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耀生

孫大勇/攝影
王傳喜,1968年生,山東蘭陵人,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黨的十九大代表。多年來,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王傳喜盡心竭力,以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著全村黨員干部群眾,把一個人心散、村風亂,人均負債1000 多元的落后村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莊。
20 世紀90 年代初期,代村人心散、治安亂、環境差,是全縣出名的上訪村、亂子村。1999 年初,王傳喜當選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面對亂象和困境,王傳喜帶領村“兩委”干部,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從治亂入手,抓治安、抓清欠,村里的各項工作逐漸步入正軌。他上任后帶頭向全村黨員群眾“約法三章”:村里工程絕不許親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絕不因沾親帶故徇私、干部選用絕不讓直系親屬沾光。他帶動“兩委”成員公開承諾:絕不假公濟私、絕不侵占集體資產、絕不讓黨的惠民政策“缺斤少兩”。王傳喜建立了黨支部“提事”、村委會“議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定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事”的工作機制,創新了以“一會、一欄、一紙、一單”(黨員和村民代表會、公示公開欄、明白紙、對賬單)為主要內容的村務事務公開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根據無職業黨員的特長和崗位需要,設立“社會治安崗”“文明新風崗”“誠信經營崗”等,每名黨員根據自身的從業特點和專業專長進行“崗位認領”,讓每名黨員都發揮作用。
2000 年初,王傳喜與村“兩委”一班人通過反復研究,制定了土地調整方案。方案公布以后,遇到了少數人的強烈阻撓。面對重重困難,王傳喜沒有退卻,咬牙堅持完成了土地調整。先后規劃建設了“代村農業科技示范園”,引進了一批合作社、農業企業進入園區;累計投資10 億元,規劃建設全國第一家國家農業公園;以蘭陵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基礎,實現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支柱產業;建設了“沂蒙老街”,集觀賞游覽、體驗農藝、購物為一體;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蘭陵(蒼山)蔬菜產業博覽會。2017年旅游業主業收入突破了3500萬元,企業、合作社、經營戶的收入超過了6000 多萬元。2010 年規劃投資建設了代村商城,憑借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這張名片,經營興旺。在此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代村商貿物流城”,增加就業6000 多人,車輛1000 多臺,集體收入4000 多萬元。成立了建筑裝飾公司,吸納了全村三分之一的勞動力,成為多數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
王傳喜多次召開黨委會、全體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研究方案,征求意見,用10 年的時間完成了舊村改造,建設65 棟居民樓、170 戶小康樓,中小學、社區醫院、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老年公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自2005 年起,村民基本生活食品由村集體統一無償配供;60 歲以上老人住進村老年公寓,按年齡段、按月享受“老年優待金”;所有村民參加“新農合”“新農?!?,所需資金由村集體負擔;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年享有村集體發放的“助學金”“獎學金”2000-50000 元不等;全村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實現了人人就業、人人有工資性收入,家家每年有村集體“分紅”收入,村民的幸福感、滿意度逐年提升。
王傳喜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辦了《新代村》報;建設了“村史館”“孝文化墻”“科普法治文化一條街”“農家書屋”和“兒童樂園”等文化陣地;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舞獅隊、合唱團等文體組織,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年進行“星級文明戶”“創業之星”和好黨員、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形成了厚道實在、樂于助人的淳樸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