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斌 王小龍 劉力嘉 樊 飛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518021,深圳∥第一作者,工程師)
佛山市順德區的城市發展有以下特點:
1)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中心”,但遠離城市“中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順德區區位優勢得到顯著提升。順德區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但卻位于廣佛外圍區域,尤其是大良—容桂中心城區作為廣佛副中心[1],離廣佛中心均在30 km左右。在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順德區面臨如何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廣佛都市圈的重大挑戰。
2)經濟總量大,發展質量低。2018年順德區生產總值為3 164億元,連續8年榮獲中小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首,但城市建設用地占該地區國土面積的50%以上,遠遠高于該地區30%的國土開發強度警戒線。城市建設面臨國土開發面積大、土地產值效率低、“遍地開花”等一系列問題[2]。當前珠三角地區,特別是順德區正在經歷從“增量擴張”向“存量提升”的轉型期,急需擺脫傳統低效率、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從而向高質量、集約化轉變。
3)是工業化強區,又是城鎮化弱區。順德區長期以來擁有“一鎮一品”的產業特色,2017年主板上市企業高達2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0余家,但整體呈現“小集中、大分散、多組團”的布局,并未形成強大的城鎮核心地區。2018年,順德區提出“強中心”發展戰略,在新的發展階段,急需走出傳統獨立鎮街、背靠背發展模式,向要素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強中心”轉變。
4)小轎車發展勢頭迅猛,出行結構惡化。2017年居民選擇小轎車出行的比例達到25%,為2009年的2.8倍,并且仍然保持“雙高”發展態勢。2017年,佛山被列為第1批創建公共交通都市的城市名單,至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需達50%。但目前順德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僅占13%,并且近年來呈現“不增反降”的發展態勢,出行結構不斷惡化。
目前,順德區鐵路僅有南沙港鐵路1條線路;城際軌道交通有廣珠城際、廣佛環城際2條線路。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規劃,順德區境內無高速鐵路經過,對外高速鐵路缺失。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5版《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有高鐵線路的城市相對于沒有高鐵線路的城市,其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分別高出71.5%、56.91%。因此,在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順德區未來城市發展或將因高鐵缺失而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目前,順德區與廣州軌道交通線網銜接規劃仍處于“拼網規劃”階段[3],一是與廣州中心城區缺乏直達快線,換乘次數多、出行效率低,無法滿足與廣州中心城區30 min的可達目標;二是廣州、順德融合示范區缺乏網絡化軌道交通支撐,難以支撐順德區深度融入廣佛都市圈發展的需要[4-5]。
隨著城市空間結構由“單一南北向發展軸”向“網絡化空間結構”的轉變,既有軌道交通線網難以滿足新的發展訴求:一是軌道交通樞紐結構與城市中心等級體系不匹配,不利于“強中心”發展;二是軌道交通線網布局與城市空間結構不匹配,大良—容桂東西向發展軸及西南片區軌道交通缺失。
3.1.1 橫濱市
橫濱是東京都市圈“一主多副”的副中心之一,距離東京都心約30 km。橫濱市總面積為435 km2,人口為370萬,GDP生產總值達10 050億元,經濟實力遠超順德區。目前,橫濱市共有14條軌道交通線路,包含1條新干線、11條市郊鐵路及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線路總里程約270 km,可實現橫濱與東京都心及其重要交通樞紐30 min可達,推動了都市圈一體化快速發展[6]。
3.1.2 昆山市
昆山市東鄰上海、西接蘇州,地處滬寧合杭甬經濟發展帶、蘇錫常都市圈,距蘇州約37 km,距上海約50 km。昆山市總面積為927 km2,人口為165萬,GDP生產總值達3 160億元,經濟實力與順德區大體相當。目前,已建成的3條鐵路以及正在籌建的昆山軌交S1線,可作為昆山市對接上海、蘇州的市域快線。昆山市遠期將形成“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
3.2.1 注重國家重大戰略交通設施的規劃引入
橫濱市通過引入東海道新干線并增設新橫濱站,成為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3個都市圈的高速鐵路,實現區域間的融合發展。昆山市通過引入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等,融入國家高速鐵路網,加速區域一體化發展和資源要素的流動[7]。
3.2.2 依托龍頭城市的軌道交通快線搭建線網主骨架
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東京就開始以都市圈為視角統籌規劃、大力發展市郊鐵路,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向外拓展[8]。至1956年,日本政府實行“首都圈整頓方案”,規劃以東京為中心構建一個“首都圈”,大力推動東京都市圈的空間重組[9]。橫濱市借助區域軌道交通的引入,與東京都心建立4條市郊鐵路,并通過快慢車運營組織模式,滿足差異化的交通出行需求。
昆山市摒棄傳統均質化、普速化的軌道交通發展理念,依托S1、S2、S3共3條市域快線構建昆山市線網主骨架,并實現與蘇滬的軌道交通快速對接。
3.2.3 強化樞紐錨固,踐行高鐵站點進城理念
新橫濱作為東京都市圈的西南門戶,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東海道新干線的規劃引入,并通過將高鐵站點引入城市中心區,進而與老橫濱形成“雙核心”發展模式,相互依存、相互補充[8]。
3.2.4 采取“分片分策”軌道交通線網布局理念
結合片區功能定位與城市建設開發強度,昆山市采用差異化的軌道交通線網布局理念。在城市集中建設區,規劃市域線和軌道交通骨干線,提供對外快速聯系,以兼顧城市軌道交通功能。在西部旅游渡假區及南部旅游度假區則優先考慮中低運量軌道交通,作為骨干公共交通,快速對接中心城區。
