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慧
摘 要:社會的發展對機械的質量以及性能的要求提升,就需要機電專業培養出更高水平的人才,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發揮創新能力,用創新促進機械行業的發展。傳統的制圖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社會需求對機械制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借助多媒體系統提升學生們的制圖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系統;機械制圖;發展與應用
引言
機械制圖是工科院校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直接為設計和生產服務。傳統的機械制圖教學主要以授課為主,采用黑板,借助模型授課,信息量小效率低,直觀性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繪圖效率。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高標準培養學生的要求,存在著許多問題與缺陷。隨著對高素質、高能力、高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授課方面,增加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教學創新環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把理論課的知識穿插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已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1多媒體系統使用的意義
1.1吸引興趣
多媒體能夠利用網絡實現進行資源搜索。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其知識的儲備量遠不及網絡,很多的教學新理念老師沒有及時掌握,通過多媒體能夠讓學生跟老師共同掌握新知識。而且多媒體能利用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教學,吸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1.2提升教學效率
機械制圖教學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老師如果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制圖上,將會浪費很多的教學時間,無法實現教學目標,以至于后面的教學內容就會壓縮,這不利于學生展開深入的學習,多媒體的使用方便了制圖,提升了老師的教學效率。
2課程改革學生方面的問題
機械制圖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獲得讀圖和繪圖的能力,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最終服務于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在高校機械制圖的教學實踐中,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此類課程大多對機械制圖缺乏一定的了解,加之缺乏專業培訓的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水平較低、學習能力弱,對機械零件的感性認識又相對缺乏,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差;第二,選用教材更為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實踐類操作占比較少,體現學科體系的基本原理,強調知識系統的邏輯性、理論性、概念性的內容多,實際應用性的內容偏少,學非所用,學生的學習意愿不強;第三,機械制圖課程主要采用以課堂教授為主、課下完成與局部知識點對應的簡單作業為輔的教學模式。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與學的“雙邊互動”變成了單邊的傳輸與接受,“獨白”代替了“對話”,學生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習興趣不足。
3開發機械制圖課程中的育人資源
3.1緒論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必須向制造強國轉型升級,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教師引導學生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共榮使命。圖樣是工程界的技術語言,是重要的技術文件,學好機械制圖,才能為實現中國的強國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緒論課上強調學習態度,學好制圖課,需要吃苦耐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圖樣上一個尺寸公差即使是0.1毫米的錯誤,也會引起產品不合格,使工程出問題。
3.2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
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鞏固發展課程改革多年來的成果,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以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導向,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的內涵發展、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新時期高校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更應固本求新,跟上時代發展潮流,面對多樣的教改經驗應理性對待博百家之長為己用,以失敗經驗為警示對課程地位要有正確認識和定位,科學合理制定本課程建設目標和教學規劃,滿足教育教學質量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全方位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以保證學生基礎扎實。
3.3加強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力度
老師借助多媒體加強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尤其是機械的三視圖,學生們因為空間想象能力不足,不能將各個部分繪制完整。通過三維圖形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機械制圖中需要學生們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例如如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剖視圖的基本畫法規則、各種圖線的應用范圍等。老師借助多媒體協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應用的過程中不能為了多媒體,忽視了老師講解的重要性,多媒體的作用是協助教學。
3.4組合體畫圖部分,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三個視圖遵循三等關系“主俯長對正、主左高平齊、俯左寬相等”。“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視圖各有其表達的重點,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共同表達物體的形狀。這體現的育人元素便是:要從多個角度看問題。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觀點,從而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組合體的畫圖和讀圖都是采用形體分析法,培養整體(全局)與局部的思維方式。形體分析法是假想將組合體分解成若干個基本形體,弄清各基本形體的形狀、組成形式和表面連接關系,從而構成整個組合體。形體分析法就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我們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但是全局并不是局部的簡單相加和組合,它統帥局部,高于局部。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全局著眼,立足整體,統籌全局。
3.5與時俱進培養社會所需人才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機械設計在我國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各方面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發現社會專業化制圖人才的需求更加青睞于實踐能力強與科學研究型相結合的“多面手”型人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能訴求,越來越以人員專業過硬,實踐操作能力強等多方面為主流,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來自于個人的實踐,學校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3.6培養創造能力
當前社會對創新能力愈發的看重,機械制圖是機械制造創新的重點,老師使用多媒體推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制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新設計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老師加以點評,提升學生們的創新熱情。
3.7零件圖和裝配圖部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完成制圖大作業——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需要長時間的毅力和專注力。有部分學生看到復雜的圖紙就搖頭、抱怨甚至放下作圖工具,玩起了手機。老師注意到這種情況,走過去跟他講解繪圖的步驟,幫助他分析難點,再拿出上一屆完成的優秀的圖紙給他看。偷懶的學生也不好意思了,放下手機趕緊畫圖[3]。作為老師既要指導又要督促,當學生堅持下來,完成繪圖任務后,會有滿滿的收獲感和成就感。思政元素:在繪圖中力求標準、完美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
結束語
通過加大機械制圖課程的實踐環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互動,學生能夠從實際出發,認識到機械制圖的重要性,化抽象為具體,從而在讀圖和繪圖方面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后續的專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他們能把創新與設計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莉.多媒體系統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279.
[2]李超,張帥,劉立偉,王賀.多媒體系統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05):56.
[3]陳冬梅.基于多媒體下的機械制圖與CAD教學方法探討[J].南方農機,2019,50(01):129.
[4]付婕.多媒體系統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8(21):80.
[5]孟保戰.多媒體系統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