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萍
摘 要 撫育管理對于杉木的生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既可以增強其自身的抵抗力,為杉木生長創造優良的環境,同時還可以提高杉木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增加杉木種植數量的同時,也要加強杉木林的撫育管理。根據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杉木林的實際種植情況,分析撫育管理對于杉木林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撫育管理技術措施。
關鍵詞 撫育管理;杉木林;技術措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
中圖分類號:S72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23
撫育管理對杉木林的建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加強撫育管理可以穩定造林成效,提高杉木的質量,增加產量。一般狀況下,杉木林的建設應恪守“三分造,七分管”的思想理念[1],而且杉木傳統的栽培和管理方式不完善,易疏忽一些小細節,會直接影響到杉木林的質量。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杉木林的撫育管理技術,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找到最科學的杉木林撫育管理方式[2]。
1 重要性
1.1 創造優良的生長環境
不同種類的樹木所需的生長環境和條件都有所不同,杉木的生長需要肥沃、深厚、松散的土壤環境,這樣的土壤能夠讓杉木的根系更好的生長,促進杉木更好地吸收養分。在環境質量較好的地區,杉木的周圍可能會產生大量的雜草,吸收部分的養料,阻礙杉木的生長,需要及時清除雜草。此外,杉木的生長還需要充足的陽光、水分和空間。因此,杉木的撫育管理可以為杉木的生長提供優良的環境,促進其生長速度,同時提高杉木的質量。
1.2 增強抵抗力
對杉木進行撫育管理是促進杉木茁壯生長、增強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定期并有選擇性地對杉木進行砍伐,在加速樹木生長的同時還可以防治病蟲害。定期噴灑殺蟲劑可以增加杉木抵抗力,促進其健康生長。抵抗力對于杉木的質量非常重要,只有杉木自身的生長狀況優良,才可以保證后期木材質量好。
1.3 提高經濟效益
無論是大直徑還是中小直徑的木材都有各自的用處,且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當杉木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被砍伐,用于制作木樁、電桿及家具等,同時也可以為林農帶來收益,因此,杉木的質量與種植者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良好的杉木撫育管理可以促進杉木的茁壯生長,提高杉木的生長效率,縮短生長年限,提升木材質量,增加杉木的木材產量,提升經濟效益[3]。
2 技術要點
2.1 翻耕除草
從開始建設杉木林一直到林木的樹冠之間彼此相互銜接的過程中,翻耕土壤、鏟除雜草始終是撫育管理中最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翻耕土地是為了讓土壤變得疏松,割斷上下層土壤之間的相互聯系,減少水分的蒸發,提高土壤的濕度、滲透性及透氣性,進而促進土壤里面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物質的分解。鏟除雜草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與幼小杉木相互競爭養分的其他植物。由于雜草繁衍速度很快,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在生長過程中會與杉木競爭,奪取大量的水分、養分及陽光等,同時雜草灌木的根系一般都很密集且繁茂,這對幼小杉木根系的生長和延伸非常的不利,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樹木無法正常生長。一般情況下,造林后可進行5年的翻耕土壤、鏟除雜草,前3年每年可以選擇在初春和初夏進行2次,隨著幼苗的逐漸生長,可在后2年里每年只進行1次松土除草。翻耕土壤時要與種植杉木場所的地形相結合,注意翻耕土壤的深淺,以免損壞杉木的樹根。鏟除雜草時,可以將杉木套上袋子進行保護,然后再噴灑除草劑等藥物,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一些人工成本,還可以避免傷害杉木,但切記過程中不要污染環境。
2.2 施加肥料
經過長時間的種植杉木之后,土壤的肥沃程度將會大大下降,土壤層變薄,從而導致林分的生產力下跌。因此,對于土壤等條件較差的杉木林,可以適當地施加肥料,不僅能夠改善土壤本身的理化特性,而且還可以為杉木提供營養,促進杉木的蓬勃健康生長,提高杉木的生產量,縮短杉木生長時間,提高經濟收入,還可以控制病蟲害對杉木的破壞。對杉木施加的肥料大致可以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倡導充分利用鏟除的雜草、灌木及間伐下來的樹木進行就地處理,可以提高肥料在土壤中的效果。還可以根據杉木不同的樹齡和條件,選擇施加不同種類和功能的肥料。另外,施肥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穴施、淋施、噴施等,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施肥方法。
2.3 撫育間伐
