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恩紅
摘? 要:農業生產作為促進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各地方部門也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對農田建設的技術應用和工作安排進行了優化。本文從當前的農田建設現狀出發,分析了目前農業建設的發展趨勢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實增強農田建設質量的實施方案,進一步促進了耕地軟硬實力的提升,為農業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耕地管理
前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農田的建設和管理作為關鍵環節,如今被人們大量的關注。提升農田建設的質量,有利于為農作物的生長和糧食總產量提供保障,對于國家糧食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的農田建設部門應該及時采取措施細分農田建設的工作設置,將鄉鎮建設的重心調整至農田管理技術的優化上,利用最科學、合理地作業安排,創造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當前農田建設的現狀分析
為了實現農田質量的提高,補齊農業基礎設備的短缺,進一步保障農業的高水平發展,農業部門近來加大了對于農田建設系統項目的推進。總體來講,對于農田建設的戰略實施,我國做到了在質量、效果上的突破。但是,礙于農田管理的系統性和復雜性,目前我國總體的農業發展水平還和高質量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具體的實施方案中,還存在著一定需要解決的問題[1]。首先,很多地區對于創新農田建設措施的重視程度不夠,習慣于陳舊的思想模式,不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和開發,不僅不能有效提高農業的發展水平,更會導致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利于農業建設的綠色發展。同時,部分地區對于農業建設資金投入的力度不夠,導致相關人員和基礎設施的配備無法保證,不利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具體的工作安排和設置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能保證農業工程管護工作的有效進行。在具體的工作安排中,很多建設項目并沒有對于不同環節中的工作主體和工作責任進行計劃和落實,導致各部門之間配合不協調,不能形成推動建設發展的合力。最后,項目建設完畢后,很多部門對于項目的管護工作不加以重視。一方面不注重對于管護經費的控制和監督,導致管護工作沒有良好的財政保障;另一方面,沒有運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及時檢測和修護農田運營的基礎設施,不能實現農田建設的長效發展。因此,相關的農業部門應該注意加大對于農業工作安排、資金投入以及建后管護的建設和探索,采取高效的計劃措施,制定高質量建設、科學布局、合理規劃于一體的農田建設計劃。
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思考
(一)細化具體工作的實施方案
想要加強農田建設的力度,第一步就要對于農田建設的具體工作安排予以重視。首先,農業建設部門應該聯通當地的政府,及時獲取目標建設區域的農田規劃圖,為下一步農田建設做好保障工作。同時對于相關的農業項目的文件和規定進行深化理解和探究,采取融合性的手段對于項目的實施區域進行規劃和確定,并合理預測后續工作中的困難和障礙,進一步推進建設工作開展的流暢性。其次,對于項目中包括立項、實施、驗收在內的不同環節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匯總,確保搜集資料的完成度和準確性,從而將項目各環節中的規劃圖示和影像數據等的錄入系統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后,農業部門應該針對最終的入庫數據進行探討和深究,結合實際的環境現狀指導農戶進行農田建設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并且,相關部門應該注意增強建設部門和農戶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加強農戶對于生態型農田建設的認識,進一步引導農戶們根據農田建設的規劃進行分步實施,從而提高農田管理工作的環保價值。
(二)加大項目資金成本的投入
加大項目的資金成本的投入,相關部門應該堅持以政府的投入為主,以社會的引進為輔,利用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方式,為農田建設尋求新力量的注入[2]。一方面,要注意對于基礎設備和施工技術更新工作的資金投入,積極引入利于資金穩定的增收機制,不斷提高農業建設的投入占比。另一方面,由于農戶在進行農業種植時,投入較大,但是資金的使用周期較長,很多農戶沒有足夠的經費對于種植技術進行優化和革新。因此,要注意貫徹落實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規定地方政府的主要支出責任,要求在合理的條件范圍內,增加財政的提供力度,積極鼓勵農戶運用新技術提升農業種植的質量和水平。
(三)促進農田應用技術創新化
農業技術的創新給農田建設提供了發展的新契機,對于農業部門來說,強化技術支持能夠不斷提高建設的動力,相關部門應該注意加強對于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首先,對于信息的錄入和檢測工作,相關部門應該注意運用遙感技術對于整體的農田管理建立數據監測的一體化平臺,運用統一的數據要求,對于各個階段的信息進行錄入,建成全面化的監管系統,實現監控全程化、資源共享化。其次,利用高效的田間水肥灌溉的策略對于大水漫灌的方式予以一定的創新。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能夠實現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應該被大力推行,借助壓力系統對于可溶性的肥料和固體進行處理,形成一定濃度水肥,再根據土壤的養分含量和作物生長的規律、特點進行均勻、定時地營養輸送。避免出現以往大水漫灌下土壤板結、透氣性差造成的作物生長不良的問題。最后,要注意技術應用的合理性和環保性,積極推廣生物病蟲害防治和低殘留的農藥,減少作物上的農藥制劑和化學產品的殘留,避免試劑污染環境和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
(四)注意引進專業性技術人才
由于農業種植人員普遍的知識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不高,所以在實際的生產中,很多新技術的應用沒能得以落實,造成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低下、產量不佳的問題。農業建設部門要注意合理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對于工作隊伍的合理規劃,進一步增強農業建設的水平。一方面,要引進農業種植人才,定期深入基層,對于各個農戶的土地耕種情況進行了解,進而指導其耕種技術和灌溉護理技術的實施。同時,可以運用智能化的機器設備作為輔助,利用大數據的采集分析該地區的灌溉量和作物生長的關系,推算出合理的水肥量和灌溉的頻度。另一方面,注意引進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定期開展農業技術的相關培訓和講座,介紹新型農業技術的優勢,指導農戶對于當地的土壤、氣候、水資源等因素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提升農業種植的產量和收益,進一步優化農業項目的建設效果。
(五)加強建后管護的工作安排
管護工作作為農田建設的最后一道保障,是有效提升建設質量和效果的又一個關鍵[3]。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對于相關工作任務的安排和落實,壓實各級政府的主體責任,發揮上級的領導作用。另一方面,更應該加強在農民群眾中的宣傳工作,切實加強農民群眾對于建后管護工作的重視,引導農民對于基礎設施和農田情況進行深度的檢測和管理,進一步保障高標準農田的長期效益和協調性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農業經濟在我國綜合經濟發展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農田建設的標準急需進一步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生長能力和糧食的產量,農業部門應該深入探究管理技術模式的創新與開發,加強細化具體工作的實施方案、加大項目資金成本的投入、促進農田應用技術創新化、注意引進專業性技術人才、加強建后管護的工作安排等方面工作的重視,切實提高農業管理水平,實現農田建設的高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嘯,李文昌,范余全.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作[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1(04):20-21.
[2]藺際強.關于構建農田建設多元投入機制的思考——基于郯城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踐[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1(04):50-51.
[3]孫妍,陳正,周同,等.高標準農田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