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
打開社區微信公眾號,看到了一篇介紹社區新黨員的文章。這些年輕人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他們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身影,當年我的入黨經歷又浮現在眼前。
1982年,我高考進入了海軍潛艇學院。臨行前,父親叮囑我:“到了軍校要好好學習,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入黨。”我牢記父親的話,把這當成夢想。那時我們的學員隊有許多來自部隊的老兵,其中不少是黨員,像我們的班長和副班長。每當學員隊參加重大訓練活動、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時,總能看到這些黨員沖鋒在前的身影。我把他們作為榜樣,對自己嚴格要求,同時向學員隊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我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卻始終沒有被確定為黨員發展對象。放假回家,我都害怕父親提及此事,為此憂慮、彷徨,甚至想過放棄。
我的表現,班長都看在眼里。他找我談話,指出了我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鼓勵我要正確對待入黨問題,要經得住組織的考驗,又勉勵我要在學業上創佳績。班長年齡比我大、兵齡比我長,入黨多年仍是站排頭、當先鋒,我還有什么理由松懈?頓時,我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力量,用更高的標準投入到學習訓練中。
如何在學業上創佳績?一番思索后,我走進了圖書館閱覽室。《美國海軍學會會報》 《簡氏防務年鑒》 《海上力量》……往日這些敬而遠之的刊物,我都看得特別親切。我要發揮自己英語不錯的優勢,在學業上有所突破。
我選擇與潛艇裝備發展有關的文章,反復琢磨,一字字摳,一句句串,終于匯成了自己筆下的文字。《英2400型常規動力潛艇簡介》一文刊登在學院《潛艇學術研究》1985年的1-2期合刊上,開了《潛艇學術研究》刊登學員文章的先河,也因為涉及學科前沿,受到廣泛關注。專業教員的肯定,隊干部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讓我干勁十足,陸續又翻譯了一些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我曾在一本英文期刊上看到了一則消息,介紹德國212型常規動力潛艇采用AIP系統,能大幅提高水下續航能力。消息雖短,但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變革,于是廣泛翻閱資料,力求弄通原理,編譯了一篇《一種不需要空氣的潛艇水下動力系統》的文章,也刊登在了《潛艇學術研究》上。如今,我們的AIP常規動力潛艇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想起自己曾為此盡過綿薄之力,亦感到十分自豪。
也是在1985年,我終于成為了黨員發展對象,并在海上實習中經受住了考驗。那時,我們隨登陸艦出海實習,碰上大風浪是常事,加之登陸艦吃水淺、搖擺得厲害,有時候暈船暈到膽汁都能吐出來,但是我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不僅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還幫助戰友工作。為了鼓勵戰友們堅持到底,我還寫了幾句小詩:“波濤之上是課堂,觀天測地斗風浪,暈船嘔吐何所懼,胸懷祖國練兵忙。”小詩在艦上廣播后,受到戰友們的好評。
一天晚上,連續的大風浪讓險情不期而至。當時我們正在船艙內休息,忽然甲板上傳來了“咚咚”的鐵器撞擊聲,原來是固定在甲板上的航海設備出現了松動,如不及時處置,很可能隨著風浪搖擺,最終傾覆墜海。學員隊領導立即成立突擊隊,上甲板處置險情,我們班長第一個報名,我也緊隨其后要求參加。我們突擊隊十多人穿好雨衣,腰間綁著防止墜海的繩子,踏上了甲板。艦上打開了信號燈,甲板上一片雪亮,浪涌不時沖上甲板,真是一步三搖、步步驚心。沒走幾步,我們都感覺到風中的雨衣就像兜風的船帆,把我們帶得七倒八歪。沒辦法,我們只能返回,脫下雨衣再出發。最終,在艦上領導的指揮下,我們緊密配合,給設備又綁了兩道鋼纜,總算解決了問題。我們的工作服都濕透了,隊領導既是嘉許又是玩笑地說:“你們真正接受了大海的洗禮。”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海面上回蕩著鏗鏘的誓言。這是我和一些戰友身著軍裝,在登陸艦前甲板上,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那鮮紅的黨旗啊,在碧海藍天間分外醒目、耀眼,照耀著我們青春的面龐。這一刻成為了我人生中最難忘、最莊嚴的青春記憶,每當工作中遇到困惑挫折,那面鮮紅的黨旗都會浮現在眼前,浸潤著我的靈魂,指引著我一往無前地去奮斗。
(編輯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