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高速推進,除了一線城市以外的中型城市中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各類超高、復雜、多樣化的建筑,基于目前城市嚴重缺乏土地資源的現狀,超高層建筑推動了國內建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從建筑結構設計角度來看,這些建筑在結構設計方面擁有一些顯著的特征,不同于傳統的結構設計。基于此,文章從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角度,主要探討了結構方面的設計特征、要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前言:社會經濟的快速崛起和增長是當下的趨勢,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對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國內頻發與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有關的諸多問題,使得人們一度對此非常擔心。而這些建筑的建造,往往會耗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必須做好設計工作,充分把握結構要點,以嚴格控制工程質量,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整體復雜、超高層結構基本設計特征
自超高層建筑出現起,便大量涌現出了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近些年來,國內經濟增長愈來愈快,大中型城市出于打造自身地標建筑的目的,也逐步開始規劃建造各種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并且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部分建筑的高度已超千米。據研究分析知,這些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在自身結構的設計方面特征獨特,在降水、風力、抗震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要求。加之這些建筑原本就需要周全顧及美觀與結構,故此必須綜合考量諸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所以,作為設計人員,應及時轉變設計手段,在結構設計環節,大量引進新的設計方法,以提升設計綜合水平,確保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為工程質量的控制打好基礎。
2基于結構設計特征的設計要點
2.1 荷載分析
相較于普通建筑,復雜高層或者超高層建筑極具特殊性,除了總體高度很突出,還要迎接重力荷載方面的挑戰。尤其是伴隨建筑總高的持續增大,重力荷載及地面受力也會越來越大。在力的綜合作用下,軸壓力及豎向壓力也愈發大,以致增大設計的難度。一方面,風效應會隨樓層的增高而增大,基于風的作用,合力點勢必增高,自然風效應產生更大的作用效應。另一方面,在結構設計環節,應考慮結構自重,以確保建筑物足夠的穩定性。但重心位置與結構自重緊密相連,樓層愈高,相應的重心愈高、結構自重愈大,其成為風力作用下的顯著薄弱環節,所以在設計中應認真考慮重力荷載。
2.2 風力效應考慮
一般風力效應會隨樓層的增高而變強,所以超高層建筑帶有很大的風力。而人們往往會清楚感知風力的舒適性,一旦風振過強定會令人不適,從而影響居住品質。所以,在設計整體復雜或者超高結構時,應嚴格控制風振加速度、建筑頂層加速度的最大值,以彌補高強度風振的不足。另外,針對圍護結構,也應做好抗風設計。超高層建筑愈高,則垂直于圍護表層的風載勢必增大,故此科學地引導風向、嚴格控制具體的風振加速度,能增強使用效果。
2.3 基礎設計分析
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的整體穩定性首先取決于基礎的穩定性。所以在設計地基結構時,應綜合考慮設計標準、地基形態,結合項目實地情況,優化設計方案。例如,針對軟地基,應引進樁箱、樁筏等類型的基礎。同時,若地質情況有變,還應通過有效的基礎措施,來提升地基強度。例如,深層巖基向地下深入的程度不超過100m時,可以通過地下連續墻來加強地基,就是在框格式的結構下,通過上層沖積土來支撐巖層;若巖基較淺,則可通過添加混凝土樁基來加強基礎支撐;若地基條件好,利用筏形基礎便好。所以,針對各種地質在設計地基時,應立足地質形態來合理設計組合方案,以改善地基結構。
2.4 結構抗側力分析
針對不同的建筑高,應設計相應的結構抗側力系統。在設計復雜高層或者超高層建筑時,考慮到各層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系統具有不同的作用,故此在設置抗側力構件時,應立足具體的作用來優化部署。同時,通過合理設計結構抗側力系統,還能融合結構中的不同抗側力構件形成一個整體。所以,在結構設計環節,應從整體上考慮結構抗側力系統,可利用伸臂桁架有效連接框架柱組合核心筒的結構,或通過環形桁架、大斜撐來連接組合,而得到一個巨大的框架,以增強整個結構的穩定性。
2.5 含鋼率設計分析
由于國內的結構技術標準規程、結構設計規范等不盡相同,那么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首先應根據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具體構造,來優化設計鋼骨含鋼率。盡管目前的標準并不統一,但是不管執行怎樣的標準,都需要強制性規定框柱中不得出現含鋼率4%以下的鋼骨。因此,在設計混合建筑結構時,不僅應按照計算結果來確定柱箍、縱筋,還應科學地設計型鋼截面,控制含鋼率為4%或以上。
2.6 核心筒內的型鋼柱設計分析
針對鋼筋混凝土制作的核心筒,通過使用型鋼柱增大外框柱、混凝土筒體墻自身的重力。特別是遇到強風或者地震時,外墻往往需要承載一半的豎向荷載,且核心筒位置的水平剪力超過了五分之四。如果沒有加強處理,就會引起建筑變形或者傾斜等。而在核心筒通過型鋼柱的使用,則可有效避免這類情況。此外,通過型鋼柱類型的剪力墻,即便有開裂也會較少影響承載力。而通過型鋼柱還能增大剪力墻的抗震性,故此在地震區很常見。
2.7 抗側剛度設計分析
在設計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的整體結構時,為了增大結構的抗側強度,則需要增大鋼筋混凝土中整個核心筒體的具體剛度。考慮到核心筒體屬于結構當中的關鍵性抗側構件,故此結構的整體抗側剛度與外側墻厚、筒體墻的具體抗側剛度密切相關。除此以外,在整個設計環節,還需要嚴格控制外框柱的設計截面與軸壓比要求、所需承載力的完全相符。
3結論
綜上,在建筑結構設計方面,針對復雜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特別注意要點內容的設置,以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綜合性能,滿足其使用功能、環境建設要求。此外,還應綜合考慮施工現場的運輸條件、養護專業水平。唯有滿足以上設計要求,方能在科學設計的指導下,建造出高質量的建筑。與此同時,還應注意設計與施工的安全性,以支撐結構設計,嚴格控制建筑工程質量,滿足工程預期要求,保護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沈科有.探析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J].城鎮建設,2020(4):313.
[2]王雷.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探析[J].科學與財富,2020(8):227.
[3]王大高.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3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