順德區規劃構建“兩心+三區+四平臺”的網絡化空間結構,致力于打造順德“強中心”,同時注重各鎮街的均質化、網絡化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戰略下,順德區城市發展面臨“創格局、聯熱點、強中心、內拓展”的發展新態勢。
根據交通需求預測,順德區未來機動化出行總量將達到830萬人次/d,對外出行總量將達到274萬人次/d。其中,與廣州、佛山其他區的交通出行需求分別為84萬人次/d、99萬人次/d。
面對新的挑戰與機遇,為落實城市發展新理念、迎接城市發展新態勢,順德區急需轉變軌道交通發展理念,構筑“四網合一、內聯外通”的軌道交通網絡,全方位、全領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4.2.1 優化鐵路、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布局
1)搶抓機遇,利用肇順南城際兼顧鐵路路網功能,將順德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向西發展的鐵路樞紐節點,形成“東西貫通、灣區通達”的高速網絡(見圖1),支撐城市轉型升級。
圖1 肇順南城際對外銜接示意圖Fig.1 Diagram of external connection of Zhaoshun South Intercity Railway
2)加快推進“井”字型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 h生活圈,實現順德與珠江東岸城市、珠三角新干線機場等重要樞紐的互聯互通(見圖2)。
圖2 順德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布局圖Fig.2 Layout of intercity rail transit network in Shunde District
4.2.2 優化線網功能等級,構筑線網主骨架
1)結合順德區位的特殊性,以廣佛都市圈為視角,優化線網功能等級體系。隨著廣佛同城化向縱深發展,亟需以廣佛都市圈為視角,提供多層次軌道交通線網功能等級,滿足不同空間尺度交通出行需求。因此,建議將順德區軌道交通線網功能等級劃分為3級6類(見表1),進一步強化時空目標約束力。
表1 順德區軌道交通線網功能等級體系一覽表Tab.1 List of rail transit functional level in Shunde District
2)分層制定銜接方案,依托廣佛軌道交通線路搭建順德軌道交通線網骨架。順德作為廣佛都市圈副中心、佛山市轄區,急需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引領作用,強化與廣佛中心、合作示范區的聯系,為順德區高質量綜合示范區建設吸取更多優勢資源。因此,建議結合廣佛都市圈空間結構等級體系、客流需求,分3個層級制定銜接方案,構建層級分明的廣佛軌道交通“一張網”:①層級1,考慮與廣佛主中心軌道交通聯系;②層級2,考慮與南沙副中心軌道交通聯系;③層級3,考慮與番禺組團軌道交通聯系。
4.2.3 踐行樞紐強心發展戰略,錨固城市中心體系
結合城市空間結構體系,構建多級客運樞紐體系,實現與城市中心體系相耦合,落實順德區“強中心”發展戰略,轉變當前“無中心”發展狀態,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4.2.4 推動綜合開發,促進交通與土地協調發展
建議建立軌道交通綜合開發總體策略研究、綜合開發規劃方案及場站綜合體概念方案3級綜合開發體制,促進軌道交通規劃建設與土地協調發展,推動城市發展由“攤大餅式”粗放型向“珠鏈式”集約化轉變。
4.2.5 務實發展符合順德區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網絡
結合順德區3大片區的功能定位,建議采取“分片分策”的軌道交通發展策略,實現差異化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在順德北部、東部城市集中建設區,優先考慮布局大中運量軌道交通快線,并兼顧對外交通聯系;在西南片區,結合各鎮街特有的帶狀型空間結構特征,建議優先考慮布設低運量軌道交通線路作為公共交通骨干線,并實現與城市軌道交通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拓展軌道交通服務范圍。順德區軌道交通網絡架構體系如圖3所示。
圖3 順德區軌道交通網絡架構體系Fig.3 Rail transit network architecture system in Shunde District
4.3.1 線網布局理念
1)先對外,后對內。優先考慮區域軌道交通設施規劃引入,對外銜接主要核心城市和重要樞紐,深度融入廣佛、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一張網”。
2)先中心,后鎮街。優先考慮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網絡布局,依托中心城區線網骨架輻射外圍鎮街、銜接粵港澳大灣區,落實順德“強中心”發展戰略。
3)控規模,優結構。結合國辦發〔2018〕5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要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應合理控制規模、適度超前規劃,采用“分片分策”發展策略,優化線網結構。
4.3.2 線網規劃方法
市轄區并不具備獨立上報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的條件,其軌道交通發展應符合全市乃至都市圈層級的整體發展戰略。在線網規劃編制過程中單純地采用面點線或功能層次等方法,均難以兼顧對外、對內軌道交通發展訴求。根據線網規劃布局理念,結合城市發展訴求,提出了功能層次與面點線相結合的規劃方法(見圖4)。
圖4 功能層次+面點線相結合的規劃方法Fig.4 Planning method combining functional level+surface points and lines
其中,功能層次分析法則是從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角度出發,以滿足規劃時空目標為要求,論證分析該通道上的軌道交通線路功能等級;面點線分析法,則在功能層面分析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結合城市空間結構特征、客流需求走廊等,對內部軌道交通網絡進行合理化編織,從而滿足都市圈發展背景下市轄區軌道交通網絡的內聯外通。
從市轄區逐步邁向都市圈背景下的城市副中心,急需轉變傳統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理念。以都市圈為視角審視軌道交通架構體系,落實市轄區內聯外通的軌道交通發展訴求,進而真正融入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浪潮。通過與區域軌道交通協調,強化順德在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的城市地位,打開區域合作大格局;通過采用功能層次與面點線相結合的規劃方法,構建多層次、不同功能等級的軌道交通網絡體系,支持城市空間結構拓張,引導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