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瑞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地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如果將其有效應用于林業調查工作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業調查工作的效率,也可為林業調查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基于此,重點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在林業調查中的應用。
關鍵詞 地理信息系統;林業調查;內容分類
中圖分類號:S757.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32
現階段,林業的建設與發展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保障林業良好發展,相關監測部門采用了先進的林業調查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基礎上,對林業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并結合監測結果逐步完善林業生產方案,以此提升林業生產的質量與效率,使其在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1 林業調查工作
1.1 林業調查的目的
林業生產活動范圍較廣,加之森林類型及立地條件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相關部門應組織大型的專業調查活動,明確林業生產的具體情況、收集相應的數據信息,為林業生產、集約經營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另外,通過有效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工作能夠準確了解森林資源的消長規律及其具體數量,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規劃林業生產活動、促進林業發展[1]。
1.2 林業調查的任務
林業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查林業生產條件、森林區劃,清查森林資源等。其中,對森林資源進行清查是調查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該環節工作量較大,任務較重。其主要任務是對林區內部的各種土地、森林面積、林木資源量及林業資源分布情況等予以測定[2]。
1.3 林業調查內容分類
1.3.1 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工作
全國森林資源的清查工作主要涉及各類土地面積、各種林木的生長量及蓄積量等,該工作的開展能夠為我國林業方針政策的制定、林業生產規劃的編制等提供可靠依據。在開展森林資源清查工作時,通常以縣或林業局為基本單位,從當地著手,對大面積、大范圍的森林資源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調查。一般情況下,為在短期內做好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工作,需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開展調查工作。然而,要想提升該調查方式的精準度,林業局應針對林地面積的精度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即要求縣林業局、區林業局、省市林業局的面積精度分別不低于95%、90%、85%。且這種調查工作通常每隔5 a開展1次,在一些人跡罕至且交通不便的地區,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10 a。
1.3.2 林業規劃調查
林業規劃調查涉及重點林區與非重點林區。對重點國有林區進行調查時,需以林業局為單位;對非重點林區開展調查工作時,需以林場為單位;對集體林區進行調查時,應以縣或公社為單位。調查工作的開展時間不定,通常在5~10年。在開展林業規劃調查工作時,需充分考慮當地的林業生產狀況,由相關部門調查各自管轄區域內的林用土地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樹木生長量等。在具體調查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需充分了解當下人工種植與自然生長樹木之間的比例、園林經濟與農副業林木生長情況等,并結合當地的土地類型,合理調整植被的種植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情況,推動林業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1.3.3 作業設計調查
在開展林業生產作業之前,相關林業部門應對伐區、造林及撫育采伐等多項設計工作進行科學調查。作業設計調查應著眼于當下的林業發展任務,立足于本單位的林業規劃,以年度生產計劃為重要依據,實現對以往數據信息的科學整合,為林業生產作業奠定良好的基礎[3]。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
2.1 GIS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又被稱為GIS系統。該系統主要是以計算機為網絡載體,將相關地理數據、軟件應用等結合在一起的信息系統。相關森林資源監測部門如果想在該系統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林業調查技術,則必須將地理信息系統與森林調查工作進行充分結合,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全面收集森林環境信息,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傳輸,同時,需經過相應的技術加工處理,使其能以圖文的形式充分展示調查區域相關林業資源的具體情況。此外,相關監測部門還可利用無人機設備監測林業資源狀況,并將其與地理信息系統聯系起來,以此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同時,還要應用相關計算機軟件,將無人機拍攝的圖片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借此對監測區域的地形進行科學分析,對林業資源的坐標及相關數據進行空間轉化,促使軟件與數據實現統一[4]。
2.2 林業調查地理信息系統
林業調查地理信息系統以基礎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及林業資源業務數據為基礎,以林業調查業務為相應的工作導向,同時還融入了信息服務共享這一理念,對各項數據信息進行了充分整合,以此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例如,相關森林資源監測部門在應用林業調查地理信息系統開展有關工作時,可以架構面向服務的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這一服務體系,并且可以以此為基礎針對各項林業調查業務建設相應的應用系統,促使林業調查業務及相關資源得以共享,進一步提高林業單位的信息服務水平。另外,相關林業部門還可以通過構建林業調查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對異構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基礎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及林業內部空間數據的有效整合。該平臺本身具備相應的數據管理接口,能夠對多種數據格式予以兼容,進而為林業行業提供標準的數據服務,提高整個行業的數據共享能力。此外,在這一基礎上,相關林業部門還可以借助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這一接口進行二次開發,對林業調查業務模塊功能予以增設,促使業務數據的實用價值得以提高[5]。
2.3 基于GIS的林業調查業務
相關監測部門如果能夠在GIS系統上,建立完善的林業調查地理信息系統,則能將機械與人力進行充分融合。相關監測部門在開展林業調查工作時,需明確當前現有森林區系的分布情況,同時要了解植物自身的生長情況、深入調查森林的成林狀態,以確定森林蓄積量及生長量。在具體的林業調查工作過程中,調查結果基本不會受區域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調查數據信息對森林的具體情況予以科學判斷。例如,根據相應的地區環境信息,可以對森林系統中的植物所屬區系予以明確,同時能了解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如森林年齡結構、成林結構等。另外,相關單位也可以利用GIS技術,構建相應的地理模型,實現對空間數據的科學分析,進而了解并掌握林業區域的環境情況,這樣也能夠對該區域的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實時跟進,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具體情況,合理制定下一階段新種培育、改植及人工播種等多項林業生產工作環節的具體任務,進而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加強對珍稀樹種的保護、保持林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從而進一步促進林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使林業得到有效建設和發展[6]。
3 結語
相關林業資源監測部門如果想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研發出科學的林業調查技術,并利用該技術對林業資源的生產與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則必須針對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使林業生產的質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相關林業檢測部門在應用林業調查技術時,也需要根據林業資源的特點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效用,對其進行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戰陽.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研究[J].花卉,2019(2):232.
[2] 夏叢生.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2016(7):52-53.
[3] 曹利斌.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6(6):188-189.
[4] 石林.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8(15):110.
[5] 樊昌晉.ArcGIS在林業調查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花卉,2021(6):2.
[6] 齊冰.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調查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18(2):73-7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