,對此政府應該加強對技術研發的重視,首先政府需要加大相關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強高校的專業學科建設,為技術的開發提供人才支持。其次政府應該倡導各方之間的配合,通過加強海上風電建設單位與科研機構和高校之間的合作,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進行改良和創新。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海上風電的各方效益,降低海上風電機組建設與后期維護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
在信息化時代下,海上風電管理可以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當前BIM技術在施工中逐漸得到了普及,運用BIM技術對施工全程進行監管,能夠提升施工的規范性,避免出現返工。
(二)建設大容量風電機
當前我國海上風電采用的發電機容量對比歐洲國家相對較小,大容量風電機的維護成本低于小容量風電機,提升大容量風電機組在海上風電中的普及,能夠有效降低設備的成本消耗,并且符合當前海洋資源開發的整體發展趨勢。只有不斷縮小海上風電與陸地風電成本之間的差距,才能充分體現出海上風電的優勢。此外當前海上風電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激烈,需要企業加強施工技術的創新與提高,才能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3]。
(三)協調海上風電發展機制
政府應該重視起管理制度的統一,為地方海上風電建設制定統一管理規劃,提高產業鏈建設的科學性、規范性,在技術研發上給予支持。針對當地風電產業發展搶礦,政府應該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建設技術研發基地。對于產業鏈的完善應該覆蓋到海上風電產業建設的整體流程,從設備研發到工程項目規劃、設備安裝、運行等,提高各部分建設的規范性。海上風電產業鏈建設應該積極發揮模范作用,建設模范基地帶動整體產業發展。此外政府需要加強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簡化相關文件審批流程,提升海上風電建設的整體效率,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加強海上風電建設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當前我國海上風電行業起步較晚,還沒用形成完善的技術體系,需要政府提高對海上風電技術開發的重視,加強科研機構與電力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快技術的創新,并且通過完善施工技術與設備水平,降低海上風電的整體成本,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效益,推進海上風力發電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萬遠琛,王凱,初岳峰.海上風電運維的技術現狀和發展綜述[J].船舶工程,2020,42(12):20-25.
[2]胡文森,楊希剛,李庚達,郭曉雅,李雄威.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探析與建議[J].電力科技與環保,2020,36(05):31-36.
[3]時智勇,王彩霞,李瓊慧.“十四五”中國海上風電發展關鍵問題[J].中國電力,2020,53(0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