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絨葉
摘 要 柿原產中國,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柿全身都是寶,食用、藥用價值高,我國柿栽培面積和產量均為世界第一。然而,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趨勢,栽培管理粗放已成為影響柿優質豐產的主要因素。為了促進柿產業提質增效,提出了發展名優柿品種與優質豐產栽培實用技術,希望能帶動柿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柿;名優品種;優質豐產;實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5.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27
柿原產中國,經濟壽命可達百年以上,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經濟兼用樹種之一。柿樹耐旱、耐瘠薄,丘陵、山地、河灘及平原都能適應,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均可栽培。柿樹全身都是寶,發展前景廣闊。柿果鮮食營養豐富,鉀、鈣、鐵、鋅和硒的含量明顯高于大眾水果,具有潤肺、清熱、止咳及解毒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柿果還可加工成柿餅、柿酒、柿醋和柿片等,柿葉可制作保健茶,柿蒂、柿根均為中醫常用藥材。柿果中提取的單寧可作防水劑、防腐劑及涂料、染料、化妝品的原料,柿單寧在放射性核廢料的無害化處理、電子垃圾中貴金屬的高效回收、工業和生活污水的生物凈化及旱地農業中的水分吸收和保持等領域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柿管理簡便,相對蘋果、梨等用工量小,是應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的優選經濟林樹種之一。以柿優質豐產栽培為目標,提出因地制宜發展名優柿品種、高標準科學化建園及豐產栽培實用技術措施等建議。
1 因地制宜發展名優柿品種
我國柿發展歷史悠久,名優品種較多。華北的“世界第一優良種”大磨盤柿、河北蓮花柿、山東菏澤鏡面柿、陜西涇陽和三原一帶出產的雞心黃柿、陜西富平尖柿及浙江杭州古蕩一帶的方柿,被譽為我國“六大名柿”。
我國柿品種雖然多,但規模化栽培、經濟效益較好的,都是各地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培育出的特色名優品種,如有“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的湖北羅田甜柿、陜西富平尖柿和臨潼火晶柿、福建永定紅柿、天津盤山磨盤柿、河南鄭州滎陽柿子和仰韶牛心柿、北京房山磨盤柿、廣西恭城月柿、山西孝義柿子和北景柿子、云南華寧柿子等,都是適應市場需求、經濟效益好、品質佳的地方優良品種。除此之外,還有浙江千島無核柿、寧波余姚吊紅、山西澤州甜柿、河南新安牛心柿、湖南王村紅柿、河北滿城磨盤柿、廣東從化紅柿、山東臨朐小萼子和青州大萼子等傳統名優品種,都是可以不斷培優保護并規模化發展的良種柿。另有陜西富平升底尖柿(良種編號:QLS72-J051-2006)、河南博愛八月黃(良種編號:豫S-SV-DK-021-2008)、河北蓮花柿(良種編號:冀S-SV-DK-021-2013)等已經過良種審定的柿品種。廣大柿農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良種柿進行栽培。
澀柿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緯33。~37。[2],最適年平均溫度13~19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位于北緯34°36′~35°02′,年平均氣溫13.4 ℃,年平均降水量514 mm,屬于澀柿的優生區。當地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了八月黃、吊紅、火晶柿及富平升底尖柿4個良種,鮮柿銷售期從7月下旬一直可以延續到霜降前后,果品質優,收益較高。甜柿要求年平均溫度14~18 ℃(冬季氣溫低于-15 ℃會發生凍害),年降水量700~1 200 mm,無霜期260 d以上[3],適宜在湖北、云南、廣西、山東、浙江等地栽培。
2 高標準科學化建設果園
柿園園地應選擇在交通便利、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排灌方便、地勢平坦或背風向陽的緩坡地,最好選擇土層深厚、土壤pH值6~7、有機質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5 m以下的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砂壤土。為保證柿園品種純正,建議北方選擇耐旱耐瘠薄的君遷子實生苗造林,南方選擇耐濕抗熱性強的本砧造林,栽植株行距一般為2.5~3 m×4 m(每667 m2栽植56株)。于成活后第2年春季砧木芽萌動時,選用年前秋冬季從當地優質豐產園采集儲備的良種接穗進行嫁接。需要注意的是,君遷子與澀柿品種及次郎、羅田等甜柿品種的親和性強,但與富有系甜柿品種親和性差,嚴禁在君遷子上嫁接富有系品種;本砧與大多數甜柿品種,包括富有系、御所系親和性好,適宜嫁接甜柿品種。為提高樹體抗寒能力和便于機械化耕作,建議嫁接部位控制在砧木50 cm以上,并在接口上暫留15~20 cm活樁,用以綁撐接穗新梢,防風折。水肥充足的新建園,在嫁接后第3年可實現全園掛果。優良柿品種多為單性結實,一般無需配置授粉樹;若嫁接陽豐、富有、早秋或西村早生等甜柿品種,需配置授粉樹以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配置比例為(8~6)∶1。