撫育間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森林撫育措施,主要是針對一些幼小且林分較差的杉木,對樹木進行選擇性的砍伐,目的是保證剩下的樹木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也可以通過間伐來獲取相應的木材。撫育間伐還可以促進杉木的生長,縮短杉木的培養周期,提高杉木的質量和產量,從多方面發揮杉木的價值和功效。
在杉木成熟之前一般會實施2次撫育間伐措施。基本上經過5年的種植后,樹木之間就會發生相互銜接的現象,無論是地表上方的樹冠,還是地表之下的樹根,彼此之間都會相互擠壓,導致杉木的密度過大,無法滿足樹木生長所需要的空間和營養,生長受到限制,樹木的產量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這種狀態下就需要采取撫育間伐的措施,在實際操作時應考慮土壤條件、林分密度及杉木的生長狀況等因素,大多會選擇在5~10年進行第1次撫育間伐。第1次間伐之后,樹冠會變得疏松,保留下來的樹冠會得到足夠的養分,充分發育,樹木能夠茁壯生長,特別是直徑生長的速度會明顯加快。在生長幾年之后,保留下來的樹冠會再次發生郁閉現象,導致杉木的光照變少了,樹木的生長再次受到限制,此時,第2次撫育間伐就可以開始實施。根據林分的不同情況具體實施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大致情況會在10~
15年完成第2次間伐。間伐強度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初次種植的密度大小、杉木種植場所的環境條件及林分生長狀況等。通常情況下,第1次撫育間伐每667 m2需要大約預留160株,第2次撫育間伐每
667 m2需要大約預留120株。通常采伐和保留樹木的原則是“三伐三留”,即伐劣留優、伐小留大、伐密留疏,即要留下形狀和質量優良、樹干挺直、蓬勃茂盛的杉木,將一些形狀和質量不完善且妨礙林分健康的杉木進行
砍伐。
2.4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工作人員應加強對杉木林的管理和保護,尤其是對于幼林階段的樹木,防范火災、動物、人畜傷害及天氣等對杉木產生危害。同時,杉木病蟲害種類繁多,應注重防范工作[4]。
黃化病、炭疽病及葉枯病等都是杉木林常見的病害。1)杉木黃化病常發生在生長環境條件差或者遭遇過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幼小樹林中,針對杉木黃化病的預防工作,主要是在建設樹林時選擇適合杉木生長的土地,同時在前期要更加注重對杉木林的撫育管理。2)杉木炭疽病的產生主要是杉木遭受其他不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影響,樹木生長不良,抵抗能力下降,比如土壤中有機物質含量減少、荒蕪干旱等都是導致炭疽病發生的原因之一,防治工作主要是通過選擇適合杉木生長的地方,提高杉木的質量,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杉木自身的抵抗力,定期進行排查,發現并清除發生病害的樹木或者樹干,從根源徹底解決問題。3)對于杉木葉枯病的防治工作主要是在種植杉木之前要檢查、提升土壤的耕層結構和表面狀態,注重造林后3年之內的撫育管理措施,確保杉木在幼小階段能夠旺盛生長,提高抵御傷病的能力,嚴格管控樹林的密度,及時對杉木進行砍伐,清除森林中病死的樹冠和枝葉,以延緩杉木的衰老,減少細菌的傳播。
雙條杉天牛、杉棕天牛、小卷蛾、小袋蛾等都是杉木林中常見的蟲害。例如,雙條杉天牛是一種鉆蛀性的害蟲,產的蟲卵主要寄存在樹皮的裂縫之中,長成幼蟲后主要聚集在樹干下面,以韌皮部為食,之后再以木質部為食。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強林木的撫育,做好新枝的防除工作,對于一些生長過于茂密的杉木,需定期進行撫育間伐工作,使杉木林能夠通風,有充足的陽光,促進杉木健康茁壯生長,減少蟲害,定期檢查、清理已生病的枝干。
3 結語
杉木林的撫育管理是保證杉木生長速率、縮短生長周期的重要技術措施。杉木林撫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給杉木創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確保杉木能夠得到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陽光和空氣等,從而為杉木林的快速生長和產量提高奠定基礎。因此,杉木林撫育管理應該以土壤管理為首要任務,定時翻耕土壤、鏟除雜草,改善土地的環境和質量,避免雜草爭奪杉木林的營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間伐時間。同時,要特別注重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杉木的健康茁壯生長,加強環境保護的同時還可以增加經濟收益[5]。
參考文獻:
[1] 蘇紅杰.人工杉木林撫育釆伐的主要技術措施及應注意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9(3):172.
[2] 林雨萱,哀建國,宋新章,等.模擬氮沉降和磷添加對杉木林土壤呼吸的影響[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1,38(3):494-501.
[3] 禤水金.杉木種植管理技術要點及效益分析[J].綠色科技,2018(11):127-128.
[4] 蒙利春.對桂西北杉木種植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思考[J].農技服務,2017,34(9):81-82.
[5] 蔣吉葵,蔣華.林業生產中杉木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分析[J].山西農經,2018(7):4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