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效禹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突飛猛進,促進了持久高速的“中國發展奇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18 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 “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概念,并將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列為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2020 年初,由于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沖擊,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鍵詞: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思路
引言
2021年是國土空間規劃的攻堅之年,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在 2021 年前3個季度基本完成縣級以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報批工作。這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是未來 15年國家及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支撐其發展、保障其運行的重要基礎。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不同于傳統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其在空間布局及要素配置上有著獨特的需求,而對空間的弱需求并不意味著對空間的弱影響,從某些方面看,其建設和應用將顯著鞏固或者改變空間的聯系組織規則。
1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概念
“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概念內涵經歷了一個逐漸清晰的過程 。2018 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概念,認為其內容包括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包括特高壓電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據中心、5G 基站建設、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在2020年4月召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中,準確定義了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概念及內容,指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包括信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和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三方面內容”。
2 智慧國土空間規劃類型劃分(主要包括3類 )
2.1信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信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類型,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對技術方法網絡等要素的具體體現。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和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以及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等。
2.2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功能體現,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如智能交通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智慧能源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及防疫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等。
2.3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如重大科技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科教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技術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等。
通過梳理 3 類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特點可以發現,信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更加符合傳統意義上對于“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定義,是空間布局中被擬物化的設施;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則被拓展至應用領域,是信息技術在融合應用中被價值化的體現;而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則擔負著支撐信息技術前沿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任,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形態得以持續演進、功能得以不斷拓展的動力源。將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與信息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融合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一起列入智慧國土空間規劃,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
3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思路
3.1明方向:頂層設計,確定發展方向
在國家大力推行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的背景下,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成為很多地方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豐富,牽涉領域繁多,在地方進行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建設時,首要就是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要,選擇性地確定要推動建設的領域及主要發展方向。由于資源是有限的,盲目一擁而上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不堪設想。通過對目前全國各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文件的分析發現,各地基本都是根據自身發展訴求確定主要發展方向 。
例如,省級戰略中,吉林省確定 5G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特高壓電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 7 個領域作為主要發展方向,這與國家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發展方向緊密相連;市級戰略中,北京市選擇網絡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數據智能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系統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和科創平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四大領域作為主要發展方向,銀川市選擇 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智慧能源體系、智能交通網絡和創新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8 個領域作為主導方向。
3.2分類別:理清脈絡,分類管控引導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總體規劃與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的銜接顯得尤為重要,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的專業性為總體規劃提供該具體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項目庫和相關配套支撐,總體規劃的嚴肅性為落實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法律保障。例如,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主要集中在 5G 基站、大數據中心、農業物聯網、智慧城鎮、新能源充電樁和特高壓電網 6 個領域,這些領域中部分設施直接占地,需要在總體規劃層面確定具體位置并預留用地,并實行邊界管控,如大數據中心等;部分領域的設施雖然不直接占地,但是需要從全域角度統籌布局,并結合用地屬性進行布置,實行指標管控,如 5G 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部分領域的設施一旦實施會對區域發展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需要對其廊道進行結構管控,如特高壓電網等;除此之外,部分領域的設施需要在總體規劃層面提出發展戰略和路徑,以響應新時代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智慧城鎮、農業物聯網等。
3.3入平臺:藍圖管理,納入信息平臺
傳統專項規劃由于編制主體不統一、編制內容口徑不一致等問題難以實行有效管控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布局將與總體規劃一起統一藍圖管理,以有效避免出現規劃朝令夕改和規劃間銜接不暢等問題。例如,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正在啟動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的建設,從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到專項規劃批復后都將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實現“一張圖”管理。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將在信息平臺中得到充分體現,包括重要廊道的管控,5G 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的具體布點等,逐步建立跨行業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體制機制。
結語
現階段,我國關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內容的相關研究較少,本文通過梳理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分類及相關研究進展,提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內容應貫穿國土空間規劃各層級全過程。一方面,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作為專項規劃,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完善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也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規劃與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銜接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俊偉.“新基建”與傳統企業的發展機遇[J].中國發展觀察,2020(Z8):60-62,70.
[2]顧朝林,曹根榕,顧江,等.中國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空間布局研究[J].經濟地理,20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