3 豐產栽培實用技術措施
3.1 土肥水管理
3.1.1 土壤管理
豐產柿園應做到適時翻耕土壤,掌握“冬季深、夏季淺;平地深、坡地淺”的原則,翻耕深度一般為30~50 cm;6—8月中耕除草2~3次,深度15~20 cm,可提高土壤透氣性和保水力。幼樹園可間作黃豆、綠豆、沙苑子等能培肥地力又增加收入的作物,掛果園建議應用果園生草措施,優化柿園生態環境。果園生草可選擇適應性強、耐踐踏、有固氮作用的紅三葉、白三葉等豆科植物進行行間生草。
3.1.2 需肥特點
柿樹根系活動較地上部分晚,且停止生長早,其需肥特點是高氮、低磷、高鉀。因此,采果后要重施基肥、早施基肥,建議以鮮野草、荊條、豆秧等綠肥或腐熟畜糞肥為主。生長期追肥3次:1)新梢停長后至開花前,以氮肥為主,按樹齡及結果情況每株施尿素0.25~0.75 kg;2)生理落果后,每株施柿專用肥3 kg;3)果實迅速膨大期,可進行葉面噴肥,宜選用0.3%硫酸鉀或磷酸二氫鉀,在10:00前或16:00后噴施。
3.1.3 水分管理
柿樹耐旱,但萌芽期、幼果發育期、果實膨大期缺水會直接影響柿果產量和質量,因此,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灌水。萌芽前若遇春旱,應澆1次水;幼果發育期、果實膨大期應結合施肥情況進行澆水。封凍水在施基肥后至上凍前進行,要求必須澆透,浸濕土層80~100 cm。
倡導柿園采用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可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達到現代農業生產省工省力、節水高效的目標。
3.2 樹體管理
通風透光良好是優質豐產柿園樹體管理的基本要求。生產上主要通過拉枝、抹芽、整形修剪等措施培養豐產樹形。春季萌芽期枝條較柔軟,幼樹應對需要開張角度的枝條進行拉枝,結果樹在萌芽后及時抹除無用的背上、背下及生長位置不合適的芽子;夏季疏除大枝上和內膛過密、細弱、位置不當的新梢,并在預留新梢長至30~40 cm時進行摘心,5月中下旬在主干上進行環割[4],有助于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秋冬季要疏剪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及影響通風透光的多余枝,注意回縮多年生衰弱大枝,短截小枝,促使副芽萌發成枝。柿樹修剪應按照“因樹作形,有形不死,無形不亂”的要求,把握“少短截,結果之后快回縮,長放枝條不可多”的原則,干性較強、頂端優勢明顯的品種宜采用主干疏層形,干性較弱、頂端優勢不明顯的品種宜采用自然圓頭形和開心形。
3.3 病蟲害防治
柿樹主要蟲害是介殼蟲、柿蒂蟲等,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角斑病和圓斑病等[5]。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1)初冬季節要徹底清理柿園,摘除殘留樹上的柿蒂,清除柿園落葉、病蟲果、病蟲枝等,徹底清除病菌、柿蒂蟲等越冬場所。2)于上凍前刮除樹干、大枝上的老粗翹皮并集中燒毀,然后用涂白劑或護樹將軍涂樹干,消滅柿蒂蟲、介殼蟲蟲源,有效降低來年病蟲害發生率。3)萌芽前必須對柿園和樹體以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全面清園,起到殺蟲、殺菌、殺卵的綜合防治作用。4)在生長期注意觀察,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及時做好防治工作,保證柿園豐產豐收。
4 結語
柿優質豐產栽培要做到科學選擇優良品種和優生區域進行科學建園、做好土肥水管理、樹體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期待柿產業的發展通過在優生區、適生區規模化發展名優品種、采用高標準科學化建設柿園和豐產栽培實用技術措施,實現柿產業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促進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龔榜初,王仁梓,楊勇.柿優質豐產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2.
[2] 宗學普,黎彥.柿樹栽培技術[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2.
[3] 扈惠靈.柿豐產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7.
[4] 孫丹.柿子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要點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1(12):36-37.
[5] 王仁梓.柿病蟲害及防治原色圖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93.
(責任編輯:劉寧寧)