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欣 段佳佳 焦官平
【摘要】目的 探討艾滋?。ˋ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螺旋CT表現特點及臨床診斷效果。方法 將150例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展開螺旋CT檢查,并分析影像學表現特點。結果 AIDS合并PCP在螺旋CT下可出現月弓征、肺氣囊、間質性改變、磨玻璃狀影、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及縱隔淋巴結腫大等影像學表現。結論 螺旋CT診斷AIDS合并PCP可明確其影像學表現,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及鑒別。
【關鍵詞】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螺旋CT;表現特點;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512.91;R563.1;R8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8-058-02
肺孢子菌肺炎簡稱PCP,是AIDS患者經常感染的病原菌。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燒、干咳、憋氣、呼吸困難嚴重者會出現呼吸衰竭及死亡。然而隨著目前AIDS人群增多,導致AIDS合并PCP在臨床上也越來越多。該合并癥會進一步降低AIDS患者壽命,并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及時地發現、診斷、鑒別該疾病對患者預后質量的改善尤為重要[1]。但是針對PCP疾病不同時期,其CT表現也不盡相同。而本次納入研究AIDS合并PCP患者150例,并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開展醫學研究,著重分析螺旋CT的應用效果。現將詳細內容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將150例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納入研究,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女比例80:70,年齡均值(49.65±3.70)歲。并排除溝通障礙、精神異常、真菌及支原體及巨細胞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感染且具有類似肺部CT表現病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應用美國GE公司提供的16排Bright-speed型螺旋CT機,以及64排Light-speed型螺旋CT機進行檢查。并以120kV為管電壓,200mA為管電流,5mm為層厚及層間距,重建層厚1.5mm。指導患者在檢查床上以仰臥位,并雙手舉過頭頂。然后自肺尖至肺底進行連續CT掃描,并對病變位置進行多平面重建及應用肺窗及縱隔窗觀察。
1.3 指標觀察
所有患者影像學資料均由相同兩名高年資閱片師,進行閱片分析,若對結論存在爭議,則由上一級閱片師進行判斷[2]。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0.0處理數據,()與(%)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t值與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參與本次研究的150例患者,其螺旋CT表現特點如下:(1)月弓征,25例,占比16.67%;主要為在病變外側以及胸膜下有新月形或弓形區表現;詳見圖E;(2)肺氣囊,37例,占比24.67%;主要為磨玻璃影內單發或多發、大小不等的薄壁含氣囊腔表現;詳見圖D;(3)間質性改變,63例,占比42.00%;主要為“鋪路石”征,伴小葉間隔增厚、間質纖維化改變表現;詳見圖C;(4)磨玻璃狀影,112例,占比74.67%;主要為斑片狀或腺泡結節狀影表現;詳見圖A與圖B;(5)其他表現,心包積液,13例,占比8.67%,詳見圖H;胸腔積液,6例,占比4.00%,詳見圖H;縱隔淋巴結腫大,13例,占比8.67%,詳見圖F與圖G。
3 討論
PCP病原體叫卡氏肺孢子菌,是比較特殊的病原體,屬于真菌的病原微生物,以前認為是一種原蟲,但是后來隨著對病原微生物基因組學的研究,發現其跟真菌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所以又把叫做一種真菌。而卡氏肺孢子菌感染以后所出現的PCP,主要病變在肺泡腔及肺泡間質引起滲出性的肺泡炎和間質性的漿液性細胞炎、肺間質水腫、肺泡間隔增厚,最終可以導致彌漫性的肺泡損傷,即肺間質纖維化和呼吸衰竭[3]。而PCP不同時期其CT表現不盡相同,早期以炎性滲出性改變為主,肺部CT特征表現為雙肺磨玻璃樣影且病變多發于肺段和亞段的外側,發展到中期肺部CT出現不均勻的斑片狀模糊影,晚期肺部CT特征性表現為雙肺網格樣或者蜂窩樣改變。PCP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多見于嚴重的免疫力下降,像AIDS晚期以及惡性腫瘤后期放化療后,還有大量使用激素,不規則地使用抗生素等都會造成該PCP的產生。而一旦AIDS合并PCP,那么患者就會出現慢性咳嗽、發熱、血氧下降,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就需要盡早的對患者展開憑窗評估,并使用抗病毒藥物抑制患者體內AIDS的復制,使免疫系統逐漸恢復,使CD4-T淋巴細胞計數逐漸升高,最終達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從而避免繼發各種病原菌的感染。
AIDS合并PCP潛伏期為四到八周,平均為六周,其影像學表現沒有一定的特異性,主要是表現為彌漫性肺間質浸潤,并且大多以網狀結節影為主,且其會從肺門向外擴展[4]。而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影像學檢查可發現其轉變為肺泡突變,并且成向心性廣泛分布,CT下病灶可有肺不張及肺氣腫的表現,并且部分患者會有氣胸、胸腔積液及胸膜改變的現象,此外部分患者還可出現以單側浸潤為主要表現的局限性結節陰影。而本次為了有效鑒別AIDS合并PCP詳情,并為臨床進一步干預指明方向,特將螺旋CT,AIDS合并PCP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展開研究,以期為臨床鑒別、診斷提供有效參考,最終起到改善患者預后質量的作用。而本次研究結果亦顯示,在螺旋CT檢查下,有25例患者出現月弓征表現,37例患者出現肺氣囊表現,63例患者出現肺間質性改變,112例患者出現磨玻璃狀影表現,13例患者出現心包積液表現,3例患者出現縱隔淋巴結腫大表現,6例患者出現胸腔積液表現。而最典型的肺部CT征象表現為毛玻璃樣改變。因此,當對AIDS患者展開肺部CT檢查時,若出現上述現象,就需要及時展開治療,以控制PCP的進展及治愈。
綜上所述,將螺旋CT應用到AIDS合并PCP的臨床診斷中,可根據患者影像學具體表現來對疾病進行有效鑒別,進而為臨床的進一步干預指明方向,為患者預后質量的提升與改善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健惠、蔣夢瑤、趙方圓、韓爽、姚孟英.21例非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J].河南醫學研究,2020,v.29(31):37-40.
[2]杜艷妮,閆鑠,張紫欣,等.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CT影像與CD4+T淋巴細胞及血漿HIV病毒載量相關性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9,35(2):200-203.
[3]謝浩鋒,鄭曉林,黃翔,等.胸部CT評估艾滋病相關肺孢子菌肺炎宿主的免疫狀態[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9,27(3):197-201.
[4]董春嬌,李若旭,邢衛紅.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臨床及高分辨率CT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0,v.41(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