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翔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蓬勃興起,城市數字化轉型快速發展,進一步帶動了智慧城市軌道交通(以下簡稱“城軌”)的規模化建設。2020年3月12日,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編制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布實施。《綱要》遵循“推進城軌信息化,發展智能系統,建設智慧城軌”的技術路線,提出了智慧城軌建設的指導思想,闡述了智慧城軌的標志和內涵,描繪了智慧城軌建設的發展藍圖,構建了智慧乘客服務等八大體系。《綱要》的發布為智慧城軌建設明確了目標,提供了發展思路。近幾年來,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的智慧城軌建設探索過程基本契合了《綱要》的思路和要求,建設了一批智慧城軌試點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智慧城軌建設的深入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智慧城軌相關產業的應用支撐力度還不夠強,產業自上而下的頂層規劃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導向結合不夠緊密,技術覆蓋不全面。為此,應在以下三方面補短板、促提升:
1)構建完善的區域性智慧城軌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布局,推進產業發展。成都、青島等地已經在大力建設城軌的基礎上,開始建立智慧城軌產業群。上海以及其他長三角城市具有城軌產業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的良好基礎,城軌建設和運營規模在全國領先。因此,根據《綱要》的藍圖,構建完善的長三角一體化區域性智慧城軌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布局對于推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挖掘上海、杭州、合肥等地信息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潛力,推廣其在智慧城軌領域的應用,構建智慧城軌新產業;發揮上海、南京等地現有的車輛、信號、供電等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優勢,加快核心系統裝備智能化建設。
2)建立智慧城軌相關產業高科技園區。智慧城軌涉及專業面廣、技術復雜、系統配套要求高、試點應用時效性強,因此,只有集中整合研發才有利于發揮技術聚集優勢,提升產業水平。上海在智慧城軌研發、設計、制造和應用等方面雖具有一些先發優勢,但是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較為分散,產業聚集度還不高,規模效應還不明顯。因此,可以研究建立與智慧城軌相關的產業高科技園區,配套產業政策扶持,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和科創企業參與,完善智慧城軌產業鏈,加快構建產業群。考慮智慧城軌研發、試驗和應用與運營維護業務緊密關聯,可在車輛基地建立智慧城軌高科技園區。如可借鑒上海城市更新的做法,對已有車輛基地進行更新改造,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更新升級老舊基礎設施;或可在規劃新線時利用新建車輛基地上蓋開發,使智慧城軌產業群結合城軌運維需求進行集約化建設。
3)城軌運維需求研究與智慧城軌產業研發相結合。隨著智慧城軌的全面建設和應用,新的運維需求研究和智慧城軌產業發展具有較大的相互促進作用。智慧城軌的基礎是數據。但現有技術對于城軌系統的數據采集和感知能力還比較有限,特別是面向設施設備的感知和數據采集能力還不強。當前主要是以視覺智能方式為主,其他方式應用較少,為此需要加大研發和試點力度;同時,可以推廣航空、汽車、智能制造等其他行業智慧化建設成果的跨界應用,加速提升感知和數據采集水平。城軌多專業、跨系統的數據交互和分析能力不強也是影響城軌運維業務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痛點,而產業發展卻要注重跨專業學科的技術研發,提升智慧城軌綜合數據統籌分析水平。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是智慧城軌產業發展的基石,在智慧城軌建設和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及時總結新的理論知識、完善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推動實踐到理論到再實踐到再理論的螺旋式上升。
上海及其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在高新技術的“產、學、研、用”方面有強大的人才和技術基礎,在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效,這些優勢都可以被智慧城軌建設所借鑒和應用。同時,政府主導加強頂層規劃和需求導向,有利于推動智慧城軌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交通強國,提升智慧城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