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彪
摘 要 為了探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提升方法,闡述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內容,總結該項工作的特殊性和主要價值包括:為后續工作提供基準數據,明確區域林權歸屬,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最大化保護森林資源。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應該制定調查工作內容,延伸并豐富調查方法,高效利用科學技術,對交通區位、地力、蓄積等方面進行評價,提升林業經營狀況的直觀性。
關鍵詞 設計質量;調查規劃;林業;方法
中圖分類號:S758.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31
林業資源是自然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林業生產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提高對森林資源地力指數、立地指數、樹種覆蓋與普及、林地質量得分、固碳增匯能力及占地面積等數據的測算準確度,已經成為相關部門和管理人員必須面臨并解決的問題。從這一層面來講,創新工作方法,提升信息資源和儀器的使用率,是非常必要的。
1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概述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從本質上講屬于林業生產與建設的工作內容之一,也是森林資源管理的根基,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持續性、科學性及動態性特點。工作人員應該評估林業資源價值,做好林業資源狀況研究,考慮栽植地的土質,分析影響當地林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圖表等方式直觀反應相應數據結果,為后續工作提供基準數據,是實施林業政策的基礎。林業調查的工作方法主要分為3個方向[1]。1)目測調查,即對人造景觀、自然景觀(森林景觀)進行人工評估,如對樹木因子、單棵樹木病蟲害情況等進行觀測;2)儀器調查,即利用監測工具,如圓柱高度計、數據查詢語言(Data QueryLanguage,DQL)系列樹木測試儀、克里斯蒂安高度計及布魯斯高度計等,對森林資源進行多功能調查;3)訪問調查,即林業部門與多個部門展開有效溝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并結合勘探結果給出林業管理計劃。
2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森林資源生產建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2]。作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調查規劃設計可以分析區域內林業生長和發展的各項指標,最大化保護森林資源,明確該地區適宜的種植和生產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林業資源保護方案。1)利用“3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和信息技術,明確區域林權歸屬,開展林業界定工作,保護每一方的利益;2)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人力資源完善林業監測系統,健全防治減災體系,建立檢疫御災體系,提高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3)林業生產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林地退化問題,優化林種和樹種結構,最終提升林地生產力,讓現有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
3 當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工作困境
當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中,個別地區相關部門林業調查不夠徹底,調查工作條件困難,人工勞動強度高,調查規劃經營部門負擔沉重,調查人員老齡化嚴重,不能及時更新并注入新鮮血液,在林業建設過程中對信息化社會的使用率并不高,直接影響到林業調查規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因此,建議在今后工作中應該適應新的調查方法,積極引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突破當前發展困境,提高基層林業調查活動效率[3]。
4 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策略
為了探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提升策略,以某地林地管理和林地質量評價工作為例,科學經營森林資源,利用“3S”技術對林地基本情況進行監測,分析林地宜林程度差異,構建林地質量評價分級標準,為后續林業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科學經營提供依據。
4.1 調查方法設計
為了加強林地管理,采用“綜合評價法+3S信息技術法”,對森林蓄積量、地力指標、地力區位等情況進行調查,反映林地經濟和林地的自然屬性,將調查資料編制成冊,以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以馬尾松林地調查為例,在“3S”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上,構建馬尾松林地多元回歸模型,對各項指標(生物群落、土壤調查、增長速率、郁閉度及成活率等)進行分級測算,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
4.2 調查工作思路
在采伐跡地數據、公益林數據、撫育造林數據、
0.2 m航空正射影像圖、火燒跡地數據的基礎上將林地蓄積、林地土壤資源、實際病蟲害等情況納入到調查工作內容中,提升調查方法的完善性和科學性。
具體工作思路為:1)通過“3S”高新技術建立判讀標志,分析區域內成材和砍伐分布,根據紋理結構等信息在遙感影像的基礎上進行現地實測,更新普查結果,確定林封育地,減輕小班調查的勞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2)應用高分辨率衛片,依托于遙感數據,結合森林實際年齡,提升數據判斷精準性,將其與數據采集軟件相結合,找出病蟲害爆發的根本原因,保證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平穩運行;3)在準備階段,研究和設計人員制定調查流程圖,在必要時成立領導小組,做好物料準備,編寫工作方案,在實施階段應該將“實地修正+質量檢查+因子調查”相結合,使用衛星傳輸數據,調查生態效益。
4.3 林地質量評價
對森林蓄積量等級(單位面積)進行劃分,以等差級數序列為基本劃分方式,最終得出森林蓄積量狀況[4]。結合林地交通區位特點,對所有林地小班進行區位等級劃分,確定林地質量,編制森林立地指數表,在樹高生長模型的研究基礎上,測算地力指數權重占比,得出經濟屬性(單位面積蓄積量)的評價指標,并且在林地質量評估時,結合交通區位得分、地力得分、蓄積得分等得出林地質量等級。具體數據和分級情況如表1所示。
將以上區位得分與地力指數和蓄積量得分相加,就構成區域性林地質量評價的總結果,如表2所示。
4.4 工作注意事項
林業調查設計規劃與營林、森林資源利用、林業生產建設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日常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中,相關調查和管理部門應該做到以下5點:1)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由于多數宏觀性的調查指標都是建立在“3S”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要想提高規劃設計的效率,應該提升數字化調查工作方法的使用程度,逐漸形成規劃設計信息化氛圍,方便林業生產建設工作的開展;2)優化林業部門內部結構,改善林業管理質量,確保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構建內部數據共享機制,將集體測量、統計、規劃、設計及實施等工作具體落實到人,將實地考察和后臺監測進行深度融合;3)提高隊伍綜合素質,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確保調查數據精準性,結合內部實際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及時更新林業分布圖,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制度,提升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動態化和標準化;4)完善林業監測體系,實時監測樹木生長情況,強化實地考察工作機制,與其他部門展開積極合作,最大化保護森林資源,有效改善林地退化問題,不斷適應林業調查規劃的新要求;5)完善服務范圍,根據林業實施項目中重點內容,創新林草經營方式,做好生長期監測,優化林種結構,重視質量監管,提升林地生產力[5]。
5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調查規劃工作可以分析區域內林業生長和發展的各項指標,是林業生產和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環節。在今后工作中,應該提高規劃設計的效率,總結數字化調查工作方法和經驗,加快信息化建設;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確保調查數據精準性,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制度;在遙感影像的基礎上進行現地實測,更新普查結果,確定林封育地,為提升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鐵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提高的具體策略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4):82-83.
[2] 鄧遠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探究[J].農家參謀,2019(13):100.
[3] 郭宛予,孫素芬,馮仲科,等.基于3S技術的園林綠化調查方法與分析:以北京市通州區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0):162-166.
[4] 史文兵.影響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因素及優化措施[J].江西農業,2020(8):84-85.
[5] 屈朝輝.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的措施:以衡陽市石鼓區為例[J].現代園藝,2020(4):178-17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