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瑩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環保問題被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可持續性發展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的生態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在土壤污染方面,對土壤方污染的防治開展比較緩慢,因而從整體上來看,土壤污染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本文闡述了農用地土壤金屬污染防治的現狀,提出了在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問題以及改善的對策。
關鍵詞: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污染防治;管控
一、前言
目前,我國的農用地土壤污染情況比較嚴重,其主要的污染來自于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導致了農用地生產的糧食遭受到了污染,糧食減產情況比較嚴峻,并帶來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因而,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成為了土壤污染防治和管控的重要內容。在建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對土壤污染的治理,保護農業耕地,對提高我國農業耕地的質量、資源利用率以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二、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現狀分析
(一)我國土壤污染整體情況
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影響,我國被污染的農業耕地面積達到了2000萬平方千米,其占比達到了農業耕地總面積的20%左右。出現的危害表現在:糧食污染情況嚴重,出現了較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并影響到了糧食的貿易出口。
(二)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來源
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來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污水灌溉。據農業部灌溉區在2019年的數據調查發現,我國約有160萬km2的農業用地屬于污水灌溉區域,其中70%占比的區域受到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困擾。農用地土壤重金屬超標使得農作物中的有害物質過多,直接威脅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第二,農藥污染。農藥制劑以化學成分為主,極易散失溶解于土壤之中,長此以往不僅容易引起嚴重的土壤板結問題,還容易給深層土壤及地下水質造成很多不良影響。農藥制劑的頻繁使用還會增加病蟲菌的抗藥性,因此農藥制劑的致病性及使用率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有些地區由于管控能力有限使得違禁制劑屢見不鮮,諸多因素疊加起來進一步加劇了農用地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問題。
第三,化肥污染。通過對FAO數據庫中的農用化肥使用量進行數據調取發現,我國每年施用化肥數量占世界總量的1/3左右,而我國的農產品產量卻僅占世界總量的1/5,由此可見我國的農用化肥使用狀況是非常不合理的。農用化肥促進農作物高產豐收的同時還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農用地重金屬超標、土壤微生物活力降低、養分調節能力下降、毒害物質比例增加。
第四,固體廢物。有些地區的農業種植活動會使用大量的農膜物質,大部分農膜物質因其結構組成特性很難被土壤降解,殘留下來的農膜物質不僅容易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層難以透水透氣的固體廢物層,還極易影響農用耕地質量。固體廢棄物處理方式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土壤結構遭受到破壞,進而發了嚴重的重金屬超標問題。
三、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現存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現有的農業治理法律法規大多與土壤污染治理不相關,對于農用地土壤的侵入性破壞方面的治理防護制度更是少之又少,立法上的空白、政策上的缺失使得有關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只能采取“義務引導”的方式。這種毫無管控力度的引導方式不利于事后追責,因此也無法起到較好的警示效果。農用地土壤重金屬防治工作涉及多個學科、多重知識,且當前的法律制度過于理論化,缺少足夠實踐性,由于沒有全面考慮環境影響、風險評估、土質檢測、防護治理、質量控制等多方因素,使得有關部門在確定責任主體、制定規劃方案的時候無據可依、無法可循,進而無法獲得較好的土壤治理效果。
(二)監管執法力度有待提高
我國政府關于農用地土壤污染方面的知識相對有限,并沒有及早的認識到土壤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密切關系,而是把過多精力用在了水污染及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上。有些地區政府為了謀求更多經濟收益,對于重污染企業的違規操作行為置若罔聞,由于凈化處理設備缺乏、污染排放標準較低,使得違規排放問題頻發,由此給周邊區域的土壤、水質、大氣造成很多不良影響。農業部門及環保部門只是具有將違反規章制度的企業記錄為環境信用失信系統中的監督管理權,由于監管執法力度有限,并不買發揮較好懲治力度,因此也無法因其相關企業的足夠重視。
(三)基層職能部門相互推諉
部分地區的基層職能部門對于農用地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管理存在相互推諉、權責不均的情況,在后續的重金屬污染追責處罰工作中投入精力過少,且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機處理、信息反饋等機制,由此影響重金屬防治管控工作的順利開展?;鶎勇毮懿块T由于受到地區政府及政府職能部門的雙重領導,很難實現對農用地土壤的統一監控與管理,法律制度的缺失也進一步降低了職能部門的執法效力,久而久之也容易引起監管倦怠情緒。
(四)污染修復工作缺少資金
重金屬因其自身特性,它造成的污染大多是不可逆轉的,且后期治理手段高昂,這也在一定層面上增加了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防護難度。我國政府雖然撥出部分資金用于環境污染治理及后期修復控制,但是最后分攤到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上的資金少之又少,這也在一定層面上增加了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難度。
四、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策略
(一)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及標準
2019年頒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我國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由于相關法律制度還有所缺失,后續還需進一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實施明細、管理條例及配套法律,以便全面系統的開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復工作,以此維護生態平衡及社會大眾健康。除此之外,相關法律法規在頒布使用的時候還需要賦予農業部門、環保部門一定的執法權利,以此確保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我國現有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只是單純的對土壤等級進行分類劃分,并未根據土壤污染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定,因此無法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等級進行明確劃分。職能部門在現有“質量標準”的基礎上還需要明確污染風險評估、土壤治理幸福、污染物質分析、重金屬污染監測等管控標準,以此為基礎保障農用土壤安全。
(二)加強監管執法力度
各級政府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快土壤防治機構的建立步伐,并給予監察部門足夠的執法權利,以此樹立土壤防治機構的權威形象。根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特點,制定與之相符的土壤污染防治評估、考核制度,并定期進行考核評估工作。同時需要加強環保部門的監督權利,將宏觀的主導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加強對土壤污染著的懲罰力度,并做好污染者的賠償和修復工作的監督。
(三)推進土壤污染修復市場化建設
我國政府及職能部門需要做好前期規劃工作,分撥部分資金用于土壤治理及生態修復工作,督促基礎部門做好土壤重金屬污染監管工作,并通過宣傳引導的方式提高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加強對重污染企業的管理力度,以此推進土壤污染修復工作的市場化建設。
(四)加大對污染修復工作資金的支持
我國政府部門在對環境污染治理和后期修復的資金分配上,需要依照于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比例的規劃,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區域,提高資金的支持力度,并且需要從多方面,增加污染修復的資金籌集,做好資金應用的規劃和監督,以此用以支持重土壤金屬污染的防治工作。
五、結論
農用地關系著我國的農業生產,農用地土壤污染種,重金屬污染是重要的原因,重金屬元素通過農作物進入到食物鏈中,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繁衍生息存在較大的影響,同時對糧食產量也形成了較大的威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基于此,加強對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和管控十分必要。本文從法律、標準、執法力度、市場修復、資金支持等方面開展防治策略。
參考文獻:
[1]王雪芹.我國土壤污染問題現狀及防治策略[J].化工管理,2021(06):137-138.
[2]王少峰.論土壤重金屬污染及防治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2):36-37.
[3]董玉梅,李燕.淺析土壤重金屬污染與防治修復[J].農業與技術,2020,40(23):125-127.
[4]黃瓊,王麗君.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現狀與防治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